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董克用 主编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政策选择、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价及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等论题展开了讨论,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次会议对于促进中美两国公共管理研究和学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了解了各国最新研究动态,有益于中国学者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前沿问题,进而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议,达到了学习交流、服务实践、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本会议论文集就是本次会议丰硕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政策选择、绩效评价、公民参与、个案解读、公共治理等多个角度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了集中论述,对深化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我相信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重要论文结集出版,将是对本次国际学术会议成果的提升,将为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行政改革提供借鉴,也无疑将推动中国行政学界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行政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行政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正是政府管理科学发展和政府改革需求促进了行政学的产生,行政学的繁荣兴旺也同样是行政改革的客观需要。因此,行政学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敏锐捕捉政府管理中重要的实践热点和理论难点,从而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行政学的创新、发展和繁荣。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学界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很受重视。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行政管理领域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课题,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推进行政改革提供参谋咨询服务。通过举办这次会议,美国行政学会和各国同行给我们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为今后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期待着与中外学界同仁一道,共同推动中国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繁荣。
-
中国公共关系20年发展报告吴友富 主编世界公共关系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中国的公共关系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二十个春秋。追溯中国公共关系走过的二十年的历程,从无到有,经历风雨,现已步入发展时期。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组织编写了这本书,向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献礼。本书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危机公关在中国”、“政府公关与中国国家形象”、“企业公关与中国产品品牌形象”、“中外公关组织交流”和“港澳台公共关系”等十七个方面,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的历史轨迹,并提供全面翔实的素材和丰富生动的案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生的教与学的辅导材料,也可供国内外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人士借鉴与参考。
-
公共管理创新唐铁汉,袁曙宏 主编,哈里·李斯特,等 副主编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由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欧洲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国务院领导、中国和欧洲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中欧政府管理顶级专家学者参与,层次高,主题重大,特色鲜明,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公共管理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窗口。《公共管理创新》分三册。《公共管理创新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从推进公共管理创新与建设和谐社会、政府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公共管理体制创新、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方式创新、推进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公共管理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公共管理创新》极具权威性与实用性,是广大干部和公务员的最佳培训教材。
-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研究马运瑞 著中国政府治理的前提是能否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和依宪行政的诺言真正兑现,落到实处。市场在自己的范围内彰显其调节作用,政府治理只能是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否则政府太累,且异化的负面作用将在所难免。离开逐步发展的公民社会,中国政府治理肯定会举步维艰。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努力追求的施政目标,中国政府治理进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在有关政府治理途径的认识上,人们很容易在理论上取得共识。现阶段,中国政府治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治理工具。第四、第五媒体的出现为我们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大国治理提供了一种操作性极强,且又不会影响稳定大局的治理工具。 有关中国政府治理的各要件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相互关联性、依赖性程度相当高,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综合体,有效的政府治理无论缺乏哪一要素都很难结出理想的果实。
-
公务员群体的政治文化研究沈传亮本书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当代中国公务员群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政治社会化经历,形成的政治认同、政治观念,表现出的政治行为。社会转型期,经受各种社会化介质影响的公务员群体的政治认同呈现多元并存趋向,他们对执政党、政府积极认同,对政治问题强烈关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公务员群体应具备公仆意识、民主法治精神,但在利益分化的现时代其公共精神有所缺失。在多元认同和欠缺公共精神的影响下,其政治行为出现偏轨。围绕职务升迁展开的政治活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正结构”、政治参与的利益取向均表明公务员群体的政治责任与政治生态之间的矛盾。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形态既蕴含丰富积极向上的因子,也不乏破坏性的“潜物质”。鉴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和生成必须在法治先行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建构“法治—参与型”政治文化。
-
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王伟《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具体制度变迁为分析对象,第一次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政府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梳理了北京市政府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北京市政府制度创新的概念、动因、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初步总结了北京市政府改革的制度环境、制度特点和制度缺陷,进而探索了北京市政府制度创新的方向,提出了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制度创新的具体政策建议。
-
社会治理创新唐铁汉,袁曙宏 主编,哈里·李斯特 等副主编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由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欧洲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国务院领导、中国和欧洲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中欧政府管理顶级专家学者参与,层次高,主题重大,特色鲜明,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公共管理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窗口。该书以社会发展变迁为背景,以如何适应时代变革需要,改善社会治理,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题,交流各国社会治理经验,通过社会治理与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治理与保障社会公正、社会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治理与推进依法行政、社会治理与扩大公众参与等问题,深入探讨我国社会治理的现状、特点和思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
行政发展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郭济,商红日 主编本书集选取了其中25篇论文。文集编辑过程中,对部分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作了修改,全部入选文章尽可能做到风格统一和引文注释等一致规范。
-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供给研究高洁西部农村地区是我国人均收入最低的区域,西部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医疗保险供给任务,当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试点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应当及时地加以干预和解决。在界定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概念与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供给研究》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幽默交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的分与研究,探讨了政府供给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理论依据,总结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政府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刘泽双 著《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共分l2章内容。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趋于无限供给困扰下的城乡就业状况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跨地,K流动和转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相关就业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就业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我国城市就业的增长域。利用国家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组织的社会调查队的十几年长序列样本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法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找到城乡各自就业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的就业模型。提出了“能力+结构+城市化”的城乡统筹的扩大就业的模式。通过对和谐就业指数矩阵的研建,构建了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系统。采用定性与定量集成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起相应的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本书以西安市多年来的就业情况为实证分析对象,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说明构建的就业模型是正确的。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立足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伟大实践,所选择的实证分析样本跨越了较大的时间序列,脉络清晰、资料详实、体系完善。取得的成果,对于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着力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以就业指数矩阵为基础所构建的就业预警系统,对于保持社会的就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