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青藏高原产业发展中的适应与转换研究李雪萍著本书在生存性智慧的视域下,考察青藏高原产业结构形态由延续几千年的农牧互补,经历短暂的隐性的农业革命,发展到净土健康产业;潜藏其后的机理在于适应性要素由二维(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到三维(增加市场),再到四维(增加政府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顺应与转换,展现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社会关系、市场适应多方面的智慧。
-
广西民族地区发展报告广西社会科学院本书以广西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年度聚焦,以总报告、综合篇、年度聚焦·族别篇为主要框架,力求全面反映 2019 年广西 11 个世居少数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和实现程度,既有宏观论述和总体分析,也有区域发展和个案分析,点面结合,充分发挥蓝皮书为广西民族地区和民族发展方面的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舆论平台、 研究资料库的作用,突出原创性、实证性、权威性、连续性、前沿性。
-
依海之人[英]丽塔·阿斯图蒂Rita Astuti 著,宋祺 译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定义一个人?维佐人以海为生,是一群马达加斯加西部的渔民。他们性格柔和,禁忌很少,不喜牵绊,不被他人定义;他们并不理性,对过往无所总结,对未来毫无计划,经常身处意外之中。人类学家阿斯图蒂来到海岛,跟着维佐人住在海边,出海捕鱼,探索 “成为一个人”的方式。这是研究族群与身份认同不可错过的经典,也是一本轻松精彩的民族志。作者将文化差异性重新带回至族群认同研究之中,而读者借此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处在持续形塑的过程之中,不必被定义所固着。就像每一天,维佐人的“身份”都会更新,从头来过。
-
人类学家如何写作[英]帕洛玛·盖伊·布拉斯科,胡安·瓦德尔 著,刘月 译为什么两位研究兴趣不同的人类学家要写这样一本阅读指南?因为通常没有人教读者如何阅读民族志,而是指望他们自己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传统的民族志导读要么介绍主题概念,要么归纳理论观点,但本书作者们希望传递一种开放式对话的感觉,在提供分析文本技巧的同时,还能引导人们一探人类学知识的特质,并培养出读者自己的人类学想象力。这本书从巨量的民族志文本中选取精彩节选,并进行评论和论证,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启发式的布局。各种视角被组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改进后的理解民族志的方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民族志成了理解人类处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不是唯一途径,但作为一种知识,它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
以德为体〔英〕雷天助(James Laidlaw);吴迪,邱昱[译]在21世纪初期,道德人类学登上了人类学的理论舞台。近十年来,道德人类学在英语世界得以蓬勃发展,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出版于道德人类学发展中期。作为道德人类学的主要倡导人之一,雷天助在书中对道德人类学做出了阶段性综述,同时也对道德人类学的理论发展方向做出了提纲性展望。通过考察道德在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不仅翔实并系统地论证了人类学如何将“美德”“性格”“自由”和“责任”等道德概念纳入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还借道德考察了人类学与哲学之间的相关性。作者认为,道德人类学不仅是人类学的一个新的子领域,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学科的概念更新,进一步完善人类学理论,使其涵盖社会理论迄今为止尚未充分诠释的一些人类社会行为。《以德为体:关于道德和自由的人类学》是人类学及相关人文学科的理想入门书籍,希望它也能为处于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人类学家带来激励和启发。
-
维塔[巴西]若昂·比尔 著,[丹麦]托本·埃斯科罗德 摄影,杨晓琼 译在维塔,那些患病者、无家可归的人都被留在这里等死。卡塔里娜也是如此。穿过濒临消声的语词和被宣判失效的回忆,环绕卡塔里娜的一切成为一种见证;当家庭、机构、化学物质和经济体系成为共谋,一个人如何能逃离社会性死亡的黑洞?在巴西,像维塔这样的社会遗弃空间到处浮现。 这个令人难以忘却又不安的故事集中书写了一个名叫卡塔里娜的女人的经历,她的身体逐渐瘫痪,被人当作疯子,在维塔消磨剩下的人生。人类学学者若昂· 比尔开启了一段侦探小说般的探索卡塔里娜人生的旅程:通过与卡塔里娜对话、寻访其亲属、追踪她的医疗档案,解开卡塔里娜编写的“词典”中神秘的、诗歌一般的词句,追溯她的见弃命运和病理状况背后的家庭、医疗、国家和经济的复杂网络。 维塔里的人,仍回忆着当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叔叔、阿姨、祖父、祖母的经历,却被排除在现实世界之外,成为无人认领的生命。在这个由官僚机构和亲属关系共同认可的社会性死亡的语域,药物成为家庭治理的工具,诊断斩断了道德义务,收容成为剥夺人之权利的终极名义。《维塔》不仅仅是又一个关于遗弃的故事——环绕卡塔里娜的一切成为一种见证,它向任人死亡的社会逻辑发出质询,也试图夺回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尊严。 “我多么希望卡塔里娜能够读一读我们共同工作的成果,看到她自己在书页中浮现出来,寻到另一种结局。”
-
城市大型活动人群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控制赵荣泳,韩传峰,张浩本书针对城市大型活动中人群常规流动和应急疏散流动安全管控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人群运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交通流模型中经典Aw-Rascle模型,构建“T”形汇流通道Aw-Rascle疏散模型;论述恐慌心理和行为研究成果;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判据,分析宏观人群稳定性,设计反馈控制器;从计算机视觉和UWB定位技术两方面,介绍人群运动数据采集方案,论述人群动力学模型误差消除技术;并附各章节核心模型Matlab仿真程序代码和Python代码。本书成果为广大读者提供人群运动建模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参考。
-
区域新发展格局下的人才需求与政策保障研究陈书洁区域新发展格局着眼于疏解提升首都功能,引导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要求深刻把握人才需求与城区协调发展的规律。本书在总结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探寻了人才各项政策对人才保留的作用方式,提出了优化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促进政策创新,进一步形成以人才优势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全书分为导论、区域新发展格局下人才政策现状分析、人才需求的类型结构与匹配分析、人才集聚的影响要素与指标体系构建、人才需求人才政策与人才长期居留、结论与建议。
-
新疆考古论稿刘文锁 著《新疆考古论稿/中山大学人类学文库》收录的十八篇文章,按主题分为四个部分:丝绸之路与古代文化交流、古代游牧文化、图像考古和尼雅遗址研究。新疆考古是中国考古和中亚考古的交叉领域。在考古学界,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因而多少有点让人敬而远之的领域。
-
生境民族学研究罗康隆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展开生境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本书稿集中讨论了中国生境民族学的理论及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当前,在全球生态问题日趋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将生态建设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经过近几年的讨论,对于生态文明实现的路径和方法,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以确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背景差异较大,民族文化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情况。各民族在长期与所处生态系统打交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自的民族文化中,包涵有丰富的本土生态知识和技术体系。这些本土生态知识和技术体系,与当地的生态环境高度契合,能够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使得该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掘和整理这些本土生态知识和技术,正是本书稿致力于呈现的内容。本书稿综合了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境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