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秩序、失序与战争[英] 罗伯特·莱顿 著本书通过研究市民社会、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重新审视了暴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借鉴人类学、政治学和进化论诸理论,本书为理解人类社会的稳定与不稳定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作者对当前“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认为理性行动是所有人类社会的特征,而不是启蒙运动后的欧洲所独有。本书的案例研究既包含了短期存在的非洲淘金热社区和英国的夜总会,也包含稳定的狩猎采集社会和农耕社会,将南斯拉夫、乍得、索马里和印度尼西亚的内战与小规模部落社会的战争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近年来关于暴力之进化价值的主张,误解了人类策略的复杂性,以及实施这些策略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
《明世宗实录》考证王志跃 著本书运用版本校、对校法和它校法等多种手段,利用明代现存诏令、文集奏疏、当事人著述、墓志碑铭、年谱、进士登科录、进士题名碑录、《明功臣袭封底簿》《大明一统志》《大明会典》、史料笔记、地方志等数百种有关明代的重要史籍,对《明世宗实录》中的人名、地名、职官、时间、谥号等逐卷进行考证,尤其以前人未曾发现的讹误为主,从而保证相关考证及内容均为近期新,以便人们在阅读《明世宗实录》时对其错误与不足有更为客观的认识。本书稿是河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18HQ028),可作为古代史尤其是明史学界的参考成果,也可提供给图书馆,供学生及其他爱好者使用。
-
政治认同与国家治理马润凡 著本研究成果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研究:政治认同建构与政治安全维护、政治认同增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与发展、政治认同驱动与社会有序参与、政治认同凝聚与政府治理优化。(1)政治认同建构与政治安全维护方面的研究,旨在系统分析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变化维度、系统阐释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认同削弱和强化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动力和坚实根基。(2)政治认同增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与发展方面的成果,重在深入分析制度认同问题研究的理论向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政治认同资源的生成逻辑及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价值。(3)政治认同驱动与社会有序参与维度的研究,在深入分析社会组织参与的诉求、影响参与的因素以及政府回应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在政策认同驱动下社会组织影响政策过程的内在机理。(4)政治认同凝聚与政府治理优化方面的研究,尝试通过分析县域治理改革实践、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廉政文化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地方政府治理效能问题,挖掘认同凝聚对领导干部的意愿动机、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的驱动作用,以及为治理手段优化和治理效能提升提供的恒久动力。
-
习近平在上海中国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编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的第八部,也是这个系列采访实录的收官之作。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国际性大都市、 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同志在特殊时期担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习近平同志经历了地方不同层级重要领导岗位的历练,在上海完成了地方领导工作经验的积累。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重点抓了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通过党代会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他履职后第一场公开活动是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重温党的初心使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此后,他从浦东新区开始展开密集的调研,足迹遍布上海各区县各行业各领域。他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上海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 中来审视和部署。他提出上海要坚定不移扛起改革开放的大旗,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他把上海城市精神进一步凝练概括为“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重振了上海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他始终保持炽热的人民情怀,动真情下真功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走访街道、农村、企业、“ 两新”组织,了解上海基层党建全貌,提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他还抓了举办特奥会和女足世界杯、筹备世博会等几项重大活动。习近平同志带着一颗“ 尽力为上海人民多办实事、好事”的初心,与上海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以扎实深入的工作让上海“ 排头兵、先行者”地位更加名副其实, 以上海的发展实绩获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护。 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通过对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市直部门和区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记者等的访谈,对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的主要工作和展现的丰富政治智慧、卓越领导才能、勤勉工作作风、真挚人民情怀、强大人格魅力,作了生动翔实的呈现。
-
党性教育必修课吴志洁 著“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内容。强化党性教育是坚持“党校姓党”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保持战斗力、生命力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 书稿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故事,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阅读中淬炼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解决党性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问题。 本书对于各级党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可以作为党性教育必备辅导读物。
-
列宁年谱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 编《列宁年谱》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各卷所提供的列宁生平事业年表为基础,同时还运用了最 新成就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和史实,收录了列宁多方面生活和活动的几万条史实,并注明事件的参加者和事件发生的地点。书中的所有史实都按照年代顺序编排。为了方便读者,年谱的每卷都附有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机关团体索引,列宁的笔名和党内化名索引。这部年谱共分四卷,第一卷,包括列宁1870年4月10日至1905年1月8日的生活和活动,收录列宁事迹3000余条,60万字左右,是研究列宁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资料。
-
列宁年谱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 编《列宁年谱》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各卷所提供的列宁生平事业年表为基础,同时还运用了最 新成就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和史实,收录了列宁多方面生活和活动的几万条史实,并注明事件的参加者和事件发生的地点。书中的所有史实都按照年代顺序编排。为了方便读者,年谱的每卷都附有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机关团体索引,列宁的笔名和党内化名索引。这部年谱共分四卷,第四卷所涉及的时期始于1917年3月2(15)日,止于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1917年3月2(15)日是列宁被迫政治侨居瑞士期间第一次得到关于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消息的日子;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是作为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日载入史册的。 书中刊载的两千多条史实再现了俄国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进行的这场斗争的领袖、鼓舞者和组织者列宁的形象。思想家和战略家的天才在这一时期特别突出地显示了出来。
-
甲午之鉴徐丽卿 著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战争,是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百年国殇,是让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发奋救亡的响鼓重锤。 《甲午之鉴》通过重回甲午战场,在零散的、片断式的、偶然必然杂陈的故事中删繁就简,找到带有规律性的、能够影响和决定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从而为我们思考和把握未来提供理性参考。 本书史料翔实。除了大量的国内原始文献,还参考了日本政客的相关著作,让读者更真实、更客观、更全面地亲临历史现场,目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见证民族复兴,华夏崛起! 本书可读性强。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和固步自封、日本政客的处心积虑和步步为营,西方列强的虚伪中立和伺机而动……都在书中徐徐铺展,娓娓道来。 本书图片珍贵。书中图片均为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原始图片,其中的战略形势图很多都是全国独有,参考、研究价值颇大。 两个辛丑年,悄悄换人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中国。阅读《甲午之鉴》,吸取甲午之鉴,方能行稳致远。
-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研究卢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创新只能从现实问题着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闪耀着科学性的光芒。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建构起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法治氛围论邓琼 著法治氛围是人们在践行法治的过程中,形成的普遍敬畏、认同、尊崇法律的可感知的整体社会状态和社会氛围,是一种从敬畏法律、遵从法治到自觉守法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自觉的过程。它由法律制度、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本书介绍了法治氛围的概念、要素、功能、形成机理和形成标志,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细致地认识和进一步分析研究法治氛围的问题。本书较为适用于法学相关专业学生及法律领域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