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能力《能力(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13种能力详解)》编写组 编党员干部是治国理政在各级各部门的实施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要化解危机,直面挑战,就要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学习、决策、操作、创新等多项能力,练就过硬本领。《能力(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13种能力详解)》紧紧围绕新时代领导干部推荐的13种能力,论述深入浅出,内容简朴生动,可读性强,有助于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
-
农村社区主导发展研究曲海燕 著推进农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农村社区主导发展作为将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赋予社区成员及其组织的发展方式,为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农村社区主导发展研究(新时期基层治理“放权赋能”的新探索)》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社区主导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及效果评估,并结合新时期中国农村治理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
价值观认同研究李桂艳 著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以“价值观认同研究”为主题,在深入分析价值观认同的概念与本质、功能等基础上,立足于主体——人的视角,以人的意识为起点、利益为基础、媒介为中介、制度为保障来系统探索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运用这一机制深刻分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状况。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交流与培育践行提供合理方案和方向借鉴。
-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董扣艳 著“数字中国”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互联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贯穿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并在深层次上重塑着社会生活方式。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全媒体时代,线上线下生活世界相互融合,社会生活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和在线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一切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命线”作用。受到全媒体时代数字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向深度媒介化状态过渡。这既是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社会交往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全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非常深刻,不仅在实践层面构建了体现媒介化特征和互联网思维的新教育图景,还为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议题。《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从全媒体的“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等四个特性入手,围绕全媒体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运作机理、矛盾和规律等展开学理研究,试图呈现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新变化、新矛盾和新特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为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正如书中观点所说,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生成的发展状态,《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成稿过程亦是如此。无论是文章框架建构,还是具体观点阐述,都是在反复推敲之后形成。尽管我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但是从来没有像《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写作期间这般,系统而集中地思考过这么多基础理论问题。
-
新时代这十年 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当代中国研究所 著,冀祥德 编《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并充分体现法治思想,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围绕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道路理论的确立到宪法贯彻实施、法律体系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涉外法治建设、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北京社会建设之路冮树革 著本书根据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的要求和项目确定的目标,立足于新中国70年来北京的发展变迁,以“新中国?新时代?新发展”为主题,以党的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和思想为指引,特别是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统领,以社会学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为学理支撑,通过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人民生活、消费文化等多个章节,生动形象地展示和反映首都北京社会建设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巨变,着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社会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和新气象,讲好北京社会建设的故事,分析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力求体现思想性、理论性、资料性和宣传性,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建设首都北京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北京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
中国古近代军制文职人员岗位研究马溯川本书以“按岗索人”为原则,确定古代文职岗位为“保障作战、一般不直接上战场、从事军队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岗位。全书以时间为纵向坐标轴线,分别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时间顺序,对各个阶段的文职岗位进行探寻、定位及描述,对这些岗位的产生与嬗变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出文职岗位发展的六大阶段:萌芽期(先秦)、发展期(秦汉)、融合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再次融合期(辽宋夏金元)、深度融合发展期(明清),通过六个发展阶段的史料整理,探究文职岗位产生、发展、融合、繁荣的原因,以及文职岗位服务军队建设的各类功能和作用。
-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简史张荣臣 著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对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于各级党校开展原著、原理学习,不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推荐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于理解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重要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简史》一书的出版,有助于各级党校教学使用,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
迈向充分而平衡的新型城镇化袁方成 著本书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研究方向,以要素关联性为立论基础,以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从而发挥土地和财政的支撑作用为研究重点,在深入探究人口、土地、财政单要素发展态势及要素耦合协调现状基础上,将三者置于整体性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和充分为实践目标,既对当前三者发展现状进行检视,又对如何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的制度创制和机制过程展开研究。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和社会读者。
-
《政治经济学批判》英文版斯通译本考艾四林、杨金海、李惠斌 主编,孙建茵、罗楠 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通过收集、整理、考证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文本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传播,厘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基本情况,反映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刻改变世界的历史画卷和世界人民特别是各国共产党人以及进步人士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时代潮流。丛书收录的文献涵盖了世界范围内20多种语言,涉及世界主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国家,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部分国家、拉美语系国家语言,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梳理、考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集中展示及对马克思主义所发挥作用的生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