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是有名学者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述:“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本书通过爬梳史料,详细论述了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现在,思索未来;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条件。
-
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林海波《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民营企业传承的一个基于文化背景和数据的分析。老一辈企业家退休后的生活和家族企业的传承紧密联系。所以,家族企业的传承被归入积极老龄化的内涵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冲锋在市场经济前沿的这些企业家,他们的老有所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都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研究议题。该书第一部分为这个议题的深入挖掘做了一个细节的准备。第二部分认为,养老金的可持续是一个更加显然的议题,对于测算方法的改进,重视了地区养老金在移民情势下的良性变化,同样的测算,也可以为更大范围内的养老金收入的补充提供参考。更进一步,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和替代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不断城市化而提高生产率、增加收入的过程得到回哺。
-
大历史徐鸣编辑推荐 传统的历史是建立在考古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人文历史,而大历史是建立在科学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科学认知历史。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发生、生物进化、人猿分道、人类文明发展,追溯和定格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繁衍 137 亿年蹒跚进程中的“精彩瞬间”,绘制出一幅幅囊括宇宙学、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经典知识组成的“时空地图”,展现出一幅脉络清晰、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点特色 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院士作序推荐。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深度融合、科技与历史完美结合的产物。 从多学科、全方位的角度,用更概括、更宏观的方法,让人们更迅捷、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从而总结历史规律,探索历史发展趋势,进而更好地把握人类命运。
-
感情研究指南(英)威廉·雷迪 著“追问一个人的情感是否发自内心,即情感的真与伪,这种提问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所有成年人的情感体验其实都是被训练的结果。”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某种关系的体现。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阶层的情感表达,都无法忽视社会情感准则的教化训练。本书作为情感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提出了情感表达、情感体制、情感导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等理论,并以“情感主义”为切入点,研究启蒙时代及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沙龙、共济会、咖啡馆等情感避难所的出现,是人们避免情感痛苦、追求情感自由的表现。人们在日记、通信、演讲中表露出对情感自由的向往,报纸刊物以及私人发行的小册子也在这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呼吁情感真挚、拒绝伪善成为人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并不仅限于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的“美德”。由此,雷迪清晰勾勒出情感与认知、情感与理性、情感表达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硬邦邦”的“理性”材料之外,强调“情感有自身的历史”,使情感成为历史学的合理研究面向,为情感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
喧哗的大多数(美)艾伦·雅各布斯(Alan Jacobs)著当今网络发达,人人身处信息洪流之中,持有不同观点者常常无法相互理解,从而爆发矛盾,甚至在网上激烈骂战,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点赞、跟风、人设、控评、拉黑、站队、洗脑、网暴、带节奏……人们的思考往往被一系列认知偏差、舆论和情绪所影响,很难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甚至,当人们称赞某人“独立思考”时,他们通常指的是:这个人不再像我讨厌的人那样说话,他听上去更像我赞同的人了。 美国人文学杰出教授雅各布斯对此提出了解决之道,讨论了何为“独立思考”、怎么避免“集体性狂热”、如何“理解异见者”、站在对立者视角看待问题,以及语言暴力的出现可以部分归因于网络技术引发的失控状态,它让从来没有见过面、可能也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彼此隔空对话。 雅各布斯旁征博引,结合现实案例,帮助人们化解互联网时代中人际交流的困境,并开始反思我们在互联网中的言论与表达。
-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沙勇人口发展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切实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届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8年11月1日在南京邮电大学召开。来自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学术期刊等多家单位的150余名与会代表,围绕“推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健全人口发展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与交流,形成了理论探讨、学术研究、资政建言等形式多样的丰硕成果,这本《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即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汇编。当然,由于参会专家众多,观点较为丰富,编者受时间与水平限制,尚难能全面收录研究成果、完整体现专家观点,如有谬误,敬请批评指正。各种不足,也有待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努力改进。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晏月平“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沿线国家共谋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千年大计,包括中国在内的65个经济体,20个为高收入,20个为中等偏上收入,22个为中等偏下收入,3个为低收入;处于前工业化时期1个,工业化初期阶段14个,工业化中期阶段16个,工业化后期阶段31个,后工业化时期3个。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基于人口经济学视角,运用人口效率、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等指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变动与经济状况,特别是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和结构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为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再平衡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这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
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对教育投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余佳佳教育作为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决定了一个民族在未来的激烈世界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地位。教育不仅可以通过社会直接投资或消费来影响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促进社会技术发明和创新,来间接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舒尔茨(1961)和丹尼尔森都利用1929-1957年美国数据对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进行计算,尽管两者的实证结果不同,但都证明了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口素质正成为我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瓶颈。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人口素质的现状,“十三五”规划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过,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装备、教育体制和师资等多方面内容。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意味着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的前提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人口素质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经济发展、教育投入与人口素质i者间的客观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制定可促进人口素质提高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此,《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对教育投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主要的章节涵盖:导论、人口结构的基本概述、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途径分析、我国人口变迁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因应人口结构变迁的教育策略等。
-
云南边境地区流动人口族际关系调适研究梁海艳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云南边境地区流动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地域分布更加趋于分散。外籍流动人口的力量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边境地区劳动力资源的临时性短缺,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也给边境地区的治安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同样,内地人口的流入与回流也会给边境地区带来一定的影响,内陆地区的汉族文化迁入必将与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冲突,从而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解决好云南边境地区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问题,尤其是边境地区外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对于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 2019暂缺作者《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2019》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