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 第八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收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以后至1927年12月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文献(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文献,收入第一册“附编”),内容涉及党的代表大会、全会文件,重要决议、决定、宣言、通知、通告、指示以及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电报等。
-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 第五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收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以后至1927年12月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文献(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文献,收入第一册“附编”),内容涉及党的代表大会、全会文件,重要决议、决定、宣言、通知、通告、指示以及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电报等。
-
如何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薛伟江 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重要论述的文化渊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学。心学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其修养目的在于为善去恶致良知。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良知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致良知”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就是坚持在伟大社会革命中进行自我革命,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做到对科学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守初心、担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 在党性分析中,常常能够看到诸如“党性修养不足”“党性修养不够”这样的表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党性修养似乎飘在空中、不接地气,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往往缺乏鉴别力……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党员干部对于党性修养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和“盲区”。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将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锤炼过程,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主题。新时代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如何在传承党性修养的一贯要求中赋予其更多新时代的内涵,已经成为当前党员干部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回应广大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方面的理论需要,让党性修养的话语在新时代更加贴近党员干部的精神生活,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塑造理想人格、推动事业进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如何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一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坚持党性修养理论的基本框架基础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逻辑基本原理与党性修养理论结合起来,围绕“能不能把党性修养讲得更有科学性、更富学理性”“能不能把党性修养讲得更有古典性、更富传统文化色彩”“能不能把党性修养讲得更有开放性、更富时代气息”“能不能把党性修养讲得更有生动性、更富启发性”四个角度,从学理基础、历史维度、国际视野、问题导向四个维度出发,以理论和道路、初心和党性、正气和能力、忠诚和守信、政德和践行、使命和命运六对范畴为主线,在对新时代共产党人所应具备的理论修养、宗旨意识修养、知识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政治修养展开论述的同时,对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和理、心和性、气和能、诚和信、德和行、命和运六对范畴,以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六个修养环节,论述了传统修身学说与党性修养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此外,本书还将六大修养环节与哲学认识论中的六对主要逻辑范畴,即一般与个别、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相对照,阐释了党性修养与认识发生过程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了党性修养理论基本范畴体系与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逻辑范畴体系的统一,为新时代的党性教育及党性修养理论确立了一种较为坚实的学理基础和学术构架。
-
矢与的黄力之 著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的放矢”,谓之适合,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根“矢”,社会主义道路便能披荆斩棘。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其标准不仅在于概念体系是否足够系统完备,逻辑推演是否足够严密精准,更在于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实践的本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主题,从哲学理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运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的结合运用。
-
荣耀李作言 著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足迹和其成功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本书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精心攫取出29个荣耀瞬间,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如“京津道上的‘建党之约’”“中央文库的惊险过往”“一场‘不亚于淮海战役’的较量”,充分展示了党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一段焦桐百世情” “‘两山’理论何以映照美丽乡愁” “扶贫路上的当代愚公”等。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建党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
下一场危机杨霄 著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机如影随形,繁荣中蕴藏着危机,频发的全球性危机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本书以科学视野透视危机的预见与治理,洞见危机发展演变的自然规律与未来趋势,认识未来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新形态和有效治理路径,对危机应该如何预见并科学治理、危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能从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尝试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参考。
-
积极表达与消极回应王凤青 著书稿以国民参政会历届历次大会中的提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与抗战建国密切相关、比较有特点和价值且讨论相对集中的提案内容、国民参政会提案的办理情况及实际效果、影响国民参政会提案效能的深层次缘由及对当前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等内容。通过厘清国民参政会提案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国民政府施政方针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揭示国民参政会对国民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作用及实际效果,剖析影响国民参政会提案效能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寻求对今天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
寻找主义徐霞翔 著本书稿主要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下,去考察“新青年”恽代英的家庭环境、性格特质、道德修身,及其投身社会政治事务、憧憬“黄金世界”、逐步由道德理想主义向革命理想主义转向,进行思想史探究和“新革命史”叙事。本书稿史料翔实,论证谨严,布局合理,逻辑性强,通过个案研究展示时代与思想的变迁,小时代—大历史的叙事视角新颖独特,这对于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现代性选择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
修昔底德四论任军锋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原创力作,将修昔底德放入西方思想史长河中考察,取其与希罗多德、柏拉图、亚西比德、霍布斯对比观照,颇具新意,发人深省,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感的思想“借镜”!作者从西方政治理论的基本问题脉络入手,前后左右探察,融贯史哲,勾连古今,探求法理,既多角度解析修昔底德,亦全方位提出新的追问!著名学者张志扬、孙向晨、李隽旸鼎力推荐!
-
保卫住房[英]戴维《保卫住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住房危机的根源。作者认为,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是在资本支配之下,住房被过度地商品化,其作为财富积累工具的功能逐渐增强,而作为居住设施的功能逐渐减弱。住房的过度商品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催生了住房的异化和各类压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住房危机是系统性的危机,是住房体系自身运转必然的结果,不是靠政策的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而工人阶级要在这种压迫中获得住房权利,不可能依靠政府的仁慈措施,而是要在斗争行动中推进变革,从根本上转变政治和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