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汉英有界形容词研究邬忠 著有界形容词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无界形容词的量性特征。作为一种较新的语言研究视角,有界形容词的程度性研究结果不多。汉语和英语研究者多集中于单一语言的研究,缺少语言对比的研究尝试。本书以汉英有界形容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语言对比的视域中,通过观察汉英真实语料,系统对比、分析了汉英有界形容词在形式标记、句法结构、语义限制、语用价值、语际转换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做出合理解释,指出应科学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来推进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
-
对外汉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对外汉语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持编辑的系列学术论文集刊。开设: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等栏目。自出版以来,集刊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7年又被收入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8期。共收录论文16篇。其中,汉语本体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汉语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这些论文保持了创刊以来的较高水准,选题角度新颖,论证充分、材料翔实,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指导操作的实践意义。
-
汉语新虚词李宗江 王慧兰《汉语新虚词》初版于2011年。出版十余年来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学术论著中的被引用率不断提高,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持续增加。第二版总结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的成果,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更加体现“新”的特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除了对每一类的概述部分进行少量改动和增补,增加了部分参考文献外,主要修订了“词典”部分,具体包括:增加新词条(含变体),删减已在其他辞书不同程度收录的词条和变体,合并词语和词语变体。
-
美洲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Garrick Mallery1893年,根据加里克撰写的民族学局1888-1889年度报告,华盛顿特区政府出版局出版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图画文字》一书。这是世界范围内部以“图画文字”命名的研究性著作,几乎涵盖了人类学的所有领域,是研究印第安人图画文字的奠基之作,被多次再版,至今历久弥新。在全球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古文字学界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历久不衰。全书以印第安人图画文字为主线对美国本土印第安人文化的一次详尽梳理,话题几乎涵盖人类学所有领域的内容,比如生死命题、家庭生活、教育、战争、宗教、习俗、历法等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马勒里收集整理的图画文字首先是作为研究文化的透镜和工具;事实上,马勒里扎实的田野材料收集能力为此研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图画文字实例,书中使用1300多幅图画文字和54幅整页图画成为研究前文字与文字起源问题的珍贵一手资料。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书中调查过的图画文字遗迹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很多图画文字的资料已经无法寻得了,书中保存下来的近1400幅图画文字的价值也就益发彰显,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为文字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图画文字大观。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研究刘琳本书对《说文解字注》古今字材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段玉裁所谓的古今字就是记录同一个义项的不同时代的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不同用字。古今字之间的字形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构成古今字的核心是古字和今字的共同义项。古今字与古今字体、古今语、正俗字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书共整理统计出1091组古今字,并从字用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从学术史方面,本书对段玉裁有关古今字的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梳理,促进了古今字的理论研究。从训诂学方面,推进了文献中的字际关系理论。从材料方面,首次汇集了段玉裁训注的全部古今字字组,确定古字今字的字形、词项、读音和字际关系,建立《古今字表》,为学界的各项研究提供了搜检统计之便利。 此外,本书对于促进古汉语教学中的古今字教学,准确解读文献中的字词含义,现代字典辞书的编撰和修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俞理明汉语历史词汇研究中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认识和某些具体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材料,深入展开。《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立足于丰富的基础材料和严密的分析,通过如“‘保镖’保的是什么”等一些有趣的例子,总结汉语词汇和语法历史发展的规则,归纳分析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尝试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揭示汉语历史词汇变化的诸多细节,准确描写变化的过程以及促成变化的各种因素,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词汇历史语法和一些称谓的由来,尝试对一些流行的看法提出矫正,富有新见。
-
汉、英语言及思维认知对比研究刘志成著本书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描写解释、例证分析等方法,详细论述了语言的体验性,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比汉、英语言的主要特征,本书阐述了不同语言对各自认知主体的思维和文化所具有的不同影响,探讨了汉、英语言思维差异在哲学、医学、饮食、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诸多表现,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必然性。
-
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第3版)对汉语词汇学中几个关键性和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做出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以“词”为核心,上接词汇,下通词素;以语言使用的小单位为认识枢纽连接语音和语义,融入语法和修辞;从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等不同角度论述汉语词汇系统的现状与演变发展的规律,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开拓性成果。
-
日本無窮會本系《大般若經音義》研究梁晓虹“无穷会本系”《大般若经音义》是指以日本无穷会图书馆所藏《大般若经音义》为代表的一组不同写本,共有二十余种,是日本古辞书音义的宝贵资料。日本学者主要从其作为汉字音资料的角度展开研究。本书则以汉字为中心,对此本系音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作者对其中的疑难异体字、讹俗字、倭俗字等现象进行了探讨,并从域外汉字的角度,考察汉字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和变化。日本中世纪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深受汉译佛经及佛经音义的影响,日本中世纪写本文献已成为汉字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珍贵资料。
-
明清来华西人与辞书编纂周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频密,一代复一代的来华西人投身汉—外、外—汉辞书的编纂和汉语词汇的集释,为剖析中西交往与文明互通、语言接触与嬗变留下了“另一个敦煌宝藏”。《明清来华西人与辞书编纂》正是对这一“敦煌宝藏”的考古再发掘。本书从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全方位地阐释:1.明清时代的西人如何看待汉语材料?其看法与中国士大夫有无异同?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异同?2.彼时西人对汉语材料的认识,与今日之西人有无不同?这些不同是源自材料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可谓“从今日看历史,从世界看中国”,为当下中西文化进一步接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