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大脑的一天[英] 苏珊·格林菲尔德 著,韩萌,范穹宇 译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无法与他人直接分享的主观意识世界。我们的物理大脑究竟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意识的?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通过追踪大脑一天的活动,讲述了科学界关于意识的新发现,向读者揭示了“意识”的科学奥秘。 从早上醒来,外出遛狗,到办公室工作,夜里做梦,作者探索了我们的日常经验是如何被转化为细胞、分子和化学信号的,并由此探究了大脑如何塑造我们的独特自我这一永恒的谜题。
-
病毒博物馆[法] 弗雷德里克·凯克 著,钱楚 译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国的家禽数量从1300万增至130亿,几乎增长了1000倍。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少,遗传基因愈发一致的家畜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大流行病病原体传播的机会。本书聚焦于非典和禽流疫情之后,东亚地区针对跨物种传染病所做的防范研究。法国哲学史学家、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凯克基于在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的长期田野,观察并追访了微生物学家、兽医和鸟类学家们的工作,从中总结出和公共卫生措施并行的防疫策略,提醒人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病原体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不同学科关于动物传染病的理解和意见有何不同等等。他尤其讨论了专家们如何转换视角,从鸟类甚至病毒的眼光来解读世界、帮助防疫。
-
生命八卦袁越 著我们为什么会过敏? 抗衰老基因疗法靠谱吗? 同性恋都是天生的吗? 大部分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达·芬奇是多动症患者? 人体的生物钟可以回拨? 近视真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吗?书中的150多个问题与我们人类自身息息相关。作者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融合了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论文,将这些最前沿的科学新知以活泼有趣的面貌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读者。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普不仅是传播知识,更要传播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启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思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好地辨别那些流传甚广的伪科学谣言,过上智性的生活。
-
象征的贫困1(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在这部极具原创性的作品中,文化理论家、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重新审视了我们这个超工业时代中政治与美学的关系。斯蒂格勒认为,我们时代的特点是工业技术对象征的把持,其中美学既是经济战争的武器,又是该战争的剧场,这导致了一种“象征的贫困”,其中制约条件取代了人生经验。在当今的“控制社会”(借用德勒兹的表达)中,审美武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听技术和数字技术已成为控制身体和灵魂的意识与无意识节奏,调节意识和生活节奏的手段。绝大多数人现在完全受制于市场营销的审美条件,因此与任何审美探究的体验都疏远了,审美参与的概念已经基本崩溃。斯蒂格勒因而呼吁艺术界发展对自身作用的政治理解。在这本书中,他特别关注电影,它在时间之战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电影既是工业技术,又是艺术,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对抗美学的制约条件。本书是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的*部,它将引起电影研究、媒体和文化研究、文学和哲学界读者的特别兴趣,并将巩固斯蒂格勒作为当代别具只眼的文化理论家之声誉。
-
人口老龄化张本波 等 著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新挑战:人口发展面临自身再平衡压力、公共服务资源面临动态调整需求、人口与资源环境紧平衡状态难以缓解等。本书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发展新趋势和老龄化社会的新特征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然后阐述了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老龄化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
权力及其伪装[英] 约翰·格莱德希尔 著,赵旭东 译本书是一本政治人类学导论书,旨在探讨影响全球秩序的各种地方性情境和权力关系。书中采用了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各国家的案例,对西方殖民地国家和非西方国家进行了比较,展示出了人类学的自下而上的视角如何能有力地揭示出隐藏在国家正式机制背后的各种力量,而这种视角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的微观动力学的研究和对地方化过程和全球化过程之互动的敏感。在这一视角下,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国家恐怖和民族暴力的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和关于权利、性别和文化的政治所具有的解放潜力。
-
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概论张春华 著《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概论》首先概述老年人的身体变化、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与衰老和体育运动的关系,然后阐述老年人身体功能和功能性体适能(力量、耐力、柔韧性、敏捷性和平衡能力)的内容,*后聚焦老年人的运动干预策略(组织实施、结果解读、运动干预、运动风险评估)。《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概论》以推动我国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宗旨,介绍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
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周大鸣 著为表彰一部分忠实作者为刊物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长期为学报撰稿的中国人类学学者中挑选一些知名学者,资助他们出版文集,并命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每本论文集均以这些学者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为主,同时,汇集这些学者在其他刊物发表的优秀文章,也包括少量优秀的未刊文章。收录在本书稿中的17篇文章出自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这17篇文章涵盖移民研究、都市人类学、城乡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这4个栏目,内容丰富,既有常规的人类学理论探讨,也有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反映了作者近三十年来的学术兴趣和若干思考,将之汇编成一本书,可以让读者看到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中国流动人口俞林伟,陈莉 著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和健康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本书在构建居住条件与健康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考察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和健康状况;深入比较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居住条件和健康状况方面的异同,从住房条件、社区环境和居住隔离方面识别与评估可能对健康构成潜在影响的各类因素,探讨居住条件对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作用规律及影响机制。本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转型期健康影响的户籍差异,丰富流动人口健康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对实现流动人口的居住融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新变化研究周晓津 著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口流动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变化,既是坚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口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定我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性环节,有助于把握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趋势与人口迁移规律,对于提出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新任务、新政策、促进人口区域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新变化研究》利用大数据弄清外来人口总量、区域分布和流向新变化,将大大提高人口管理的精确度和对策的有效性,以期解决人口服务管理的“盲人摸象”问题并弥补应急式管理缺陷,为制订中长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全书共十章,涉及了经济学、计算机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口经济学的多学科领域,以数据为基础,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有较多的创新性研究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是一部交叉性综合性新兴研究专著,书中相应数据及软件产品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拓展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