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国际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国内外流动一体化机理与调控研究张志新 著中国对外开放深入和国际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中国农村劳动力不再满足于国内城乡间自由流动,已有部分开始如“农民李德民一样远赴俄罗斯种地”,或山东后楚庄上百村民举家移民澳大利亚“打洋工”。本研究在对推拉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等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国内外流动的机理,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报告》及整理所得的1996-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多重选择模型、Tob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从微观层面看,劳动力预期收入差距会整体上显著促进劳动力流动、受教育程度仅对东部地区有明显促进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地区市场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利用外资水平等显著促进劳动力国内外流动,而地区整体受教育程度却存在抑制效应。同时,根据基准模型得出劳动力国内流动在会转向国外流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随着中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对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日益凸显,并显著促进劳动力国外流动,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因此,应改善国内劳动力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中国海外劳工的服务能力等措施,合理调控农村劳动力国内外流动。
-
国家建构与认同李世勇,李小虎 著本书聚焦我国西北边疆,探讨当代国家认同与建构的基本理论和路径。首先,从国家的起源出发,探讨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及其□□脉络。其次,在中国与西方、当代与古代国家认同建构的对比中,强调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这是源于民族性及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的要求),同时汲取全人类的经验和智慧(这是基于“人类大体上一样”的信念)。最后,以□□□□文化及公民身份建设为重点,对全面加强党的民族事务治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
爱尔兰乡下人康拉德-M.阿伦斯伯格《爱尔兰乡下人:一项人类学研究/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是一部描述二十世纪初爱尔兰乡土社会的经典作品,亦是人类学很早研究西方社区的作品之一。《爱尔兰乡下人:一项人类学研究/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作者用清晰而充满趣味的笔调描述了爱尔兰农村社会文化的方面面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个正在经历现代化转型的乡村中各种行为规范和关系平衡,以及农村与城镇间的依存制衡关系等。在生动的民族志描述中,作者也展示了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田野里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提问,以及如何分析和提炼。
-
人口死亡水平研究姜全保,梅丽,王丽娜,刘雪昭 著死亡水平和人口预期寿命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死亡水平也存在争议。本书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人口学、统计学等方法工具,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期望寿命的变化以及未来趋势等问题。本书应用和开发了一系列模型和方法,通过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得到一些关于中国死亡水平及相关问题的重要结果和结论,为了解中国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规律,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河南人口发展研究报告马健,王承哲,谷建全,郭玮,张车伟 等 编本报告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河南省人口发展研究课题组主持编撰,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本报告利用河南省政府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结合深入调查和研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河南人口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挑战下的河南人口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对策建议。总报告由河南省人口发展研究课题组撰写,代表该书对河南人口发展评估与政策建议的基本观点。总报告指出,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生性、基础性、全局性影响。当前,河南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数量在保持总量持续稳步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和少子化的日益凸显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向。总报告拟从四个方面对2020年河南省人口发展评估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一,2020年河南人口发展现状。2020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人口集聚趋势明显,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二,河南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人口增长惯性逐步减弱,家庭户规模持续小型化,劳动适龄人口总量逐步减少,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省内流动人口超过流人外省人口等。三,河南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少子化现象加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人口受教育结构中高学历人口比例低,人口流动与区域集聚更加突出等。第四,促进河南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重点是加强人口规模调控,优化调整人口结构;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人口均衡发展。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板块,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人口老龄化、卫生健康、养老服务、人口质量、人口城镇化发展、妇女生育、农村青壮年就业、人口预测等河南人口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了深入剖析,客观反映了近年来河南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趋势,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提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河南方案”,展望了河南人口发展的未来趋势。
-
人口学[英] 萨拉·哈珀 著,许黎明 译本书对人口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做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着重阐述了人口学家如何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对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密度展开研究,讲述了全球人口的时空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的人口学家及其理论成就,探讨了不同的人口驱动因素如何影响人口群体的结构和个人的生活,而不同世代的人口构成又直接决定了个人获取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机会。作者还对新兴的人口学子学科做了介绍,提出了21世纪人类在人口方面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其解决办法,并对人口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物归其境田雪青 王毓川为了这一目的,本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对西方考古学和人类学结合的历程做出回顾,对西方考古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做出述评,分析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结合历程;二是对考古人类学中国化的过程做出述评,剖析考古学和人类学在进入中国后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三是基于学术史的基础上阐释考古人类学的基本观念;四是以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和大鹏金翅鸟两件文物的研究为例说明考古人类学如何指导对考古资料的阐释,即方法论问题。
-
山河澎湃研究所 著本书记录了澎湃新闻历时 8 个月,穿越 8 个省市,8000 余公里,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整个采访过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一条胡线,思与辩,突出理论分析;下篇,一万里路,北至南,收录记者的采访报道。全书通过15 篇文章,还有若干照片和 8 个短视频,在纸上再现了H5 的多媒体产品,结合数据、文字、视觉元素,来呈现胡焕庸线上的“临界人生”。从中国东南沿河往内地走,前进大约 1500 公里,将遇到山地和高原。从东北到西南生成了一个界面,它就是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分界线。它隔开了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带,农业与牧业也在此间交错存在。久而久之,也造成了人口、社会、经济各要素的不同。早在 1935 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就提出了,以瑷珲—腾冲一线可以画出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线的东南半壁,坐拥全国 36% 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 96% 的人口,而西北半壁,则以 64% 的国土面积,供养了 4% 的人口。这条线,后来被称为“胡焕庸线”。它也逐渐成为后来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战略制定者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胡线理论发表 80 多年来,两侧人口的悬殊状态也始终稳定。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条原本看不见的人地关系线,也更多地被看到。有关研究指出,胡焕庸线虽然高度稳定,但也有些微变动的可能性。也有观点指出,胡焕庸线还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带,贸然开发不是良策,突破的重点应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从而让西北半壁人民享受到现代化生活。胡焕庸线是人口分布线,更是一条人地关系线。中国人口协会副会长杨云彦认为,破解“胡焕庸线”应当是破解东西地区发展不均衡的“胡线”,而非人口意义的“胡线”。胡焕庸本人曾在《中国人口之分布》发表近半个世纪后,于1984 年在谈及均衡问题时这样说:“不是说人口密度必须各地一样,才算平衡,才算合理。”这条既稳定又脆弱的分界线应该如何破解?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正如已故著名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所言,“胡焕庸线搞好了,中国就好了”。
-
上海市人口普查年鉴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 编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严格执行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在全市各部门、各级普查机构、每一位普查工作者的协作配合和努力工作下,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精准普查,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充满激情的工作作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高质量地完成了上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任务,获得了丰富详实的普查资料。为了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现将汇总的数据资料编辑出版为《上海市人口普查年鉴(附光盘 2020 套装上中下册)》。
-
中国人口空间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肖周燕,李慧慧,张亚飞《中国人口空间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内容简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本研究将社会经济系统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区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并将产业聚集纳入分析框架,系统剖析了中国人口集聚与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空间关联,全面探究了人口空间集聚对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减少生产和生活污染排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书也可用于大学研究生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