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
-
民法学的地平线章程 著作为法制继受国与体制转型国,我国有着特定的立法继受与学说继受的历史,同时也面临公私关系结构性转变的现实,因此现阶段民法学的研究既应具有继受法学的深度,也须具备公私法接轨的宽度。本书以继受民法学的视角为经线,分析两岸民法学与日本民法学研究模式与历史环境的不同,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民法学研究模式差异对法学教育与民事立法的影响。同时以公私法的接轨为纬线,通过对法律行为效力体系与行政协议的具体分析,构筑从公法到私法转介与私法到公法假借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期拓宽民法学的视界,建构现代民法学研究的完整坐标。
-
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辩护研究顾永忠,肖沛权 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任务。本书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含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其与“三机关分工、配合、制约”原则、“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诉讼全过程以司法审判为标准”的主张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对如何推进此项改革提出了宏观思考和独到见解。其中特别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的深层逻辑关系进行揭示和阐述,以此为指导,从推进此项改革对刑事辩护提出五个方面要求的视角展开研讨,提出目标。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的前沿性和观点的创新性,在同类选题的研究成果中可谓独树一帜。
-
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及司法现状韩阳 著本研究将从五个章节展开如下讨论:第一章介绍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历程,以及政府对民间融资的态度变迁,以此说明:1出于金融二元化状态,民间融资的需求切实存在,而且呈现出急剧上升态势,但现有的正常借贷路径完全无法满足这一不断增强的需求。2政府对民间融资一直处于严格管制状态,但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这种态度不断摇摆。3借贷的困难和借贷行为受到犯罪打击的风险反而不正常地推高了借贷利率,而高利放贷和收贷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成立犯罪。4目前的金融规制状态下膨胀式发展的民间融资中的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并随着新科技和金融的发展向纵深演进。第二章分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集资诈骗这两个高度胶着的犯罪的犯罪构成和立法及司法界定,分析其混同状态的成因及存在原因——共同维护金融业的高强度限控。而这种混同状态1不仅使犯罪的打击面太大,从而威胁正常的商业活动,2有时还会迫使正常商业活动转向真正的犯罪,3而且还会让真正的诈骗行为有可乘之机,选择以融资方式进行诈骗反而成了诈骗活动的“避风港”,因为这些行为有可能只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从而获得比一般诈骗类罪名更轻的刑事处罚。第三章分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区别——“非法占有”目的一一的证成方式,展现现有证成方式对这两个罪名之间界限的进一步模糊的司法实践状态。第四章通过数据分析展现我国历年非法集资案件(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的走势,从中可以看出民间融资的风险以及犯罪演化的风险和规模,并分析司法裁判的态度和走势——结论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是一个具有越来越高倾向性的定罪选择。但如果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这两个罪名都同时具有维护金融管控的功能,而中间的界限又可以轻易跨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呢?第五章详细分析出现上述定罪走势的原因和影响要素,比如投资人法律地位的认定、共犯的界定范围、投资人地位对集资数额认定的影响以及集资款返还的困难对定罪态度的影响。通过上述对定罪影响因素的分析,展现出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相对于集资诈骗罪而言的几个重要的独特功能:稳定投资人的情绪,减少投资人的赔偿诉求,稳定司法和社会秩序。
-
发展法学张守文 著《发展法学:经济法维度的解析/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张守文经济法学研究系列》是我国系统研究发展法学的一部专著。作者着重从经济法的维度,对发展法学的基本体系、基本范畴、基本问题等进行解析,相关研讨涉及发展法学的本体论、发生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和范畴论,上述诸论共同构成了发展法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发展法学:经济法维度的解析/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张守文经济法学研究系列》强调,解决发展失衡、发展失调、发展失序等发展问题,需加强法律制度的有效调整,充分保护各类发展主体的发展权利,确保其发展义务或发展负担轻重适度,并通过构建“发展导向型法治”,促进和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应通过推进法治化,处理好国家与国民、政府与市尝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等各类关系,从而促进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
法医学王慧君,董红梅,何方刚 编《法医学(英文版)》是“ 背景下 化医学人才培养丛书”中的一本,包括21章,包括法医学鉴定制度、法医学现场勘验、损伤和死亡时间推断、颅脑损伤、心性猝死、活体损伤、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法医DNA遗传标记、混合生物检材DNA检验、SNP分析新技术、DNA检测新技术、亲权鉴定、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精神病、活体年龄推断和法医学鉴定的质理管理等内容。
-
公安情报技术研究与应用冯文刚 著,陈刚,吴绍忠,毛欣娟,彭知辉 编《公安情报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公安情报技术的概念,对数据共享、数据质量和数据模式进行讨论。在概述的基础上,讨论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其在公安情报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内容分析技术以及其在公安博报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犯罪热点分析和犯罪可视化技术。基于演化博弈的预警技术,在阐述旅客差异化安检的基础上,选取了民航旅客分级分类模型,并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进行风险演化分析等。最后,针对公安情报隐性知识,在概述的基础上,探讨了隐性知识流失问题,构建了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公安情报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较为全面的观点和视角,针对公安情报技术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从公安情报技术的全局进行了总结,对于公安实战人员、公安院校师生和情报研究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农用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操作实务张国良,王伟,强沥文 著本书旨在为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索引,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使鉴定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在农作物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体会和深化操作实务的精髓,将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分为物理损害、化学污染损害和荒漠化损害等其他损害,损失评估细化为生产功能损失评估和生态功能损失评估,分门别类,细化了不同损害类型、致害方式的技术环节和技术要点,提出了物理损害程度量化指标和权重设置,对微观技术操作进行了详细剖析。
-
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陈玲 著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和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推动、支持和保障。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相关规范法律层级不够、细化度不够,监管冲突和监管空白并存,有些重要问题没有厘清,因此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完善的逻辑起点”“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完善的规范基础” “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完善的参考借鉴” “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完善的宏观思考与微观考察” “结语:《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文本优化和制度构建”,建议在201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为后续法律的出台提供立法建议。
-
机关法人体系化研究张成松 著在公、私法竞合的大背景下,机关法人涉及宪法、民法、财政法等领域,集公法身份与私法角色于一体。它是一个财政主体,虽然各领域的称谓未必完全一致,但都是同一个“人”。更何况,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故而有必要从财政法的视角予以探究。 机关法人兼具民事主体与财政主体的双重资格,其“为履行职能需要进行民事活动”并非易事,而要受到以财政法为中心的公法约束。本书以机关法人为研究对象,以财政法为立论基础,以“主体—财产—行为—责任”为研究脉络,从财政法的视角展示了“机关非法人化”的现实样态,进而揭示机关法人的财政法面向及其规范约束问题,力图建构有别于传统法人理论的一体化机关法人规则体系。
-
股权众筹监管基础理论研究武长海 著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拥有伟大想法但没有资金的企业经营者和大量互联网用户相联系,企业通过出售小额、分散股权获得融资,用于企业发展。股权众筹,私募、小额、众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 我国的股权众筹活动始于2014年,当时归属于证监会监管,而后随着互联网金融乱象的整顿,股权众筹以及监管立法活动被中止,一项伟大的普惠金融实验暂时告一段落。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股权众筹的春天也许真的到来了。 本书主要研究了股权众筹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三部分,为我国的股权众筹发展提供了立法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