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缅甸语900句沈美兰,李俊《缅甸语900句》是走进东盟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到缅甸旅行、商谈可能遇到的情境分为8个单元:基本用语、交流、出行、住宿、美食、游览、购物、求助,按语言使用场景设计了可能用得到的中缅文对照的句子,共计900句。每个句子从中文、缅甸文、模拟中文读音3个方面呈现,并在二维码里配套音频。在附录列出重要电话、有关礼仪提示供读者参考。本书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缅甸语的发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协助读者找到在缅甸旅行、商务交流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
-
对外汉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对外汉语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持编辑的系列学术论文集刊。开设: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等栏目。自出版以来,集刊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7年又被收入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7期。共收录论文16篇。其中,汉语本体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汉语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这些论文保持了创刊以来的较高水准,选题角度新颖,论证充分、材料翔实,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指导操作的实践意义。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语言政策研究张捷本书共十二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别对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语言政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此外,本书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东盟国家民众的语言态度及中文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对外语言政策进行分析,并与东盟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服务需求进行对比,后根据研究和调查结果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语言教育交流合作提出政策性建议。
-
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教学语用学Remi A. van Compernolle本书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二语教学语用学框架,并将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视为以内化为标志的概念化过程,认为在二语语用教学中,中介手段是帮助学习者实现语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书基于大量实证数据,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和微观话语分析,重点剖析了言语反思、得体性判断任务和策略性互动场景三种活动对语用知识意识发展、语用知识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本书是一部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探讨教学语用学的专著,荣获美国应用语言学会2017年度处女作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语言教师和研究生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意义与语力刘龙根,杨丽,弗朗索瓦·雷卡纳蒂本书为法国语言学家弗朗索瓦·雷卡纳蒂所著《意义与语力》的中文译本,原著公认为对语言哲学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作者首先驳斥了奥斯汀、塞尔等言语行为理论家的两个核心观点:①言语行为本质上具有规约性;②能够在句子层面使语力充分显化,亦即语力的领悟是对语言意义的解码。作者认为,任何话语均无法借由语言意义得以充分理解,而唯有语境推论能够提供完备的理解框架。在论证中,作者阐释了语用学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诸多重大论题,包括会话含义表达式、以言行事语力的分类、施为性与述谓性的区分、语言的非字义性用法、可表达性原则,以及规制性与交际性以言施事行为的区别等。本书适合语言哲学研究者及爱好者使用。
-
临床医学汉语会话教程杨春耘本教材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临床实习和专业学习需求编写,旨在培养留学生临床专业实习的日常交际能力和专业语言能力,让留学生学会使用医院语境下的医生用语,听懂患者的病情陈述。所有的课文正文都以会话编成,依据不同病情背景设置相应场景。全书包括课文、课后生词表、课后习题以及听力原材料和习题答案几部分内容。每一课的练习都包括听力练习和会话练习,听力的训练从词汇开始,逐渐过渡到会话;会话练习则以临床实习的实际需求为主进行开放性设计,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
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于东兴本书系统梳理了语言学界现有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研究,并且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可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交互主观性概念和分析维度。主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以交互主观性为分析方法,用汉语和英语的例子来解释有关理论和观点。
-
汉语地名学论纲李如龙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李如龙先生在汉语地名学研究上的学术成果结晶,是在《汉语地名学论稿》和《地名与语言学论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修订而成的,对我国地名学的研究发展以及全国地名标准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书分为十三章,分别为绪论,汉语地名的语词结构,汉语地名的词汇系统,汉语地名的语义、读音和字形,汉语地名的命名法,汉语地名的类型区,地名的语源考释,地名的演变和发展,汉语地名反映的文化特征,闽台地名与闽台历史文化,汉语地名学的应用研究,地名图书的编撰,以及综论——地名与地名学研究。
-
《尔雅》名物词用字的历时考察与研究杨清臣著《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专著,其书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存《尔雅》共十九篇,其中后十六篇与名物有关。自汉至今,研究《尔雅》者众,论者多从训诂学、辞书学角度阐述此书的价值,然而对於它在文字学、汉字史上的价值却很少有人提及。本书以《尔雅》及郭璞注名物词用字爲对象,以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校勘学等相关理论爲指导,对《尔雅》名物词用字进行溯源和流变考察,分析《尔雅》名物词用字的异文类型,探讨其发展变易的原因,总结《尔雅》名物词用字历时考察与研究的意义。
-
中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研究余忠本书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中古时期汉语状态形容词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具体考察它们的结构方式、句法表现、语音特征等,并将其置于汉语史发展的背景中,考察其在各个方面与前后时期的异同及传承关系以及相关语法现象的演变规律。全书共分6章,第1章为绪论,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第2章以典型范畴理论为依据,全面考察中古“貌”类词的句法功能、形态特征等,据此提出中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的界定标准从而遴选出相应的词,并根据结构方式的差异将它们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第3章详细分析中古汉语各类状态形容词的分布位置、组合特征等语法功能。第4章重点研究中古常见但前人研究也少的联绵状态形容词的语音特点。第5章着重从结构方式、构词方式和语法功能角度对汉语状态形容词进行历时比较研究。第6章为结语,对全书主要结论做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