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赵志耘通常人们会凭自己的感觉或想象给情报和情报工作佩戴上各式各样的“神秘”标签。没有情报工作实践经验的学者常常着意从概念上将“情报”与“智慧”“知识”“信息”“数据”等术语区隔开来,而疏于解读这些术语在实际使用中所对应的不同情报工作场景,鲜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情报工作的对象成分,误用术语指代的对象层级去标定业务工作的层次高低。在此认知基础上所构建的情报理论与情报工作实践相脱离则不可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科技情报界。卓智赋能理论的出现则直指该痼疾。有经验的专家知道,情报工作其实是专业人员在任务场景所对应的信息环境中对 WIKID(wisdom,intelligence,knowledge,information,data)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促进感知的形式呈现情报事实的作业(操作)。情报工作是要解决用户(即决策者)决策所需信息不完备的问题。减少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意外,是情报工作的基本目标。卓越的情报智慧寓于3项标志性的情报专业工作:①快速全面发现线索;②准确有效刻画事实;③便捷恰当赋能保障。“卓智赋能”语带双关,既表运用卓越专业智慧、凸显科技情报特色的认知理念,又指重视智能技术加持、提升情报赋能效率的操作意涵。通读全书愈觉作者使用“卓智赋能”来标称理论之用词考究。情报任务纷繁复杂,然则情报学术聚焦有道。情报理论探索解决的问题对象是分层有序的。第一,理论探索应该厘清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或必须完成的任务,此乃情报界的现实实践问题。第二,在扫视现实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提取情报业务能够并且擅长解决的问题,即实践专业问题。第三,针对实践专业问题梳理出开展情报工作所需的认知保障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问题。就情报学而言,对这些理论问题的组织梳理可以运用业务、事业和教育的划分逻辑,也可以使用人才保障、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的标识标签。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则呈现出鲜明的知行合一关系特征,作者用情报认知篇、技术基础篇和场景解析篇的架构形式来阐述对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认知解读、应用要求和使用示范。各个篇章的内容细分呈现能够诠释 “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MECE原则,亦是另一个值得回味之所在。本书的内容组织在分类呈现、逐次递进和虚实互见上始终严格遵循情报事实的刻画表达逻辑,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报业务功底。 情报理论发展的主旋律是学术与实践的关系互动。线索发现和未然感知等是科技情报战线的经典业务,在大国博弈的现实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先锋、骨干、核心。然而受限于历史敏感性等各种因素,此类内容在既有的情报理论著述中鲜有正面提及。本书作者创造性地将这些特色核心情报元素纳入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并用场景切割的方式巧妙应对了复杂信息环境带来的理论研究驾驭难题,展示了中国情报学者理论创新的时代风采。科技情报事业运转跟国家建设与发展脉络节奏一致,科技情报理论探索任重而道远。《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是当代中国科技情报工作者在严峻复杂的科技发展与安全形势下进行任务萃取所得的理论结晶,相信情报学界和业界同仁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激扬家国情怀、感悟专业魅力、碰撞思想火花。作者简介
-
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武汉图书馆,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中部)”的出版成果。本书调查了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探讨了制约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建议,提出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加快总分馆制建设、完善数字技术发展、优化评价评估机制。本书可以为均衡全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提供支持,为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文化主管人员阅读。本书所指的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这 10 个省份。
-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图书馆学会本书为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获奖论文合集,收录论文48篇,论文主题涉及:图书馆质量评价标准、指标与机制研究,科技创新战略下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中华典籍文化的继承、推广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发展对策,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等等。书中还收录了12篇业务案例,案例主题包括:绘本阅读推广、图书馆支持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等。论文集的内容全面反映出当代中国图书馆一线从业者的实践和研究工作,适合图书馆学界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使用。
-
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聚焦于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发展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总分馆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和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战略思路——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探索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本书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文化主管人员阅读参考。
-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探索王来军 著.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萌芽于20世纪末期的珠三角地区,1996年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和发展要放在全球及国内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其契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发展和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呈现出多源爆发、交汇叠加的“浪涌”现象。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研活动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国家成为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科研、生产、市场转化过程一体化现象明显。从国内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解的过程。提高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发展动力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安全稳定,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为其创造了基础条件,也提供了应用场景,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迭代发展。但传统的线性科研范式已不符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原有的科研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由国有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组成的科技创新供给系统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需要通过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发展新型研发组织,以满足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发展要求。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创新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和政策制定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把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理论,进而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引,是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是科技经济学说和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但现有成果普遍存在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和政策制定的现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对机构发展和治理提升的指导性不足。同时,虽然各方主体在创办、发展和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暴露出自身发展和协同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破解实践难题,促进发展和治理,就要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机制,揭示其创新发展的规律。本书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治理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总结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演进,包括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背景条件、发展演变及演进趋势;第二章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成果,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理论进行综述,对其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总结,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功能作用、评价考核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实践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引;第三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的机制探索,分析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总结典型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的显著特征,从影响因素、基本关系等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第四章为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路径探索,重点对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沿革、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出各地实践的共性特征和经验,重点对京津冀地区等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从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第六章是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的案例研究,以济南高新区及其新型研发机构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本书附录提供了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经典案例和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政策要点汇总,供读者研究参考。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理论、实践、政策相统一的原则,总结运用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系统研究,聚焦回答新型研发机构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如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治理新型研发机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力图贯彻以历史考察为背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入口,以经验借鉴为参照,以对策建议为重点的研究思路,期望在理论创新、实践经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新型研发机构理论体系。笔者曾担任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在实践探索中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了理论思考。在担任高科技园区负责人期间,笔者有机会走进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研学习,见证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历程,积累了案例和素材,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治理难题,激发了笔者思考和研究的动力。从在博士论文《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进行宏观理论研究,到在《区域创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中观理论研究,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为本书的创作打下了理论基础。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多方主体治理、多种资源整合、多个功能叠加、多种活动衔接的特点,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新各个方面,深度嵌入社会经济系统和国家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生事物。本书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治理的实践需求和突出问题,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和框架构建,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案和路径。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研究成果仅是初步的,但笔者还是愿意将其与读者进行分享,以期引发思考、讨论和争鸣,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治理和理论研究。由于知识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
博物馆蓝皮书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北京地区中央部委所属、军队所属、北京市及区县所属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协作发展。党的十八大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馆舍、藏品、展览、公众服务,都得到极大提升,不少跻身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生态博物馆、智能博物馆等新业态、新趋势也日趋发展,相关专业讨论也日趋活跃。但由于北京地区各馆分属不同系统,北京市文物局难以进行有效统合、形成联动。传统博物馆学研究有一定基础;依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新时代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用、中国特色、北京特色、时代特色、历史使命,尚缺乏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论述,亟待加强。
-
广州大典研究刘平清 著《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的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哲学、文学、历史、文献等学术领域。本集刊希冀可以推进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广州大典研究(2022年第1辑 总第9辑)》共收录文章16篇,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碑石留痕”“人物研究”“文学天地”“工作探索”等栏目。
-
面向深度分析的专利大数据集成与深加工研究张静、雷孝平、陈亮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的丰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集成和数据深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聚焦面向深度分析的专利大数据集成与深加工,从核心元素、数据准入、多源异构专利数据集成、专利引文和法律信息的深加工、专利标引、以及专利信息与其他信息的集成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学信息研究研究所多年来在面向深度分析的专利大数据集成与深加工方面的研究成果。
-
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研究报告金银雪 庞弘燊 魏兴华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和高地,其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需要高质量的专利信息服务来支撑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高校图书馆对专利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模式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大数据为专利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教育联合授予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已搭建起高校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展各类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书依托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基础和专利信息分析研究的积累,利用incoPat 等专利数据库对高校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对于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加强对大数据的认识、改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和丰富服务内容具有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高校的知识产权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提升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质量。专利水平是衡量高校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基于事实数据的专利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了解高校当前的专利现状,了解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态势,有利于高校明晰定位、调整学科布局,利用信息提高创新的起点,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专利的技术构成及产业分类信息进行挖掘,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本书以高校的专利公开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深圳市高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国高校、北上广深高校几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不同城市高校的专利公开情况,具体采用趋势分析法、主题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高校的专利公开量、不同类型专利、主要申请人、IPC 技术构成、授权专利维持有效量、PCT 申请法律状态等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专利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来看,中国高校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五大领域,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以专利转让为主,专利许可数量相对较少。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9BTQ074,题目:基于论文—专利交叉共现分析技术的基础—应用产业创新演化路径分析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5G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研究周玉英 王远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进行分析,了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各位学者对于图书馆在不同阶段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结论。其次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服务需求,进行案例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5G的应用所能提供给智慧图书馆的便捷之处进行分析,帮助实现5G下的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在5G新形势下,智慧图书馆带给读者便利舒适的服务体验,同时帮助图书馆进行工作整合和服务模式的改变,实现和满足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