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美)Joshua S.Goldstein编《国际关系》一书具有两大鲜明特色:一、它是一本基本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国际关系教材;二、它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书,它以理论为主,但又不是一部纯理论著作,而是一本从理论出发,运用理论解释、说明国际关系现实,在现实中阐述理论的著作。《国际关系》既不是某一理论的专著,也不是像《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那样把各种理论浓缩成章的理论汇集之作。它集中运用几乎所有的重大国际关系理论,有机地结合国际关系现实,特别是当前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在运用、解释、说明中,系统地展示各种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和思想。本书主要阐述和分析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被人类重视、被国际关系理论涉足的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发展、人类发展等过去“非主流”的、“低层政治”的问题。本书不是一本抽象的理论论著。它的内容和体例是一本典型的美国式国际关系理论教科书。本书另一特色是它新。该书不但包含了国际关系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理论成果去分析最新的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现实,同时图表、数字、资料、图片等也是最新的。<
-
新世纪初世界大势纵论徐敦信主编《新世纪初世界大势纵论》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推出的《国际问题研究丛书》的首部文集,是献给对国际问题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的一份诚挚的礼物。这部文集的作者都是前资深外交官和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他们在这部文集里用心撰写,尽可能以正确立论、翔实材料和生动语言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军事安全和中国外交作全景式的描绘和剖析,以期为大家绘出一幅2004年国际大势的画卷,希望大家喜欢和支持。本着上述愿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国际问题研究丛书》将以这部文集为开端,以后不定期地出版下去,期盼成为读者们的好友。<
-
俄罗斯与大国及周边关系冯绍雷,相蓝欣 主编苏联解体后,作为其继承者的俄罗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经历了一个极其动荡和不安的十年,在这十年中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仅影响了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且还影响到俄罗斯的外交走向。虽然是苏联的继承者,但是俄罗斯对外交战略以及对外关系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延续苏联时期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线的外交策略,而是注重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来设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本书从转型中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出发,分别从大国、周边及较远国家这三个角度重点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外战略的转变及由此所导致的俄罗斯在外交实践上的变化。自俄罗斯全面转型以来,与大国关系一直是其对外战略的重点。本书全面分析了转型以来的俄美关系、俄欧关系、俄日关系以及俄中关系,而由于与大国关系在苏联时期也是其外交重点,因此,作者在分析各对双边关系的时候,均对历史关系加以阐述,以使对俄罗斯与大国关系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且可以使读者对苏联时期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线的苏联外交与俄罗斯时期以经济利益为重的俄罗斯外交有一个比较性的认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主要是指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和东南欧国家以及朝鲜半岛的关系,其中重点是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与周边国家关系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相当冷淡,但随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以及其复兴世界大国地位目标的确立,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同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更是被提升到俄罗斯外交的“优先地位”。俄罗斯与较远国家关系主要是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南亚、东南亚、拉美国家以及非洲的关系。在这些地区,苏联时期主要是在该地区培养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俄罗斯独立初期并不十分重视与这些地区的关系。随着俄罗斯务实的全方位外交的展开,这些地区也逐渐进入了俄罗斯外交的视野,双边关系有所发展。总体而言,本书全面反映了俄罗斯独立以后的外交关系,在论述过程中,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许多领域,材料丰富,对学术研究以及政策研究都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前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要事件。与这一历史事件相伴随,作为苏联继承者,俄罗斯自全面转型以来所发生的剧烈制度变迁同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最后十年,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国家、俄罗斯人民来说,都是一极其动荡、变化年代,在俄罗斯历上抹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十年中,俄罗斯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不仅深刻,而且是全方位的。这种变化除体现为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外也深刻反映在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上。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转型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不仅对俄罗斯国家本身发展取向,而且对处于变中的国际格局未来走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书从转型中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出发,分大国、周边较远国家三个部分,重点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外战略的转变及由此所导致的俄罗斯在外交实践上的变化。面对国内急剧转型的困境和国际形势的迅速变化,独立以来的俄罗斯在外交战略上进行了大调整。纵观独立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调整,大体经历了从独立之初推行亲西方的大西洋主义外交,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里马科夫任外长后强调发挥俄罗斯大国影响力和东西方平衡中更注重东方的全方位外交,再世纪之初普京在强调恢复俄罗斯大国目标的同时,更关注经济利益的务实主义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伴随着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俄罗斯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周边和较远国家的相互间关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个欧亚大国,如何处理好与美国、欧盟、中国及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相互关系,不仅是俄罗斯外交上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关乎俄罗斯国内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外交战略由向西方“一边倒”到东西方平的“双头鹰”外交的转变,俄罗斯与美国、欧盟、中国及日本的相互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磨合、调整和定位的过程。经过独立之初的短暂接近后,由于对西方失望而导致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很快上升和北约东扩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俄美关系一直处于相当冷淡的状态,直到2001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契机,两国关系才再次走近,进而进入了一个既富戏剧性但也不失理智的务调整期。在“回归欧洲”的口号下,对欧洲外交一直是俄罗斯地缘外交的重点。虽然俄欧双方在北约东扩、人权及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摩擦不断,但由于冷战的终结消除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所系,俄欧关系总体呈不断深化的走势。同处于转型的中俄两互为最大的邻国,面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国内转型的艰巨任务和对世界多极化的共同诉求,两国抛弃意识形态的束缚,从安全、经济和谋求世界多极化的政治利益出发,俄中关系在战略协作伙伴基础上不断推进。俄日关系方面,虽然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两国关系在世纪之初稍有转机,但诸如领土等久置未决问题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影响俄日关系的走势。总之,随着普京务实主义外交的大力推行,俄罗斯在当今大国关系中据着相当活跃、富有潜力的特殊地位。重构同原苏联各国、前东欧国家及朝鲜半岛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转型中的俄罗斯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外交课题。独立之初,由于以西方为重,所以周边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引起俄罗斯的足够重视。但很快,周边、特别是独联体地区的矛盾和冲突愈演愈烈,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开始关注周边、特别是独联体事务。随着俄罗斯大国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外交战略的全面调整,独联体地区被看成复兴大国地位的地缘依托,由此,周边国家及地区在俄罗斯外中的地位也渐趋提升,相互关系开始逐步改善。经过普京务实外交的积极运作,截至新世纪初,俄罗斯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相互关系的发展,在与西方抗争的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以上两个层地缘外交关系一样,俄罗斯同相对较远的中东、南亚次大陆、东南亚、拉美及非洲大陆国家关系的发展,同样受到其对外战略调整的重大影响。随着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的全面调整,它与中东、南亚次大陆、东南亚、拉美及非洲大陆国家关系基本走过了一条从“冷”趋“暖”的发展道路,目前正处于进一步调整、恢复之中。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在经历十余年艰苦转型后,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正逐步恢复和提高。全结构如下:第一篇主要介绍转型以来,随着对外战略的调整,俄罗斯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关系发展;第二篇侧重于介绍俄罗斯与其相邻的周边国家及地区双边关系的发展;第三篇论述了独立以来俄罗斯与相对较远国家关系的发展状况。各章撰写分工如下:袁胜育(第一章);范军、刘军(第二章);陈洁华、肖辉忠(第三章);赵华胜、何明、史亚军(第四章);毕洪业(第五章);孔凡君(第六章);陈士平(第七章);潘广辉(第八章);袁胜育(第九章);余华川(第十章);赵银亮(第十一章);潘广辉(第十二章);袁新华(第十三章)。冯绍雷、相蓝欣负责全书的结构设计和学术资料的引进。陆钢副教授提供俄关系部分初稿周敏凯教授提供俄美关系部分初稿。毕洪业作全书的首轮校订,冯绍雷负责全书修改、补充及定稿。
-
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是由华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编写的“转型时代丛书”中的一种。丛书组织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集体撰写而成,体现了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准与最新成果。《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转型时期俄罗斯外交战略探索、调整、定位的发展过程。作者收集了大量的俄、美、欧、日等国最新的与权威的原始资料进行细微、深入的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俄美、俄欧、俄中、俄日等重要外交关系。全书结构完整、分析全面、脉胳清晰、行文顺畅,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专著,对我国研究俄罗斯外交与有关国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信强著本书是一部从美国国会外交政策来研究美台互动关系的专著,书中探讨了台湾成为中美关系中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的根源;美国国会内部制度结构中正式、非正式的两种形式对国会对台决策行为的影响等。
-
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刘岳兵主编明治儒学是日本近代儒学研究领域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是海内外日本学研究中第一部以明治儒学为主题的专著。它通过对明治时代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领域中与儒学相关的文献、史料进行扎实的调查分析,对明治时代儒者的生存状态、思想特征进行具体的阐明,揭示了明治儒学不仅是日本儒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表现形态,而且也是日本儒学发展史上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理论形态。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学界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研究近代日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王青著王青博士的著作《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是我国学者对十七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前期日本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学者荻生徂徕(0gyuu.Sorail66-1728)首次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学术解析的学术史专门性著作。对我国人文学界,甚至是对我国儒学研究界来说,荻生徂徕的学术可能还不为大多数学者所知晓。但无论是从日本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还是从东亚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抑或是从中日文化关系史的立场上考察,荻生徂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存在,缺失了他的学术以及缺失了对他学术的阐述,上述任何领域的学术史将肯定是不完整的。王青博士的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这一缺漏,对我国人文学术研究进一步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人类思想的智慧,把握世界和东亚文化史的线索,做了极具学术意义的贡献。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说,从十七世纪初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江户时代①,以本土信仰为核心的"神道论",以儒学为中心的"汉学",从汉学中叛逆出的"国学",从欧洲传人的以人体医学为中心的"兰学",以及早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基本信仰的由复杂的多教派组成的"佛学",它们逐渐各成气候,互相攻讦,又互相渗透,成为日本古代学术思想表现得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从而为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日本社会的"近代转型"作了"前近代"的思想奠基②。荻生徂徕则是这一大时代中"江户儒学"的最光辉的也是最后的旗帜。江户时代的"儒学"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概念,其核心成分当然是以阐释中国"儒学经典"为基础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学术系统,但其闹释的层面,则是极其多元和复杂生动。一般说来,儒学自纪元5世纪传人日本之后④,历经以宫廷为中心的奈良一平安时期的古典儒学,以寺庙为中心的镰仓一室町一桃山时期的五山儒学,终于经千余年的漫长历程而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在稍具广泛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庶民化"的倾向,并形成了学派纷争的局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二百年间,"江户儒学"便先后出现了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首座的"朱子学派",以中江藤树为首座的"阳明学派",以伊藤仁斋为首座的"古义学派"和以荻生徂徕为首座的"古文辞学派"等,而且派中有派,各呈主张,纷繁复杂,互相错叠④。所有这些学派都表现了生存于同一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形态中的各色人士,对于自己生存形态的感悟,对于历史承传的审视和对未来的设计。荻生徂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舞台上集先辈的智慧,又试图摆脱先辈的迂腐,却始终未能跳出传统藩篱的"江户儒学"的最杰出的存在。"他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学的"心性"崇拜,但另一方面又提倡"圣王之道"而陷入了更深的"古学"崇拜之中;一方而他排斥理学思辨的"私智佞作",提倡经验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又拒绝对古代世界观作历史进步的任何修正;一方面他开始认识到"性理之于修身,人皆与我皆不胜其苛刻焉",表现了趋向快乐主义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先王之道.治天下之道",坚持把儒学的德治主义作为意识形态。"@荻生徂徕的学术正是充满着如此复杂与丰富的"二律背反"的内容,使他的学术成为当时时代的一面镜子。王青博士在对日本思想史的把握中,以荻生徂徕人题,切中了日本"江户儒学"的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命题。她以江户时代总体学术作为综合文化语境,在"江户儒学"各学派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中,对荻生徂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从语言哲学、人性论、政治论等多层面的视野中阐释他的学术,致力于揭示荻生徂徕的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王青博士对本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对我国学术界至今还处在相当生疏状态中的"江户儒学"做了重大的填补,并相应构筑了就本课题内容进行国际对话的学术平台。我作为王青博士著作最初的中国人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到著者在研究中透露出的学术睿智和学术勇气,受益良多,不惟如此,而且从她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中,感悟到我国人文学术研究中,既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文本基础,又具有睿智的科学思考,并且以相同主题能够健全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新一代学者已经成长,从而感到欣喜。我自己因为学术专业所系,常常阅读学界先生们关于多国文化的研究论述,受到不少的教益,但就其总体而言,却有些难言的遗憾。我们最大量的关于外国文化的被称之为"研究"的论述,大多数还只是在"介绍"的层面上着笔;这种"介绍"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对研究者来说,他总应该对被他介绍的学科内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而且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和较全面的把握吧,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基本素养,然后才能着笔运作吧。这样的要求不应该视为苛刻,但不幸而大谬不然,应该说确有数量不少的"外国文化研究",其实连研究者自身也没有弄明白他阐述的对象到底什么,就在那里"现场献技"。当然,另有一种比较"谨慎"的"外国文化研究",他们不这样"卖野人头",而是几乎完全地追随国外研究者之后,把外国人的研究结果接过手来,不经过本身的咀嚼,甚至连稍加作料重新回锅都不做,便担纲起"研究者"甚至"大学者"的资格来,在这个领域里以外国研究者直接扬声器的姿态,指手画脚地说 来说去,摆出吓唬年轻的研究者的架势。以我自己的感受,这种状 态在关于日本经典文化的研究中,可以说尤为突出。其中,不能不 提到的就是在关于"江户儒学"研究这一层面,由于中国研究者对 这一学术注意较少,研究不够,其主流表述长期处于日本井上哲次 郎和丸山真男论述的框架之内,而评论界还欣欣然以为这是我国 学人为解析日本文化树立起的"马列主义的典范"呢!@。王青博 士的著作正是在这一根本性的学术立场和学术研究中,以睿智的 思考,以自己多年的反复的研讨,颠覆了这种虚假的主流学术话 语,表现了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学术勇气!王青博士在著作中明确地认为,我国学术界自朱谦之先生的《日本哲学史》以来对日本近世儒学的古学派特别是其中的"徂徕学"的普遍评价,基本沿袭了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学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观点,将"徂徕学"视为日本近代思想的胎动和萌芽。王青说:"通过对"徂徕学"庞杂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发现丸山真男对"徂徕学"的引用有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之处。他的"徂徕学"研究其实是把"徂徕学"当作他构建有关日本近代起源学说的一个工具。"著者认为,"丸山(真男)借助"徂徕学"研究叙述了一个"徂徕学"=反"朱子学"="近代思想"的神话。"王青博士在事实的文本的基础上,致力于辨析阐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观念与价值的异同、日本传统儒学与江户时代朱子学的承传与特质、江户"朱子学"在江户时代意识形态中的真实的地位与价值等复杂的学术思想关系,从而为客观地认识荻生徂徕学术构筑起真实的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徂徕学"与"朱子学"相互辩驳的学术意义与思想特征,由此揭穿了由丸山真男构筑起来的"荻生徂徕学术虚影",而在实证的基础上重建了"荻生徂徕学术实像"。不惟如此,她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虚影"的意识特征的本质,认为丸山真男的观念,"是从近代主义=脱亚论和日本中心主义角度出发得出的儒学观,丸山的徂徕学研究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在于他对于徂徕学的评价是否准确这一问题本身,而是在于他通过把批判朱子学的徂徕学塑造为"人性解放"的近代思想的先驱来对抗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政权的专制统治。丸山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维护近代的民主主义,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丸山的学说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丸山研究的前提是把西方的近代化视为唯一的典型和楷模,可以说这是一种西方中心史观的产物。"我读书至此,为著者在著作中所积蓄的厚实的知识、睿智的思考和公允的阐述所感动。我以为这是我国人文学术界为阐释日本经典文化提供的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本书作者王青博士,在日本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卓越的造诣。1985年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在全国大学中第一次设立"国际中国学(汉学)"的硕士学位方向,王青是本学位方向的第一位硕士生。她以日本五山文化中的禅宗儒僧义堂周信(Gitou-Syushinl325:1388)为研究课题,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显示了很好的学识基础和对学术的注意点。其间,她对日本汉学的关注和兴趣日渐提升。后来,她到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师从著名的思想史学家和社会史学家安丸良夫(Yasumaru-Yoshio)先生,并以《荻生徂徕研究》获博士学位。1998年王青博士回国即进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从事她关于江户时代思想史的研究。结束博士后的研究,王青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开始了她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我作为王青博士学术成长的几乎是全程的见证人:她在北京大学念本科的后期,我担任着专业主任,我又是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即使在日本留学中,我们还互通着学术信息。当她在北京大学成为"博士后?时,我又是她的课题的合作教授。她开始在中国社科院工作后,我们又在各种研讨会上经常晤面。她那种对于学术孜孜求索的态度,踏实执着的文献实证的学风,深思睿智的学术感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十余年的时间,在我国人文学术获得重大发展的进程中,王青博士也以自己十分辛勤的劳苦,从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东亚文化学术研究领域中具有雄厚实力的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人文学家,我真是感慨良多。当我读到她这部著作的时候,我在她的著作中获得的感悟,并由此而引发的对她学术道路的追想交织在一起,有了自己的感想,发而为文,就算是《序》吧。
-
中美新闻传媒比较薛中军著B02# 作为世界超一流的传媒大国,在当今全球资讯一体化时代,美国的跨文化传播几乎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它的态势和影响不能不引起广泛深刻的关注。本书将视角对准中美新闻传媒生态、产业、实务作比较分析,通过对中美新闻传媒相关共性和个性的展现、感悟和反思,为读者提供多元的参考和借鉴。本书作者系文化新闻产业研究的资深专家,多年来曾与众多中美媒介机构管理人、投资人、新闻人,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思想精英,对相关中美新闻传媒当今和未来发展这一命题,进行过探讨、交流和对话。故本书材料与实证新,理念前瞻性强,有显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于处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闻传媒业界会有颇多启示和教益,也有助于各新闻传播院系顺应时代开设的“国际传播”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
-
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日)富田升著;赵秀敏译展呈在您面前的这本著作,是“中国文化研究文库”中的一种。这套文库诞生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每部著作都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寄托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期盼在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著作会给您带来知识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希望您长久地喜欢她:呵护她。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为背景,从中国文物流向日本的各种途径及其后的流转方式和流转过程着手,将之与日本煎茶道器具的碰撞、融合、超越为基本的研究路径,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这一特殊视域中,成功揭示了中国文物在近代日本流转过程中如何超越了原本被接受的基础:煎茶道的中国文物之文人趣味,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美术鉴赏,并最终对近现代日本的美术创作乃至美术鉴赏产生重要的作用。该书视角新颖,在大量图片与表格的基础上,福田教授还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论述了著名的山中商会在该流转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文物在近代日本的流转背景、形成原因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流畅的文字表达,再配以精美的图片,使中国文化的精要跃然纸上。书中对中国古陶瓷、青铜器等艺术品的描述,使我们不禁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
国际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编本书共分四部分,内容包括:当代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政治综论、国际组织与地区研究、国际政治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