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公共治理评论2014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编在本期《公共治理评论》的传统栏目“公共财政”中,《我国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透明度调查报告》及《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的变化趋势、原因及建议》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报告”的部分成果,这项研究已经持续六年,并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也成为该学科服务社会、反哺社会的拳头产品之一;另外三篇文章则分别探讨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一些比较具体的财政政策或措施。最后的“公共管理”栏目所收录的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目前出现的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希望这三篇十分接地气的文章也能够给读者带来各种启示。
-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杜志淳,张明军,汪伟全 编社会管理及公共安全,日益成为突出且深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4年第2期 第5辑)》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为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4年第2期 第5辑)》内含主题探讨、本辑特稿、本辑话题、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和圆桌会议六个栏目。
-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李云新 著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大规模集聚流动,城乡利益网络关联区域深度扩展,社会摩擦和利益冲突呈现显性化趋势,存在着社会冲突加剧的巨大风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文库: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发生机理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于社会冲突成因的分析试图采用制度分析的交易解释,认为社会冲突的本质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而不是系统或者个体的特性,从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分配地位和谈判轨迹来解释社会冲突。
新古典主义理论关于渐进、和谐的城市化发展过程的描述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城市化与社会冲突如影随形。城市化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绩效,而且同时鼓励了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争相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来。在很大程度上,城市化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城市化进程中由利益分配引发的社会冲突本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其发生、扩散、消解与政治、制度、市场等因素息息相关,应该被定位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这样一个连接界面上。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大跃进以及由此造成的城乡断裂与发展结构失衡是社会冲突频发的外部环境。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主要表现为资源征用冲突、经济机会与利益获取冲突、外部性转嫁冲突、内部性转嫁冲突等诸多类型。社会冲突发生频率高、强度高、烈度大。呈现出边界敏感性、社会敏感性、相互关联性与高度扩散性等特征。
制度规则的模糊化为政府和强势集团对城市化利益进行策略性分配提供了行为空间,成为城市化利益分配冲突发生的制度根源。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地追求应获利机会进行城市化运动的动机,成为积极谋取城市化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由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失灵,中央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利益诉求都会落空。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资本投资者等利益主体有着采取策略性行为的动机和能力。由于它们在城市化运动中存在着狭隘的共容利益,因此,它们更容易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形成非正式的利益联盟,来谋取城市化收益而转嫁成本。
制度规则的模糊化使得其未能及时有效调整以及反映新的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才导致为了争夺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而发生的社会冲突,而地方政府的介入及其凭借强制力对资源价值和经济机会进行的策略性分配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与剧烈。通过利用制度规则模糊性提供的机会,关键行为者为获得城市化利益而展开争夺,他们围绕城市化利益分配存在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和强势利益团体,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日益严重地侵犯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权利边界,利益攫取和成本转嫁越来越厉害。在城市化的利益分割严重不对等和公共权利非均等覆盖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也并不愿意忍气吞声,运用“弱者的武器”进行抗争成为他们的理性选择。
社会冲突的有效治理需要清除与更新其发生的社会土壤,祛除策略性分配城市化利益的行为空间,公平分摊成本与分配收益.激励与约束相关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响应与激励联结路径:减少对城市化的过度干预,促进城乡社会的自然融合;公共政策响应:科学规划、恰当监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晰制度规则,压缩策略性分配城市化利益的行为空间;建立社会安全阀制度,实现社会冲突的动态治理。 -
湖湘公共管理研究颜佳华 编三湘大地,人杰地灵;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三湘大地这片神奇的土地,凝炼了厚重而灿烂的精神积淀,孕育了凸显浓郁特色的湖湘文化。《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五卷)》由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省十二五公共管理重点学科、湖南省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主办。主办宗旨为:推进公共管理研究,服务公共管理实践。主要栏目有:政府绩效评估、行政文化与行政哲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公共治理”四个篇章,主要对湖南湘潭的公共管理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
-
公共安全及风险应对邓国良,赵光伟 编《公共安全文库:公共安全及风险应对》现代社会巳步入风险社会,人们对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及导致的危险的认知是通过亲身体验或显而易见的现实而感悟,如暴力恐怖犯罪、邪教组织的肆虐、食品药品对生命与健康的危害、网络谣言的传播、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医疗责任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泄愤事件等行为或事件时有发生,无不危及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风险引发的危险也进一步促进了公众风险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人们防范风险的心理和行为的自觉,从风险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事实上,风险只是引发危险的可能性,并不等同于现实性,认识到风险是引发危险的可能性,可以帮助我们加强事先的风险防控,防止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险,防范于未然;或者在面临危险时而坦然应对,不至于束手无措。风险社会既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它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风险意识的缺失以及对风险防控的无动于衷。公共安全面临的风险而导致的危险已成为显性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公共安全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其风险引发的危险不仅影响大、范围广,而且危害后果严重,加强公共安全的风险应对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很强的针对性。公共安全涉及的领域与范围十分宽泛,其研究界域的划定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细细揣摩和探究的现实问题,《公共安全文库:公共安全及风险应对》是公共安全学科建设的启动之作,其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
民意表达高建生 著《民意表达:基层社会治理意义上的解读》主要内容包括:“民意”“民意表达”与“民意表达机制”、基层民意表达机制与基层民主建设、民意表达机制和基层民主建设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择、健全民意表达机制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对推进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健全民意表达机制是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民意表达机制建设的起步与发展过程、我国现行民意表达机制的基本构成及运行机理、改革开放以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新探索等。
-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伦理批判刘学平 著企业家政府理论把“三E”作为政府的价值追求,倡导分权理论和顾客导向理念,引进企业管理方法,其理论主张展现了其特有的理性特质,并对政府公共性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在重构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新型的伦理关系和秩序的同时,也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服务公平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伦理风险和伦理不足。
《中南大学学术文库·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伦理批判》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人员深入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并为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者改进工作方法提供理论资源。 -
政策能力视域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钱正荣 著;丁煌 编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的中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成为理解和治理公共危机的关键。《政策能力视域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在把握公共危机的含义和本质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公共危机治理整体性框架,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风险治理、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和面向风险社会的深层危机治理三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和过程切入,考察这些过程中的政策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政策能力的重构路径。
-
应对危机[荷兰] 乌里尔·罗森塔尔,[美国] 迈克尔·查尔斯,[荷兰] 保罗·特哈特 编;赵凤萍 译《政府危机管理经典译丛·应对危机:灾难、暴乱和恐怖行为管理》是危机管理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由著名的危机管理研究学者罗森塔尔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对20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发生的危机事件如恐怖主义、社会骚乱、疯牛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水灾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协调机理及理论架构。
-
清代华侨在东南亚高伟浓 著《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清代华侨在东南亚:跨国迁移、经济开发、社团沿衍与文化传承新探》为探讨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播迁情况的学术著作。作者以清代作为研究的时间维度,以越南、柬埔寨、缅甸、暹罗、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北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群岛、西婆罗洲、菲律宾十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的空间对象,从迁移、谋生、社团、文化四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一论域内的华人概况。作者采用了具有新颖性的研究角度,并为之收集了较为充分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