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2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书是一部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报告。以高被引论文为基础,按论文所属学科类别统计,从主题、期刊、作者、机构、图书、会议等多个角度分学科进行了高被引分析,全面地展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情况。按学科领域反映了高被引论文、高被引期刊、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机构、高被引图书、高被引外文期刊、高被引学术会议等,并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同被引分析方法,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了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关联分析、高被引作者合著关系分析,直观地展现了领域内的核心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各领域高被引作者的科研合作情况。
-
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黄如花 著本书全面了开放存取等概念的不同表述和定义,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范围、发展历程序和实现途径。从开放存取的经济意义和商业模式、影响务和评估、实现方法以及开放存取的组织和利用等方南对国内外开放取的研 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开放存取资源操作、保存的相应对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实践。从国际组织、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大学等7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实践进展,提出了开放存取背景下图书馆的应对之策。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有关技术,详细阐述开放存取的检索、元数据管理和重组3个方面的有关工具与技术,并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力求为图书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提出开放存取资源的互操作、长期保存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
古代涉海叙事文献汇辑考释倪浓水对于涉海叙事进行研究,目前已经渐渐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但对于古代海洋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古代海洋文学文献则呈现出碎片化的基本面貌,遂使中国学人对本土传统海洋文学的研究因文献零散而力不从心,难以持续深入展开,故全面爬梳传统海洋文学文献成为推进海洋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古代涉海叙事文献汇辑考释》,共搜集古代100余部著作中的500来篇涉及海洋海事的叙事作品。在文献汇辑的同时,还对每一则文献,或者从海洋文学叙事特色,或者从海洋文学和文化源流传承,或者从作者的地域和经历角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考释,以供研究者参考。
-
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的理念与模型研究张宁,詹红旗 编本书系 社科基金项目(20BTQ096)“大型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的理念与模型研究”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和学科发展飞速数字化的背景下,本书聚焦于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且高效地推动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电子文件单轨,即无纸化)的实现。 将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置于数据化与数据管理范畴之中,提出“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理念的数据化”创新的认知视角,在科学、翔实的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基础之上,从基本理念、参考模型、基本原则与目标、管理模型、对策建议等各个层面全面论述了大型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所涉猎的种种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电子文件的数据属性以及电子文件单轨制的本质,清晰认识电子文件单轨制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活动的颠覆和重塑,为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的快速推进做出贡献。
-
公共图书馆促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研究刘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是国家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书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建设要求入手,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分析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法治社会建设、大众艺术教育及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观点创新。
-
郭沫若金文著作的文献学研究李红薇著本書以《兩周金文辭大系》為中心,參照書信、日記等相關史料及郭沫若其他文字,以文獻學理念觀照郭沫若古文字著作,梳理其觀點演變脈絡,盡可能還原學術研究的歷程。首先,厘清了《大系》成書過程、版本源流及嬗變情況。其次,對所收器圖、銘文逐一溯宗考源,并利用校勘學方法核對諸版差異,參以作者其他論著,依時間為序,梳理觀點演變脈絡,找到作者生前關于某問題的終意見。總結觀點變動原因,詳細論證了全集版《大系考釋》的底本來源。后,論文寫作中間有所得裒爲“專題研究”一章。目前學者常使用的全集版《大系》存在較多問題,1957年修改版才是接近作者原意的學術性善本。《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中亦蘊含作者大量學術見解與創造。全面呈現郭沫若金文研究學術觀點嬗變過程,進而探討其變動的歷史背景。有助于學界通盤掌握、準確徵引相關見解。有助于細致深化古文字學術史的書寫。
-
数据主权论纲冉从敬本书主要围绕数据权利体系,梳理数据及其权利内涵,把握全球数据主权发展态势,关切国际数据权利体系演进、数据权利保护模式,并梳理我国数据权利发展现状与建构路径;分别围绕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规制的关键场景——数据跨境、关键挑战——数据垄断、关键工具——数据产权,探讨数据主权风险、国际治理进展、我国治理现状,思考主权视角下我国数据权利治理进路与具体方案,并从个人数据、政府数据角度展开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治理实证研究。
-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徐拥军 等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批准号:18JHQ005)的终成果。后现代档案学是对古典档案学理论、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批判和创新、解构和重构,对当代档案事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本书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阐释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提出背景,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质,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贡献和影响,并基于当代中国语境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
-
电子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丁德胜本书是 鲜有的系统论述电子档案管理理论、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的专门著作。内容涵盖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形成与收集、电子档案整理与归档、电子档案保管与保护、电子档案利用与开发、电子档案鉴定与销毁、电子档案移交与统计等,并附录《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标准》《电子档案管理模型框架》文件。全书以建立电子档案主体论述为目标,全新定义电子档案管理内涵,全新梳理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全新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框架;全面引入数据治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建设领域理论实践成果,充分融入电子档案管理 制度规范和 实践;在管理内容上实现了DIKW体系化应用和系统性创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于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用作研究指引和实践指南。
-
无界江南苏州丝绸博物馆 编《夏至·宏庆泰:苏州近现代丝织业故事》:苏州蚕桑丝绸灿若云锦,在潺潺运河水的滋养下,编织着如同梦境般绚烂的江南。晚清至民国,是苏州丝织业近代化演进的重要时期,蚕桑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织机开始应用,劳动关系出现转变,社会结构逐步变化,技术革新方兴未艾,蚕桑教育得以振兴,勾勒出苏州丝织业的全新画卷。梦中总有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苏州近代丝织业的故事。故事里的他们生活在古城姑苏,从事着不同的丝织行业,追求着各自的人生理想,源远流长的丝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是姑苏的城市基因,也是姑苏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卢麃麃艺术: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苏州,丝绸之府,锦绣之地。在漫长的时光岁月里,丝绸融入了古城,绣出了江南,并通过丝绸之路编织着世界。丝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有着密切联系,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文化符号、审美意识或者创作源泉根植于每个人的心底。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当代的视角与古代丝绸文化展开对话,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触摸丝绸的未来。本次展览尝试在博物馆内提供一个当代艺术空间,通过艺术家的全新创作,呈现传统丝绸文化在当代的艺术表达,进而来探讨和研究丝绸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当代艺术场域下的公众美育也是展览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希望展览能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艺术的兴趣,建立他们参与艺术、对话艺术的渠道,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探寻和感受当代艺术中的传统丝绸文化。《何以梦红楼:江南运河上的文学、影像与丝绸》:《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不仅仅写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荣辱兴衰,还细致描摹了社会百态,堪称包罗万象。读懂《红楼梦》,还须从了解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开始。曹雪芹的家族三代历任江宁织造,他在织造府的家族背景下,耳濡目染了诗礼簪缨之族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加上由盛而衰的非凡际遇,使之对各色人等、荣衰况味都有贴近深切的观察体悟,也使得其对人物的塑造格外细腻真实。单论人物的服饰形象,所提及的着装式样、纹饰色彩、织绣工艺都巨细靡遗,令人感觉就在眼前,也为诠释《红楼梦》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方向。苏州丝绸博物馆的“何以梦红楼”展,第一单元“衣香鬓影”便是从服饰切入,展示与原著相近纹饰、工艺、形制的丝绸服饰,以及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所织缎匹,再现曹公笔下高雅奢华的贵族生活,展现清代江南丝织业的锦绣繁荣。对《红楼梦》的研读与探究,自清中期以来便已蓬勃发展,著述丰硕的专家学者不胜枚举,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绘画、戏曲、影视作品等更是层出不穷。第二单元“撷光拾影”,即是展出与之相关的实物资料,展现不同时期的创作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与演绎,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其持久而深刻的热爱。此次展览由苏州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主办,希望借此作为津梁,让名著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丝绸与荧幕上的影像联结起来,共同讲述江南运河上的丝路故事,也祝愿未尽的红楼遗梦在当代江南精彩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