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德育空间论贾立敏本书遵循从静态到动态、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对德育空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德育空间的解读作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德育空间的涵义、构成要素、特征及类型进行全面剖析;阐释了德育空间的保障功能、熏陶功能和制约功能;深入剖析了德育空间选用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德育空间选用与建构的原则、策略以及具体的应用,为德育空间的选用和构建提供了现实参考。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德育空间的运用效益,提高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民进路上且学且行严隽琪 编著暂缺简介...
-
地方省属院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研究于学强本著作立足地方省属院校硕士研究生的现状调查,从学术能力的视角入手,系统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省属院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原则与策略。作者着眼于制度机制的重要功能,从科研制度保障机制、学术道德保障机制、培养模式保障机制、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和学术环境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提升硕士生学术能力的保障体系。
-
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经验章寿荣本书从经济发展现代化、民主法治现代化、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区的试点内容,并依次介绍了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江阴市、溧阳市等六个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的发展历程、发展基础、实践探索和试点的经验启示,围绕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性特征提炼对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共性经验。本书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总结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经验,为全国及兄弟省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政策参考。
-
俄罗斯学在中国李永全,庞大鹏本书是第四部系统介绍“俄罗斯学”在中国起始、发展、历程、现状的文集。书中重点介绍了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的建设与发展、黑河学院俄语及俄罗斯研究人才的培养与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开展的活动,并认真剖析了现阶段中俄高校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曹靖华、刘克明、赵洵等老前辈们的光辉业迹,以及李英男教授几十年俄语教学的绚丽生涯;详述了我国对俄罗斯历史学科、俄罗斯文学学科等的研究进展及成就。
-
筛选、重组与蜕变张必春本书选择失独者的人际关系这么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在“结构-身份-行动”的分析框架下对失独者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先是静态描述失独者和个人、组织关系的状态,然后分析失独者的人际关系范围在伸缩变化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要素出现重组,身份群体进入核心圈层,而亲属关系和虚拟亲属关系则相应疏远,非亲属关系和他组织关系则退出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社会关系体系,后从要素选择和要素重组两个角度,将失独者的人际关系和费孝通笔者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进行比较,得出失独者的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常态的差序格局,并且对这一判断提出学理性思考。
-
网络公共情绪周云倩由舆情事件的刺激所引发和聚合的网络公共情绪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舆情动向,体现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并存的多维效应——既是对社会存在的映射,又形成对实践主体认知框架的建构;具有缓释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作用,但也或成为情感动员的利器;既能推动公民诉求的公开表达,也可能引发后真相之时弊。故而,需充分考虑网络公共情绪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演化性等多元特征和现实影响,对其的治理要破除简单的管控定式,在柔性治理中引入元治理范式,强化政府的治理责任和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综合运用结构正义供给、媒体宣导、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监测和个体情绪调节等治理方式。
-
国际格局变化中的公共产品供给复旦发展研究院编“改变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法有时可以带来知识。生或实践性的新发现,特别是当这种方法被不同国家的人采用,而他们又共享类似的经验时”。本书在介绍拉丁美洲和中国学者的不同研究内容时,没有停留在单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不同看法,而是看到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彼此间的相似性、共通性和联结性,力图通过对公共产品领域不同侧面问题的分析,寻求对中国与拉丁美洲都更为科学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拉丁美洲和中国的视角,在有利于彼此进一步加深学术了解和研究合作的同时,也将有利于双方朝着打造一个更为科学、民主和公正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而共同努力。
-
法治中国建设的动员逻辑与认同聚合赵子尧本书以“动员”与“认同”为理论视角探讨法治中国建设的动态过程与主客体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权威,这反映出党的领导权威内在结构中具有法治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动员力量。这其中包括领导法治建设的思想权威、确保法治建设高效展开的制度体系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的权力结构。与此同时,法治中国建设不是纯粹“自生自发秩序”的结果,而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以强有力的政治智慧与领导核心加以推动,并由全社会在“公度性聚合”过程中产生全面的认同。
-
机器-资本二重性刘方喜本书将当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一系列新技术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革命与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思想,充分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在现代机器动能和智能自动化二次革命、机器/资本二重性辩证历史运动框架中,揭示由这些新技术引发的第二次机器革命及其锻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方式,正在进一步加速当代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进程的必然大势。在当今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重构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未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