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研究王晶著本书紧紧围绕《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这一理论主线,聚焦于如何破解《资本论》中的“正义悖论”问题,从“《资本论》与正义”问题的学术史前提、正义概念的历史嬗变、马克思的正义观的建构及其政治哲学革命、《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的逻辑结构与理论主题、《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的特质与旨趣、《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这六个方面出发,解析了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两条逻辑,界定了总体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凸显了对《资本论》予以政治哲学解读的重要意义。
-
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合作机制研究米军著本书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发起及其功能的不断提升,是一个机制创新的过程。以区域性的公共产品供给为抓手,三国共同创新制度安排、探寻合作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满足经济走廊建设所需的多层次公共产品供应,将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基本内生动力,有利于拓展各国区域合作空间、保障中俄蒙各自发展战略对接的有效落实。
-
政治的常识[英]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政治的常识》是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安德鲁•海伍德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政治学领域里的一部成功之作,更是政治学专业人士的读物。作者在第四版中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紧密联系当代政治世界,考察了政治理论中最为核心的诸种思想传统。本书每一章都讨论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并揭示出这些概念是如何被不同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所使用的。通过检视从古到今一系列主要思想家的思想,本书系统地建构起了古典和当代政治理论的话语体系。新版还扩充了有关政治思想中全球化维度的内容,包括增加一章专门探讨安全与战争等国际议题,同时也把围绕政治讨论和辩论的非西方视角纳入其中。本书系统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尤其分析了盛行于现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理论,为读者提供了现代政治的入门指南。
-
对外政策偏好中的群体情感研究王硕著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何急需经济援助的候选国塞尔维亚,在面对入盟巨大的经济收益诱惑下,对欧政策偏好却是保持距离、欲迎还拒;而对俄罗斯的非物质援助深表感激,甚至为支持俄罗斯主动牺牲自我利益,而坚持与欧盟政策相背离?以往关于欧洲化的行动逻辑,主要是从理性选择模式的结果性逻辑,抑或是从个人认知心理模式的适当性逻辑来分析,他们皆以简约的个体客观理性或主观理性作为狭隘的前提假定,导致经验世界与抽象理论错位,越来越无法解释现实国家对外政策偏好中的诸多“例外”,亟须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而理论综合是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从相关的多层次和多学科理论中拟合出简约且与相关理论平均差异小的中介变量来搭建新的分析框架。本书以关系性逻辑为基础,在单位层次和体系层次选取适切的自变量,引入群体情感为中介变量作为黏合驱动剂,以此构建出能够解释塞尔维亚对俄欧的政策偏好差异的新视角。
-
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研究于丽春 著本书以并联审批为切口研究政府部门间合作问题,依据整体性治理、无缝隙政府、协同学等理论,提出了基于目标和行动维度的分析框架作为回答并联审批如何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研究路径。本书认为:第一,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的生成逻辑包括生成机理和深层诱因两个层面;第二,并联审批促进了政府部门间合作,但其有效性与有限性并存;第三,基于目标一致和行动一致构建的分析框架,能够对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进行优化。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从并联审批切入实际,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分析模型,为思考如何促进政府部门间有效合作增加了一种系统的逻辑思路。其所使用的目标和行动的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能够为促进联合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服务等政府部门间合作提供借鉴,为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高等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案例龚晓莺 编《高等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案例》以建党以来同济大学发生的与概论课相关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为案例分析材料,按概论课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案例编排,每章3-5个案例,共编写了51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由案例材料、案例提问、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四部分构成。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济大学的故事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同济大学的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将同济大学的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不仅能使同济大学的概论课教学彰显同济特色,大幅提高概论课教学的亲和力,而且对于提高其他高校概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刘同舫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理论继承到突破创新再到革命建构的思想进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认识和改造现实中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在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主题的不断结合中焕发出蓬勃生机。进入新时代,唯物史观持续发挥理论效应,指引中国现代化实践实现自主创新,使中国在现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构建出现代化新道路的宏伟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构建了当代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审思和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世界”的磅礴伟力。
-
人种孙江人种(race)或人种主义(racism),是根据人的可视的差异演绎出来的一套近代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本书以东西方知识的往还为切入口,概观人种概念在18世纪欧洲的建构过程,继而考察人种概念在19—20世纪中国和日本再生产的历史。通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本书呈现了人种概念所蕴含的不同政治意涵,指出这一西来的概念在中国被解构的契机。
-
证成性与正当性[美] A.约翰·西蒙斯 著,毛兴贵,朱佳峰 译本书是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西蒙斯巅峰时期的论文集。本书是研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必读经典,也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本书围绕主题,用十二章内容来展开叙述。内容包括:公平游戏原则及与政治义务,团体性政治义务,外在证成于制度性角色,证成性与正当性,洛克的政治同意问题,康德与洛克的人权思想,关于私有财产的讨论,历史性权利与公平份额,制造者的权利,等等。
-
首都现代化 2023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著本书以首都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切入点,在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主要任务,客观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标首都现代化目标,围绕经济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七个维度的首都现代化研究框架,对2021年首都现代化进程开展年度评价,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分领域提出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和举措,为北京推动实现现代化提出务实举措,为促进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