理论法学
-
康乾时期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张剑虹 著康雍乾三朝被称为清代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在此时期达到**水平,相应的,此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较为突出。本文以紫禁城及其典藏的文物为基础,从成文法规与地方执行两个角度分析康乾时期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文法规主要体现在大清会典、大清律例以及会典律例并未收录的谕旨等三个方面,地方执行主要体现在地方官的献言建策、推动与商人的捐助。
-
古代法律碑刻研究李雪梅 著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的师生,聚焦古代法律碑刻,多方搜集一手史料,在全国各地四处访碑调查,建立了方便利用的法律碑刻史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古代法律碑刻研究(第二辑)》。本书收录论文多篇。从年代看,包括汉魏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从内容观,涉及界域界至、禁约禁令、慎刑官箴、诏令公文、讼案、私约等方面,开拓性的研究不在少数,为丰富中国法制史的深度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
-
中国中古法史论衡周东平 著《中国法史论衡》分法史概论、立法技术、官吏赃罪三编,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刊物上的论文十余篇,主要探讨中国中古时期的法律与宗教、社会等问题。第一编讨论从秦汉至隋唐间法律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二编则分析了古代中国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与技术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三编则以赃罪为中心,对赃罪的定义、历史、分类特点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
法理学和政治学中的自然法Mark C.Murphy 著暂缺简介...
-
乡村治理优化与土地流转改革法律机制研究赖丽华 著在农业社会里,土地是农村最*的财富。即便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农业产出依然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及基层经济组织各主体仍然依附于土地而生存发展。土地财富分配的合理与否,决定农村人口与其他生产要素能否得到合理流动,影响着农村能否获得充足资源进行发展。土地权利的归属及其土地流转方式的差异,其本质是土地财富和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不同,深刻影响农民、农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利益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影响乡村治理的核心因素。从更加优化我国乡村治理的视角,设计更加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制度,无疑具有推动整个农村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本书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的历史变迁,农村土地流转作用于乡村治理的基本机理,现行土地流转方式作用于乡村治理的负面外部性,现行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农村土地流转试点模式绩效的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设计,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和防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辅之于乡村治理优化的配套制度构建。
-
民法上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研究张金海 等 著本书研究视野宽广,通过制度史与比较法研究,充分探讨了民法上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不同模式及发展流变过程;知识准确,有独到见解。在民法上的理论及实务中,本书对于如何理解民法上的意思表示错误、适用范围、认定方面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认识误区等进行了精细的分析,提出了观点,并着眼于实务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建议。
-
社会学法学〔英〕罗杰·科特雷尔(Roger Cotterrell) 著,李俊,张万洪 译本书就法学的性质及其与法学家角色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统一的论点。它探讨了法学在当代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使研究者需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法学,并展示了社会学资源如何能够且应该用于思考法学问题。 本书通过重新定义社会学与法学的概念,并为此勾勒新的研究计划,以此阐述其独特的法学观点,即认识到法律的文化含义的多样性、其跨国影响力的扩展、其反映大众对正义与安全的渴望的责任,以及其作为针对社会整体与在法律保护下互动的个人的一般性监管资源所发挥的整合作用。 在借鉴并扩展作者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对于从事法理学、法律与社会、社会法律研究、法律社会学、法哲学和比较法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
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宋丽珏 著《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从意义单位到翻译单位(棠树文丛)》围绕“法律概念-法律翻译-新技术方法”三个核心主题展开,试图在数字时代找到法律概念由原文中的“意义单位”外化为“翻译单位”后,进入不同法系并再次内化为“意义单位”的过程。《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从意义单位到翻译单位(棠树文丛)》提出了“共选理论视角下的汉英法律翻译研究及扩展意义单位”这一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工作模型,并对法律词汇化句干聚类分析及汉英翻译进行对应研究,形成了基于句对齐算法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在美国司法领域应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的经典案例,探寻了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在法律解释领域打破基于词典、法官常识判断之弊端路径;探讨了法律与语言、翻译结合的未来方案,并以法律知识图谱构建为例释,为法律解释学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
立法的经济学赵雪纲,弗朗西斯科·帕雷西,文希·冯 编,赵一单 译《立法的经济学(立法学经典译丛)》主要通过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来研究立法问题。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探讨了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和国际法领域的诸多立法问题,例如立法的时机、立法的成本、习惯法的形成、国际条约的创设与批准等。该书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成本-收益理论、效率原则等为基础,分析了在立法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学规律及其影响,为读者理解和思考立法法理学提供了经济学这一新的独特视角,也为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立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
刑事诉讼法学叶青 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由此中国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捕诉一体”等改革相继推出。这些改革使得一些传统的诉讼原理和诉讼制度不再具有适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如何构建符合我国法治特色的新理论、新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立足我国当前的法治实践,就司法体制改革中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展开理论与适用研究,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