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美)查尔斯·蒂利本书比较了动荡的1650—2000年间英国、法国、瑞士、低地国家、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地区的历史,考察了欧洲大陆不同政体的形成,论证了反复的因果机制在不同的组合、次序和初始条件下对欧洲大陆民主化的不同作用。本书指出,民主化的条件因历史、国际环境、政治组织的模式和社会关系的主导模式的作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大相径庭。
-
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张占斌,陈江生,黄锟,王海燕 著“十四五”规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千年大计的高度上,升华突破式、基因重组式、结构升级式进行的一次国家层面整体的重塑或再造。新形势下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有何特点?较之当下,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变与不变?基于这些问题,中央党校知名专家对“十四五”进行了深刻解读,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趋势、发展主题、发展思路;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任务;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
政治人类学评论陶庆 著书稿含4篇博士毕业论文的摘要版,几乎所有文章都从理论综述,到田野调查案例,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架构。第一篇文章《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从一个典型的城市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社区——YQ社区“两次城镇化”的实践来看,体现出人为建构的城镇化时空特征。为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扶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调适与社会排斥的双向治理》描述了苗族自发迁入K县后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指出,苗族群众的自发迁入虽然增补了其区域发展所需的部分劳动力,但他们的到来也引发了很多环境治理与社会管理的问题。K县政府、非政府组织、苗族精英、苗族自发移民自组织这些多元主体的积极行动使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并没有引起重大的社会后果。为了从更大程度上消弭国家的现代化与苗族自发移民的利益保障之间的矛盾与鸿沟,各方需要在基本的价值层面取得共识,也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同时,在治理机制上,也应该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使得治理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撑与力量聚合。《救灾政治与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指出国家作为救灾政治中最重要行动主体,通过政治动员与政策供给,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抗震救灾,体现出积极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凸显了“举全国之力”进行抗震救灾的体制上的优越性。但在灾害危机中,基层政府仍然无法摆脱它在税费时期作为“资源汲取者”在乡村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在税费改革后由于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弱”的印象。基层政府在积累合法性资源的同时,又创造出了一些导致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因素。灾区民众利用国家赋予的“灾民身份”及其附着的相关权益,以及根据直观感知与经验知识自我建构的“灾民”身份与基层政府展开互动,以尽可能多地索取救灾资源,从而获得权益合法性。《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重建》研究了当前流动性增强背景下“离散化”村庄借助网络公共空间实现社区整合的过程和机制问题。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沟通研究王伟 著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沟通研究》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沟通存在的障碍,结合传播学、社会管理学、沟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梳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概念、过程要素及其特征,系统地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特征和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机制和方法,特别是对网络沟通这一新时代的教育沟通渠道进行深刻分析,力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理论体系,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指导。
-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邓艳君 著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立足于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的实现路径。作者从现实状况人手,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强化优秀传统工匠文化阐释、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固化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细化专业实训培育工匠精神、优化技能大师深入课堂教学、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育才功能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滋养路径。同时,关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使教育全过程具有更强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滋养工匠精神研究》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适合高职院校师生阅读,亦可作为教学辅助参考用书。
-
作为社会建构的人权[美] 本杰明·格雷格 著,李仙飞 译本书以塞缪尔莫恩对人权历史的分析作为主要的论战对象(《最后的乌托邦:历史中的人权》,哈佛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作者旗帜鲜明地把人权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首先是本土化,通过开掘现实理论资源(主要包括文化资源和神经生物学资源)和现实手段,将人权的建构视为一个学习过程。其次,鼓励在具有自我批判能力的共同体(也可以是民族国家)之内哺育“坚定而自信”的个体,并创造条件使得二者互哺。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作者认为需要进行“互惠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情感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命运创造者的立场,建构利于人类繁荣的“人权之道”。
-
新时期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任梅,秦犹 著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全面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从新时期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系统要求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以法治思维保障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路径,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的创新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等新型命题,提出了以法治精神涵养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等重要的学术观点,对于新时期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论边和平 著本书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及党和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文件为指导,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节与过程为线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原则、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案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导入、教学调控、教学仪态、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艺术及运用。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研究资料,也可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阅读学习。
-
绽放的火花黄国辉 著本书采用日记体的方式,记录了作者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过程中的许多想法、做法,部分内容是作者早年关于教育的思考。书中还收录了软件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和学生的部分日记(讲稿),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凝聚了师生满满的正能量。全书分为三篇,上篇“探索”,包括概念、方法两部分,主要阐述活动思政的概念、意义、方法;中篇“实例”,包括抗疫、案例、社团、讲稿四部分,主要收集“活动思政”、思政活动的案例和大型活动、主题班会讲稿;下篇“素材”,包括党建、思政、成长、随笔四部分。
-
君主论[意]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著,潘汉典 译本书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欧洲历代君主作为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作者在书中阐述了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本书第一次明确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