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曾婧婧 著随着全球化科技以及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技本身已成为一种群体合作行为,需要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资源,不同的行动者之间相互补充。也就是说,科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学科交叉,多行动者互补的合作治理活动。因此,将多主体合作、协商的治理理念引入科技领域,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科技治理。科技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更确切地说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前者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者,后者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导者。故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是建立在“国家一区域层级”之上,针对跨地域、多领域科技问题的一种制度设计。这一种制度设计的主轴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纵向科技合作,旁支有以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为目标的政府间横向科技合作,以及以省部产学研为代表的公私部门间科技合作。这种以纵向科技合作为主,兼顾横向区域合作以及跨区域公私合作的出现意味着中央与地方政府正尝试建立一种治理的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新一轮中国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也是中国国家科技体制的重大变革。
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是多层级治理理论、府际关系理论、治理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实践中,中国从2000年开始逐渐促成省部级政府间对于科学技术的共建、会商、合作,涉及11个中央部委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美国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大规模实施联邦一州政府科技合作治理,包括10个联邦政府部门以及50个州政府,内容涉及技术发展、工业问题解决、技术资金、起步支持以及团队组成5个方面。
基于认识本体论的分析,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既具有治理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科技管理的特殊属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文库: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在主体上,提出科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科技治理的最终决策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治理的重要主体,企业是科技治理的参与性主体,公众、NG0等市民社会是科技治理的新兴主体。在治理客体上,本文认为科技治理的客体具有跨域属性,这是由治理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并且多为重大或者应用性较高的科技项目,这是由于科技的特性所决定的。
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模式和央地关系模式密切相关,因为央地关系理论不仅仅是科技治理模式分析的逻辑起点,而且是科技治理模式试图完善的逻辑目标。从这个角度说,可以将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模式分为:以中央集权说为基础的中央主导,地方参与型科技治理;以均权说为基础的中央与地方均等合作型科技治理;以及以地方分权与自治为基础的地方主导,中央辅助型科技治理。
央地府际科技治理工具包括结以管制、法律规范、制度建设等为代表的构式强制工具;以公共采购、政府补助、津贴、服务外包、贷款、税收减免或增加等为代表的合同式诱导工具;以及以政府公益广告、动员、宣传、科技论坛、研讨会等为代表的互动式影响工具。
以央地府际科技治理模式以及治理工具分别为纵轴和横轴,构建了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矩阵。通过对矩阵特点的分析,指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使用各种工具时,有各自不同偏好,并且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及治理工具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性。继而分析纵横两个维度的演化规律,得出科技治理模式演化和科技治理工具演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在科技治理工具上对行政控制依赖的减弱、对法律工具和合同式工具使用的增长都体现了中国央地府际关系改革的一般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科技治理模式也伴随着科技治理工具的使用而有了较大变化。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科技治理工具和科技治理模式的演化都体现了市场化、制度化、参与化的特点。根据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的科技属性和区域属性,验证了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的影响因子以及绩效情况。指出央地政府共同资助的项目应该是具有较好市场前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同时对于省级合作伙伴的选择,中央政府应该区别对待。 -
云计算架构下云政府模式研究陈芳 著《云计算架构下云政府模式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剖析了技术进步、社会环境演化给政府管理模式重构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尤其云计算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实现了信息社会的技术突破,更是带来了计算服务化、资源虚拟化、管理智能化的新运作模式。《云计算架构下云政府模式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在国内理论界与实践应用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网络平台管理与服务的政府模式——云政府,也即平台型政府的构想。探讨了云政府存在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并将信息社会的云政府的产生过程、运作机制、组织架构等与工业社会时期的官僚制政府做了详细对比,找出彼此的联系和区别。厘清了云政府、政务云和电子政府等相关概念;论证了云政府是符合民主政治诉求、实现无缝隙政府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府模式;并预测了云政府这一符合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政府组织形式的发展前景。
-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张霁雪 著《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基于C市东村的调查研究》以口述历史的方法探析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本地村民和村落治理者三个主要群体的空间实践与社会样态的互构过程,将行动者的“主体能动陛”融合在具体空间语境中分析城乡结合部形成过程与结果,透视其内在的社会肌理与结构,使我们对于城市扩张中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变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实践可以视为一种自发自维的谋划,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流动与身份过渡的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努力背后的他们所承受的自我身份再造的阵痛;本地村民将城乡结合部视为可资利用的工具空间,以“种房”的空间生产期望分享土地开发带来的空间收益,这也造成城乡结合部潜在的无序的空间冲突;村落治理者在资本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关注的是城乡结合部的空间改造所产生利益格局的协调与参与。
三大行动主体的空间实践取向造成传统集体意识瓦解,城乡结合部渐趋成为一个无根的社会。对此,政府应当通过流动公共性构建和新集体认同重构等社会生根工程,抑制资本对城乡结合部空间的过度侵蚀;个体应当通过从边缘空间走向核心空间的社会扎根行动,使城乡结合部居民有能力迫使不符合正义的空间实践与底层要求妥协,实现城乡结合部空间权益的获取与分享,促使城乡结合部在社区转型过程中迈向可栖居的新故乡。 -
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周飞舟,谭明智 著;李扬 编《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主要考察中央地方关系在当代中国的变迁过程及其与城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联系。在大量经验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财政包干制和九十年代的分税制是理解中央地方关系变迁的关键要素。财政包干制为地方政府“大办企业”和快速的地方工业化提供了激励,而分税制则促使地方政府发生了由“经营企业”到“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的转向。《社会发展经验丛书: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从土地指标获取和城镇化模式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深刻影响,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较有洞察力的视角。
-
公共政策终结范绍庆 著《公共政策终结:启动、执行和关闭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对政策终结过程作系统性探索,试图总结和归纳政策终结过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政策终结过程的概念,确定了政策终结的启动、执行和关闭三个阶段,并尝试建构政策终结的研究分析框架。由此,指出政策终结是一种政策决策者回应环境要求而主动采取的行动;政策终结是一个政策取向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在寻找和实现基于公共利益的政策信念;政策终结是政策行动者策略互动和政策资源重新配置的活动过程;政策终结不仅代表旧政策的结束,而且意味着新政策的开始。在此基础上,结合个案应用情况评估了公共政策终结过程模型的中国解释力,以提供一种理解公共政策终结过程的逻辑框架。
-
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模式陈立旭 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目前政府部门、学者、文化工作者有不同的阐释,但都离不开几个关键词汇,即,“公共文化”、“文化权利”、“文化权益”等。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乃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利或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的各种公益性或以公益性为主的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及其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的总和。《文化与社会丛书·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模式:浙江的探索》以浙江为例,论述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发展模式。
-
中国公共管理学年鉴2013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编《中国公共管理学年鉴2013》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评述。年鉴中各篇文章的选择步骤是:第一,向学术委员会征求评述主题意见。主编与编委会讨论后确定当年的选题。主题选择的标准是:政治正确,同时能够推动学科的知识增长。第二,就选定主题向撰稿人发出邀请,由撰稿人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没有人选择的主题,主编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负责撰写。第三,召开撰稿人会议,撰稿人提交初步框架与基本观点。最后,撰稿人提交初稿;主编在编委会的协助下审稿,确保质量直至定稿。
第二部分是学术活动。这部分主要包括学术会议与期刊出版。期刊出版主要是根据我们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就学术会议而言,主要收录连续性或者意义比较重大的学术学会。一方面,我们根据已有数据整理主要活动;另一方面,向全国主要公共管理学研究机构、高校、学术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征集主要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由编委会协商确定最后收录学术活动内容。
第三部分是其他重要活动。主要是收录学科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大事,比如重大任职、重大荣誉,或者其他标志性事件,等等。 -
中国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彭珊 著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权力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学科的“行政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应用学科。《中国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我国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政府职能、行政组织、政府间关系、行政领导、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伦理、行政决策、公共财政、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治、政府绩效管理以及行政改革与发展等问题。
-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高桂云 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立足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特征展开,通过传统政治参与网络环境中公众政治参与的对比,了解网络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和新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利弊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从平台建设、政府管理及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分析,最后把握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前景,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
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运用张玲 著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体工具,正在我国演变成为民间舆论场,进而改变了我国社会的治理环境。微博新媒体平台不仅为公众带来了政治参与的平台,也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务微博作为当前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运用》以北京市政务微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前台的信息发布以及互动回应数据的采集和定量分析,梳理出当前政务微博运营的现况以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并且通过对政务微博运营管理机构的调研,分析了后台运营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运用》提出了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