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图书索引苏贵章、孙秀斌、庄善洁本书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一部集检索与导读为一体的书目检索工具书,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丛书”研究成果之一。编者梳理并筛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珞巴族、毛南族、门巴族、仫佬族、怒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裕固族13 个人口较少民族重要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利用二次文献编纂原理,对每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学科分类,同一学科下的图书又按题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编制成索引。索引著录项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中图法分类号、关键词、内容摘要、馆藏单位等著录项。
-
非遗、认同与审美表征范秀娟 等 著非遗、认同与审美表征,是一个涉及现代人集体身份和共同心灵的美学问题,是一个如何基于过去的历史和当代文化需要进行审美创造和艺术变形的问题。在广西,以民歌、花山岩画、铜鼓、壮锦、绣球等为“原型”的民族文化再生产,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再生产,而是一种意义的再生产,不仅反映了当代广西多民族的整体性文化诉求,融汇了当代广西多民族精神的要义,而且凝聚了当代广西人集体认同的意识,是八桂认同的表征。因此,分析和阐释广西当代审美文化中以非遗民歌、非遗花山岩画、非遗铜鼓、非遗壮锦、非遗绣球为审美表征所承载的八桂认同和八桂精神,对充分认识当代广西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诉求,以及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文化区域内如何实现多民族的和平共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广西当代非遗类审美文化中,必定蕴含着有待认识的“一种时代的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的心理、一种集团的气质”,它们共同指涉着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开放包容的“广西形象”和一种文化多元而价值统一的“八桂精神”。
-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图书索引孙秀斌、庄善洁、崔秀兰本书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一部集检索与导读为一体的书目检索工具书,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丛书”研究成果之一。编者梳理并筛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阿昌族、保安族、布朗族、达斡尔族、德昂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高山族、赫哲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15 个人口较少民族重要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利用二次文献编纂原理,对每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学科分类,同一学科下的图书按题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编制成索引。索引著录项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中图法分类号、关键词、内容摘要、馆藏单位等著录项。
-
中国民族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王延中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主编,所内多位知名学者参与撰写,从民族理论角度结合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民族地区所做的实地调研,就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反映了民族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丰富了民族理论知识,拓宽了民族问题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快速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市民化研究李先锋 著我国40多年的城镇化经历了西方国家所经历的二三百年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发展进程被大大“压缩”了,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特征。《快速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市民化研究》聚焦空间维度,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研究外来人口市民化,突出具有明显地理空间特性的学校、住房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载体的作用,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市民化分析框架,以探讨快速城镇化地区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是外来人口为获取城市公共服务并实现市民化的重要行为与途径,外来人口倾向选择积分入学而非积分入户使随迁子女获得本地教育公共服务,而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在空间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城市公共服务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
-
要命还是要灵魂[美] 安妮·法迪曼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
宁波人才发展报告2022张健2022年是《宁波人才发展报告》连续出版的第十七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宁波人才发展报告》已经成为宁波人才研究工作中具有显著特点的品牌,是宁波人才工作的一张“金名片”。2022年的《宁波人才发展报告》力求客观反映宁波人才发展基本情况,系统总结宁波人才工作实践做法,全面展现宁波人才研究创新成果。本书编写和组稿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围绕宁波整体人才开发情况,总结提炼宁波去年来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突出人才工作特色亮点。二是围绕各区县(市)人才工作实践,集中展现各区县(市)人才工作实践创新特色,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三是围绕市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对人才政策集中创新、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培育、创新主体活力释放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四是围绕宁波最新人才政策规划,收集整理了2021年市级相关部门出台的重点综合人才政策和专项人才规划,为人才研究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和研究参考。
-
人类的第一步杰里米·德席尔瓦你学到的人类进化示意图可能是错的!人类从来都不是从黑猩猩进化而来的,也很可能从来没有弓着身子在地上行走过。人类是哺乳动物中仅有的只靠两足直立行走的物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直立着探索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这本书聚焦人类用双足直立行走的独特能力,探讨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如何塑造了现代人类。直立行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有信念、有控制地向前倒。这是一个无比勇敢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次解剖结构方面的大变革,更涉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多方面身心适应,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比如:速度变缓,分娩困难,腰椎、膝盖和脚踝变得脆弱。可是,两足行走为人类学会使用石器和火、大脑容量剧增及其他特征铺平了道路,更是促成了人类的社会性、同理心,深远地影响着科技、语言、觅食和育儿方式的发展。灵巧的手、无毛的身体、硕大的大脑……勇敢选择直立行走,让我们成为人类。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生活:每天一万步,是噱头还是铁律?边散步边思考是天才们的成功秘诀吗?怎样用散步来对抗时间的侵蚀,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直立行走定义了人类,也将继续塑造我们。
-
现代性与大屠杀齐格蒙·鲍曼 著,杨渝东 史建华 译《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
亲密的分离[美]艾莉森·阿列克西 著,徐翔宁,彭馨妍 译“有的故事从终结开始讲起”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永恒的讨论话题。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在两人关系中也有所折射。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分离使风险和机遇并存吗?怎样的亲密模式对于个体、婚姻和家庭,甚至社会最为有利?在无法忍受之时,人们又如何下定决心结束一段关系?本研究聚焦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变迁中的一个阶段——离婚,它涉及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也涉及分离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而在这些讨论中,每个词都值得更严肃的思考。作为一部当代日本的情感民族志,本书收集了离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私人故事,探索个人、法律、社会及经济结构等多个方向在浪漫关系上的交汇,同时也更广泛地表达了当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