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制衡、追随抑或推卸责任马千里 著冷战结束以来的时代富有历史特殊性,苏联突然解体使美国成为无可匹敌的超缓大国,其他国家还没有为防范一个潜在霸权国做好准备,就面临着如何与一个现实存在的霸权国共处的问题。生活在美国霸权阴影下的其他各国如何应对威胁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前景?是制衡?推卸责任?还是追随?等等。这种攸关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生存与安全的战略抉择问题正是大战略研究的核心关注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为此就必须准确把握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是如何进行大战略抉择的。《制衡、追随抑或推卸责任:冷战结束以来的日本大战略调整》即旨在探讨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大国日本大战略调整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具体核心问题包括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大战略发生了哪些调整?影响这些调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些调整是否明智?其未来动向如何?《制衡、追随抑或推卸责任:冷战结束以来的日本大战略调整》从国际政治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建立“结构压力—战略文化”理论分析框架,主要运用过程追踪法来一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此外,《制衡、追随抑或推卸责任:冷战结束以来的日本大战略调整》还针对近乎常识性的日本具有“与强者为伍”与“远交近攻”战略文化传统的观点,进行了独特的学术省思。
-
中国与世界社会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著,强朝晖 译《中国与世界社会》论述的主题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进程。它从古代中国在清朝几位伟大皇帝统治下经历的最后辉煌讲起,重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上逐步沦为受外国摆布对象的过程,继而讲述了中国如何通过革命重新实现民族独立,以及其间所经历的种种政治变迁。 作者在从内部省察中国历史的同时,将国际环境的变化发展作为着眼点,两种视角相辅相成,连贯统一。因此,本书呈现的不仅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是对欧美日在东亚推行强权政治的记录和阐释。
-
发展的引擎付敬 著作者在采访多国政要和诸多国际知名公司的过程中,他通过高层次的视角洞见到中欧关系的新进展和未来走向。在见证诸多中欧重要事件的同时,作者进行多视角剖析和思考,让读者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为读者了解中欧关系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
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国际法问题研究戴轶 著海湾战争以后,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机制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变革。在合法性方面,加利秘书长的《和平议程》和安南秘书长的《千年报告》、2001年干预和国家主权委员会发布的《保护的责任》、2004年名人小组提交的《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共同的责任》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安南秘书长的《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报告等重要文件均对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这些文件虽然不是由各国经过政治协商通过的正式文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成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一种使用武力方式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规范性方面的进步则是通过安理会内部权力格局的互相牵制、相互抵消所实现的,通常的方式是在安理会对某一安全情势磋商决策后,由意欲使用武力的成员提出授权决议草案,其他安理会成员则有意识地添加各种限制性规定,这恰好符合委托代理协议的限权性原则要求。
-
近代中国的周边外交石源华 等 著,祁怀高 编《近代中国的周边外交/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放在远东国际关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了远东国际关系变化的“四阶段论”,并与当今中国周边外交环境与外交需求相联系,着重研究那些对于当今外交依然发生重大影响的内容。特别关注周边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的反帝独立运动,并将它们视为近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朝鲜、越南、印度的独立运动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作了独到的研究。在史论结合的史学传统研究基础上,引入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国际关系、外交学相关理论,探索并提出一些新概念,使研究的视野更为宽阔,更具理论色彩,逻辑更为严密,体系更为完整。《近代中国的周边外交/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丛书》将有助于国人了解近代中华民族令人心酸的屈辱历史和中国近代重大周边外交问题的来龙去脉,为解读和认识今日中国周边外交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
清洁能源外交李昕蕾 著当前,全球气候能源格局变迁过程中面临着日益紧迫的碳约束,一国应对或突破碳约束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国际秩序转型中的地位。清洁能源外交作为低碳经济时代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共赢和提升国际形象的新型外交模式备受各国关注。《清洁能源外交: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径/中社智库》将全球清洁能源治理新秩序的建构同大国间能源地缘博弈相结合,分别从全球比较层面和中国国内层面探析清洁能源外交的演进特点与发展态势。国际形势与理论篇通过治理驱动和竞争驱动两个维度分析了全球清洁能源外交发展的整体态势,并对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的清洁能源外交战略定位进行比较;中国实践与策略篇对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演进路径、发展特点和动力机制等进行系统探析,并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多重挑战,对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的能力提升和战略选择提出了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对策建议。
-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对华政策邓红英 著《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对华政策》一书重点研究了印度对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独立之初,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独立、安全以及发展经济,为了反对殖民统治、应对美巴结盟,尼赫鲁政府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确立了对华和平共处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期,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认可,对中国的战略需要大大降低。尼赫鲁政府的对华政策都走向强硬化。1962年战败后,印度十分关注自身安全,一度优先发展国防力量。通过发展军事实力和发动战争,印度在南亚获得战略主导地位,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大为缓解,再次注重国内经济发展,两级格局瓦解后这一转变更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对华政治和解政策。印度注重经济发展是中印关系发展的良好机会,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更加积极地寻求大国地位,将中国作为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竞逐对象。然而,随着中国以更为快捷的速度崛起,印度在维护安全、发展经济以及寻求大国地位方面的对华担忧与不满都有所增长。本书稿具有较大学术价值,能够拓展、深化目前中印边界问题研究,还能加深对印度国家战略、对华认知、国内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心理等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印度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
不列颠图书馆藏近代中英关系珍稀史料研究王天根 著《不列颠图书馆藏近代中英关系珍稀史料研究/近代珍稀史料研究丛书》的内容涉及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之间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等多个方面的交往。具体包括鸦片战争期间反映中英关系的外交照会、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廷上谕、知县与皇帝或军机处来往文书、报刊的“新闻”汇编等,如“《南京条约》前后的《善后条约》”“《南京条约》前后的《来往文书》”“《香港船头货价纸》‘新闻’汇编”,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英军从紫禁城的军机处、圆明园等处获得的大批文件或奏折等稿本。这批史料将有利于重新审视近代中英外交的重大课题,扩展近代中国的研究领域。《不列颠图书馆藏近代中英关系珍稀史料研究/近代珍稀史料研究丛书》通过对这些珍稀史料的研究,以期重建近代中英关系的历史场景 。
-
奥林匹克之梦徐国琦 著从体育与政治的独特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寻求民族自强与国际认同的过程; 一部观点独特、有着惊人洞察力的“体育外交史”。 全书大量采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档案馆珍贵史料,系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奥林匹克之梦》利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档案馆档案资料,从一个百年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体育,探索了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之交痴迷于西方体育,以及这与中国寻求国家和国际认同的关系。通过对乒乓外交和中国处理各种体育赛事的案例研究,本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细节和对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寻常的见解──这些见解将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
-
为国家利益谈判须同凯 著本书作者从自身从改革开放之初参与对外经贸和对外谈判工作40年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谈判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崇高事业,我国经济外交需要充分利用谈判这一维护国家利益的利器,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协调,通过具体工作,交更多的朋友,解决多双边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延长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国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治理的需求呼唤中国谈判学。相对于发达和流行的西方谈判学,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早开始谈判实践的国度,中国需要体现中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特色、涵盖国际谈判界通行原则、发展中国家属性的中国谈判学,其核心是合作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为进行成功的谈判,必须掌握正确的谈判理念,把握谈判的原则与要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灵活使用谈判策略和技巧,实现整体预期目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的经历与感受,在附录中以“吴仪副总理的人格魅力与外交风采、”、“吴仪副总理领导下参与的重要谈判”、”笔者参与的谈判与工作”记录了谈判领导人和经济外交领域工作者利用谈判这一途径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部分探索与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