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实然的司法改革和应然的司法改革马可 陆栋 著司法改革绝不仅限于司法机关内部的重新调整,还关乎司法职权优化配置或重新配置等一系列宪法层面的问题,例如如何理顺国家职能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国家职能机关和公民个人的关系等,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司法运行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必须努力发现和概括司法运行和改革的规律,以司法规律指导司法改革实践,避免走弯路岔路。因此,《实然的司法改革和应然的司法改革》分析古今中外各国司法运行和改革的情况,探索并总结隐藏其中的司法规律,以此发现未来司法改革的可能方向,并据此设计应然的司法改革方案。同时,《实然的司法改革和应然的司法改革》还对已经进行的实然的司法改革进行分析,评价其成效影响,找出其涉及的司法规律,并根据相关司法规律,探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黄德林,李晓玉,林璇 编《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治理体制及其解释理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区划优化、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关系、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东北资源型城市振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农村基层治理、精准扶贫、旅游景区原住居民利益共享、国家公园12个公共管理前沿问题。《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特色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内容新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共管理改革进展很快,选择12个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予以总结、归纳。第二,与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内容,既关注学科新进展,又重视与本学科主要基础知识的紧密联系。第三,编写体例科学。从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外研究述评和未来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主要供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使用,还可以供各级党政干部培训使用。
-
女性的反响刘伯红、陈业强、刘小楠25年前,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联合国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力的蓝图、基准与议程。作为大会东道主的中国政府,为两个文件的制定和通过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五周年。本书是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五周年而精心编写的专业论文集,是一批长期关注并参与性别平等事业、多年研究或跟踪妇女/性别问题的妇女研究者和活动家,对《行动纲领》的十二个战略目标和近年来新出现的“妇女与科技”议题以及“妇女不利群体发展”问题所作的14篇前沿研究报告的结晶。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更富于理性、深度、建设性和说服力,将为正在制定的下一个周期的《妇女发展纲要》提供翔实的建议和参考,也将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及其重点关切领域打开一扇世界之窗。
-
南南合作与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黄梅波,齐国强,吴仪君本书在对南南合作及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援助的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的对外援助及其管理问题,对这些国家对外援助的研究有利于把握南南合作的特点及其与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和管理的区别。本书特别对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与管理进行了探讨,包括中国对外援助的动机和原则、形成和发展、现状和趋势、组织与管理、挑战与改革等问题。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援助具有典型的南南合作特征,这既体现为其对外援助的原则和长期积累的发展与减贫经验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也在管理体系上展现了与发达国家的不同和差距,这为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援助的改革,为南南合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
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全国妇联 编人心是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联开展的各种活动,引导妇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党凝聚妇女人心、汇聚妇女力量,妇女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一项要求很高的政治工作和妇女工作,既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又要推动解决认识问题;既要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又要审时度势,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本着分享经验、促进工作、凝聚共识的期许,本书选取近年刊发于《中国妇女报》的各级妇联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的优秀案例,并邀请本报资深评论员对这些先进典型、可鉴经验进行剖析、点评。融工作经验、鲜活故事、深度解读于一体,将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创新实践与真知灼见立体化呈现,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
-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建构研究刘波 著为适应互联网的生存和契合互联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建构研究课题应运而生。本课题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是什么—为什么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怎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基本范畴,如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概念、特征、功能。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建构所面临的新情势与新问题,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建构的新路径,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建构课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课题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话语的理论与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创新与发展,助力中国话语自信,应对西方话语霸权,赢得网络话语权。
-
比较政治学研究李路曲 著《比较政治学研究》是国内*个以“比较政治学”命名的学术集刊,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著名学者李路曲担任主编,2017年入选“CSSCI学术集刊目录”。本刊以“比较政治学”为特色和重点,以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视角确保刊物的学术质量、学术风格和学术使命,致力于解读纷繁的国际政治现实,在对比研究中提炼共通性的分析工具,以期为国家政治发展提供参照的*优尺度。《比较政治学研究》第19辑有十余篇文章。分别是佟德志、罗玉梅关于协商民意调查复合原则与机制的研究,谢岳、戴康的城市政治研究的研究,周建勇、邰浴日关于意大利和匈牙利选举制度研究,张春满、苏颖关于比较政治研究学科的讨论,岑树海、杨纪伟关于欧洲党国关系和英国、韩国和尼日利亚民主巩固的讨论,国虹、李艳萍关于福山对西方民粹主义的回应的讨论,杨友孙、曾一丹、那传林、孙宏伟、谭融关于匈牙利民族文化自治制度、巴基斯坦政党、英国“市长制”的研究,以及马克??丁切科、何塞??阿雷曼、德维恩??伍兹的两篇比较政治学论文译文,最后是苗岭、刘伟关于不平等与民主间关系的研究综述。
-
大国较量王帆 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当今世界,比冷战后任何时期都更具有较量和竞争的色彩。殷鉴未远。重新解读和研究冷战前后的大国战略,对于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同仁强化历史观的一个重要的思考素材。本书以二战结束前后的大国外交战略为切入点,以苏美冷战较量为主线,重点分析了美苏及相关大国在冷战期间的对外战略及重大决策。以充实的历史案例阐述了战略规划、战略布局、战略博弈、战略实施以及导致战略失误的原因等,对大国战略的原则指南和竞争路径给予了深度剖析,从中让人透视大国较量的战略逻辑。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重大事件或重大决策的决策过程,论述这些决策背后的战略考量和战略思考,也加入了决策中的一些不同观点的争论,让读者自我辨析,同时让读者感受决策思维中的利弊权衡、情报分析、形势把控、逻辑推断、预测等过程,让读者获取高层次决策的直观和身临其境之感。让他们在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中达到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冷战期间的几次重大危机和局部战争。美苏进行了殊死较量,展开了除直接军事冲突之外的一切形式的冲突。在战略层面的战略布局、战略规划、联盟战略、软实力较量、人才竞争、军备竞赛等领域都有很多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美国的越战决策并非一开始即出现的战略失误,而是一步步滑入战略的陷阱。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场*接近于人类毁灭边缘的大国核危机事件竟然也是充满了战略误判和复杂角力等。本书期待通过大国战略博弈逻辑的分析,能够使人们增强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推动各国尽可能避免大国间的恶性竞争,寻求大国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蔺淑英 著本书以唯物史观经典著作、唯物史观阐释性文本和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史料为依据,立足于唯物史观及其在中国(1919-1949)传播的深层原因分析和相对独特的传播历程的考察,注重从整体上研究唯物史观的中国解读方式及特点,以及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思想学术领域的创造性运用,从政治运动与思想史发展相结合的角度还原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运用的曲折历程及其伟大作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精髓和本真精神,更好地坚持、贯彻和发展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进一步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与实践。
-
利论[古印度] 憍底利耶 著,朱成明 译法、利、欲、解脱为古代印度所谓“四要”,即作为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印度教为“再生者”所设的四种人生目标。梵本《利论》是目前仅存的讨论“利”这一要素的论著。该书在古代印度影响巨大,直至中古时期,仍未许多作家所提及。然而完整的梵本久已失佚,直到1905年才在南印度迈索尔地区发现它的贝叶本及译不完全的注释本,并在1909年第一次将其公诸于世。此后规模不等的残本迭有发现。《利论》的重新发现和出版是世界印度学界的一件大事,相关研究亦成显学。 该书除全面系统阐述古代印度的国家政治和统治方策以外,还广泛论及经济、民法、刑法、外交、战争等不同门类的问题,堪称古代印度生活的百科全书。由于古代印度真正意义的史书基本阙如,他也为了解乃至重建公元4世纪前后的印度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材料。韦伯在其著名演讲《以政治为业》中特别引用和讨论了称憍底利耶的《利论》,认为它体现出真正激进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利论》相比,“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反而显得无害”。阿玛蒂亚森在《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中也数次谈到该书,认为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经济学家,称作者为印度古代思想巨子,而《利论》是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学和统治之术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