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异体评估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高洪成 著《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文库:“异体评估”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作为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公共管理博士文库”在多方努力下终于付梓出版了。在这批著作面世之际,回顾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不禁心生感慨。
-
非营利科技中介战略与政府选择陈德权 著《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文库:非营利科技中介战略与政府选择》 首先系统分析了非营利科技中介机 构的概念、范畴以及基本理论,包括委托一代理理论 与交易成本理论、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物品理论和创新体系与新公共管理 下的非营利科技中 介机构理论,这是研究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的理论基 石和贯穿始终的逻 辑主线; 其次,在目前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市场 中介主体中,非营 利科技中介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 是其在具体结构与 环境的协调发展上,在发展模式的多元化选择上,在 机构活动能力与分 布领域上,在运行机制日益突出效率与社会效益结合 趋势上,这些机构 可谓各有发展特色与重点,这是对非营利科技中介机 构的全面立体解剖, 是研究其发展政策选择的结构性透视: 再次,鉴于发达国家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市 场环境和政府管 理模式,这些机构从产生到运行发展,已经具有相应 的与其职能适应的 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但受到20世纪前后发达国家政 府结构化改革和经 济状况制约,他们也面临着政策选择上的调整。我国 非营利科技中介机 构发展职能和定位日益清晰,随着政府改革进程加快 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也提出了新的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选择问题 。这种研究比较, 将为我国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选择,提供基 本的思路借鉴和参 照范本。
我国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 深层次的问题,原 因复杂,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 从政府运用政策管 理的视角,在应用性政策探讨方面,提出要构建非营 利科技中介机构的 发展战略,优化既有政策体系结构与功能,创建机构 发展的适宜政策环 境,加快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培 育机构核心竞争力 等。构建科学规范的政策选择评价机制和政策选择评 价指标体系,是促 进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选择的工具性、制度 性保证。 -
政府媒体关系策略张宁 编《政府公共关系丛书:政府媒体关系策略》是政府公共关系丛书之一,共分四讲,主要介绍政府危机公关和媒体公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媒体、面对媒体、善用媒体和巧用媒体。每讲前面都设有内容提要,以便读者知道该讲的重点内容。《政府公共关系丛书:政府媒体关系策略》主要供公务员阅读学习。
-
社会治理创新全永波,陈莉莉,高猛 等 著《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养老社会化的相关概念、舟山群岛新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养老社会化的国外经验与借鉴、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对策、舟山群岛新区社会救助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舟山群岛新区社会救助现状、社会救助的国外经验与借鉴等。
-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王勇 著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一定共通性的问题,其涉及人数之广、引发问题之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它正逐渐演变成一个关涉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学界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也存在对失地农民“主体性”关注不够、实证研究明显不足等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失地农民利益表达”这一进路,通过对个案材料的挖掘,围绕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缘起、利益表达的行动、利益表达的社会空间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此来揭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不能的深层根源,并就构建失地农民利益有序表达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增促社会和谐、同享社会繁荣尽绵薄之力。
-
公共事务治理机制研究杨涛 著《公共事务治理机制研究》将共同行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采用案例研究和“例证”方法,即将理论演义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就使得“知识阐述学”的规范研究有了“事实”基础,也使得论述更具情境性和可读性,也增强了理论框架的解释力。
-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张玮玲,崔娜 著《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是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以《群众文化学》《文化馆管理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程》等著作为参考,结合近年来群众文化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继承和发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系统阐述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群众文化理论、群众文化工作、文化馆(站)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
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梁妙荣,梁爱强 著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伸张,社会才有和谐可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追求。《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成因与实质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以及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弘扬等方面,对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龚虹波 著《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借鉴与运用西方国家政策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结构一行为”互动的视角出发,建构了“执行结构一政策执行一执行结果”的政府改革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此分析框架解释、分析了宁波市1999—2013年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案例,并对削减审批事项、联合审批等审改政策的执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作者通过描述、解释和分析宁波市审改的由起,政策执行结构的初步确立,审改政策执行结构从A模式向A+B模式、再从A+B模式向A'模式两次转换过程中改革决策团体和改革执行团体之间的权力互动,解释了宁波市削减审批事项成功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审改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上述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执行结构转换下的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政府改革政策执行的若干建议。
-
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公民信任研究井西晓 编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政府网站在公共服务中的特殊价值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自1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政府纷纷开通政府网站,使政府网站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形象的展示窗口、在线服务窗口和政民互动交流平台,政府网站在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但政府网站在线服务的虚拟性使公民缺乏安全感,加之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发展之初由于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方式的落后与欠缺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也进一步加深了公民对政府网站在线服务的质疑,如何消除公民对政府网站在线服务的质疑,促进公民信任生成是政府网站在线服务深入发展的前提。在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研究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公民信任是一种基础性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对于深化政府网站在线服务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积极扬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学理基础,并结合Davis技术接受模型以及其他电子政务信任典型模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公民信任结构性要素的视角出发对公民信任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