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新世纪地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刘鸣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国间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缩小,但各种地区性安全难题频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乱局、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博科圣地”……,各种地区危机与冲突层出不穷。在一些地区,危机和紧张获得了较好的管控。在另一些地区,危机却上升为地区性冲突,并引发了域外大国或国际组织的介入和干预。这些安全难题和困局呈现出新老因素交织、地区性因素与全球性因素联动的特征。如何实现对这些安全难题和困局的管控与治理,是维护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路径。本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于2015年10月24-25日在上海召开第七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的论文选集,以“新世纪地区安全危机及其治理”为主题,汇聚全国多地的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围绕“安全危机治理的理论思考”、“大国协调与区域安全治理”、“亚太地区危机与管控”、“人道主义与对外干预”、“中东、中亚的安全危机与治理”等具体议题展开讨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将此次青年论坛的入选论文结集出版,既是对会议成果的集中总结,也是对当前国际问题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集中展示。本论文集有助于研究者和青年学生把握新世纪以来地区危机的发展与管控问题。
-
北大中东研究2018年第1期林丰民本集刊由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组稿,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历史、语言和文学。一年两期。本期侧重于中东文学和历史。主要文章有:《当代埃及小说中的南方地区》、《对卡德尔?阿卜杜拉小说的文化解读》、《帕慕克与土耳其当代文学》、《伊斯兰教中有关禁止造像绘画问题的讨论》、《阿拉伯国家与“艾森豪威尔主义”》等。
-
非洲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南南合作刘海方,宛如,刘均本书相较以往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前面对于非洲农业本身成长变迁的纵向背景和国际上各种介入方式的横向分析的背景铺陈,为中国对非农业合作案例的分析提供了客观、平衡的分析框架,避免了一厢情愿对溢美对中国在非农业合作的实践案例,也通过参照横向广泛的“他山之石”以及深入的非洲本土情况的长时段分析,更好地为中国的当下农业合作实践提供参考指南,特别是以国别、而不是中国企业为主体的案例分析方式,容易发现在对非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国情、文化和制度的结构性原因,从而对政策决策者、企业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从综合视角从是非洲研究的学者也具有方法论和理论以及材料方面的价值。本书共中英文两个部分,英文为中文部分的对照译文。中文部分分为三章:非洲农业的*发展与内生动力、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以及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其中非洲农业的*发展与内在动力这一章包括:农业在非洲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农业发展与国际政策、非洲的城市农业、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以及解析赞比亚农业发展框架及其对小农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这一章包括:兄弟齐心?巴西在非洲的贸易、投资与合作;巴西在安哥拉卫生与农业领域里的男男合作;国内机制和南南利益;非洲崛起叙事与农业发展。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包括:从援助到开发:中非农业合作的支持体系研究;安哥拉的农业发展和中国的角色;中国在赞比亚的农业投资现状分析;津巴布韦农业国际合作与中资企业的粮食作物种植;中国与肯尼亚农业合作现状和除虫菊投资案例启示;中国农业“走进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
制度的逻辑曹沛霖本书主要摘编和增补了曹沛霖先生近十多年来的学术论文、随笔、访谈以及在部分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
南亚东南亚研究潘远洋,龚益波本书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编撰的系列丛书。本书坚持突出南亚东南亚特色,坚持学术性,尤其注重及时反映我国学术界对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民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兼顾亚非语言文学研究,为促进亚非语言教学与改革、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丰富中国的东南亚南亚研究发挥积极的作用。
-
外交学院2017年科学周论文集秦亚青,夏莉萍《外交学院2017年科学周论文集》介绍了外交、国际关系,政治、历史,经济、法律,语言、文化,教学、管理等五部分的内容。
-
当代中印关系研究叶海林本书系作者长期从事印度外交与中印关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理论研究和战略分析并重,聚焦亚洲两个快速发展的大国之间的互动,并以此为案例研究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理论问题,既崛起国如何应对来自次要战略方向挑战的问题。全书总论部分是作者对中印关系问题常年思考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全书内容的凝练与概括。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梳理了学术界近年来对国际体系变动与中印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做了述评。第二章讨论了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态势,以此作为进一步讨论中印关系的地缘基础。第三章解构了中印关系所涉及的各个维度,并对中印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定性。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讨论当前中印关系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领土问题和印度与“一带一路”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相关学者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热点,也是政策制定部门与执行部门关注的焦点,对于解释中印关系的性质、判断中印的关系走向具有关键意义。第六章分析莫迪政府的对华战略与策略,梳理“问题外交”的内容、手段,并评估其政策效果。第七章关注中印关系的国际因素,研究美国“印太”概念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关联与互动。第八章是全书的重点,试图以中印关系为例,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界一个被相对忽视的问题,即崛起国应该如何应对来自次要战略方向的挑战,试图实现理论创新,并提供作者认为适宜的战略与策略选项。
-
国际投资争端的全球治理高臻在国际投资争端领域,通过ISDS仲裁机制,建立一套被各国所普遍接受的、统一的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标准是不是可能的?如果可能,它是如何被制定的?如果不可能,这一体系又是如何实现治理的?《国际投资争端的全球治理》以质性研究为主,通过对国际投资争端治理体系中国家和仲裁庭之间互动的刻画分析和展现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全球治理的演化。作为早从治理视角研究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的学术研究之一,本项研究试图为解释全球治理现象提供一种新视角;为涉及中国的国际争端解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总之,具有一定学术和现实意义及出版价值。
-
巴以水争端曹华《巴以水争端》是一部学术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七章,分别是:巴勒斯塔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色列建国前后的水政策和水务活动、以色列在巴被占领土上的水政策及其后果、框架性巴以水谈判、技术层的巴以水谈判、多维权利理论下的巴以水问题、巴以水争端的出路和展望。当前,学界对环境与靠前政治关系的研究蒸蒸日上,水资源对靠前关系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东国家间的水资源争端已经成为中东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层面。巴以水纠纷是巴以争端的六大核心问题(还有边界划分、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耶路撒冷归属和巴勒斯坦建国)之一,历来是中东双边以及多边和谈的重要议题。本文研究巴以水争端将在靠前政治范畴和靠前关系框架下进行,力图赋予其以下意义:首先,靠前政治和靠前关系视野中的巴以水争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话题在靠前政治中的角色。其次,犹太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都赋予水神圣而实际的意义,通过对巴等
-
探寻中日和解之旅(英)巴兹尔·斯考特,(日)葛西实《探寻中日和解之旅》视角独特,作者为两位外国人:巴兹尔·斯考特是英国人,先后在四川、山东和上海生活,但战时却因英国与日本处于敌对阵营而被关进了位于上海的集中营,成为战俘。葛西实是日本人,从小在上海长大,1946年被遣返回日本前,他以日本天皇子民的身份在中国生活了近13年。两人都在二战中的中国度过童年,亲身经历与感受了那场血雨腥风,有过共同人生经历并饱受二战苦难创伤的两人,都对中国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因缘际会,两人相逢于印度,共同的经历促使他们写下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特殊的情感推动他们毕生致力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两位作者从和平学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深入回顾了中日两国在和解之路上的成果,深刻分析了当前两国和解的重要问题与现状,并探讨了双方在未来亟需努力的方向,以期为中日和解、人类和平做出积极贡献。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来临之际,《探寻中日和解之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推出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