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白润生编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少数民族报刊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的考察,既弄清了一些史实和它们发展的脉络,为读者勾勒出一部绚丽多采的少数民族报刊的历史画卷,也对各时期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报刊,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新闻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他们的工作经验,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改革,特别是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办好带有民族和地区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顾名思义,本书所着重研究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报刊,但并不以报刊为限,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等和新闻事业有关的各个方面,也都囊括在内。这方面的研究是以往出版的中国新闻史方面专著和教材的薄弱环节。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中国新闻史学科的发展和一部完整的全面的中国新闻通史的编写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新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广大文史学科的研究工作者,也将有所裨益。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吕文华内容提要本书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对外汉语教学现有语法体系和语法教学方法的全面设想,对外国人汉语学习中的主要语法难点进行了剖析和理论探讨。书中吸收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新经验,也是作者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不但对汉语语法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而且可以作为汉语语法研究的参考。
-
圣哲箴言·妙语精品赵伯陶编著本书将先秦王清末的妙语分成十五类,包括人生篇、情感篇、言行篇、治学篇、修养篇、品德篇、意志篇、人才篇、灵感篇、审美篇、文学篇、世道篇、政治篇、事理篇、风物篇,妙语作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是人人可得而继承的。妙语恰如一座宝山,不用喊“芝麻开门”就能进入;而一旦进入就不会空手而归。
-
情书技巧大全苏军,燕平著暂缺简介...
-
广播的语言艺术林兴仁 著两栖原是动物学的一个名词。两栖纲是指脊椎动物亚门里的一纲。它们具有既可在水中又能在陆上生活的特点:幼体用腮呼吸,适于水栖;成体一般用肺呼吸,多栖于陆上,如蟾蜍、青蛙。两栖的用法很普遍,如两栖植物、两栖车辆(水陆两用坦克)、两栖舰船(坦克登陆舰)等都。我自己常开玩笑,说自己也有两栖的特点。我于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受业于王力、高名凯、朱德熙、林焘诸位名家,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成为校长、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的研究生。这是一栖。复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调到江苏省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所,在广播电视系统工作了25年。这又是一栖。在我的两栖中,栖于广播是主业,是主要的。栖于语言学、修辞学方面是副业,当然是比较次要的。但我没有割断与学术界的广泛联系,信息还是灵通的,还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理事。两栖的特点,使我在实践中萌生了强烈的“甲+乙→丙”的两门学科相结合的愿望。由于“文革”的影响,我未能分配到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单位,不能直接从事语法修辞研究。我到广播电台工作后,努力学习柳树的品格,插在哪里就在哪里成长。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已“爱”上广播,将心许给了广播。广播的实践,也迫切地呼唤着相关学科的支援,呼唤着各科理论的指导。我想: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时学的是语言专业,是语法修辞,而广播语言正属于具有口语特色的经过加工的口头语体,是应用语言学、语体学、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对象,我可以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我有时甚至惊喜地想:一旦广播学和语言学、修辞学相结合,必将闪出一门新学科的火光。两门学科交叉的关系很多,重合的部分不少,这就给我们开辟了广泛的结合研究的空间。结合部是多点、多面、多层次的,不仅仅限制在一个小侧面、一个小范围。我想:一个称职的水平较高的广播记者和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新闻写作基本功,文学、语法、修辞等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还是必须掌握的。因此,我20多年来,一直不间歇地以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来为广播新闻工作服务,一方面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对广播语、新闻写作、修辞技巧开展究,在较多交叉重合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两栖过程中,我出版了《〈红楼梦〉的修辞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实用广播语体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9月版)等四部专著,同时,在全国广播电视报刊及语言、修辞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这些都是我在广播和修辞方面的学步之作,现选择除专著之外的一部分论文结集出版,希望能给广播和修辞两方面的朋友提供些方便。收入本书的有些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广播的模拟语境和广播的语体》、《广播语体的定格、变格、排斥、渗透和创新》,先后获江苏省第一届、第二届广播电视优秀论文一等奖;《略论叶圣陶的广播语言思想》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业务》1985年第1期转载,编者在按语中说本人“下了苦功”完成了“这篇很有价值的论文”;《为广播电视语言的纯洁和规范而努力》则被《中国广播影视》等七八家刊物转载;至于《汉语修辞格在广播语体中的适应和局限》,则是修辞学和语体学结合的一点新收获。根据广播语言的现状和实践中碰到的广播语体问题,我大胆地设想将广播学和语体学相结合。针对当初这个设想,著名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裕树先生说“我认为这是一项艰巨的垦荒工作,林君既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修养,又具有新闻广播工作的丰富经验,是从事此项工作的合适人选”(《实用广播语体学》序),老师的指点和评语,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经过刻苦钻研,《实用广播语体学》终于写成了。它被评论界赞扬为“填补了广播学和语体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语广播语体的专著”;它是我将广播学和语体学结合的心血的结晶,也是甲学科加乙学科产生丙学科的一个例证。
-
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石锋编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学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使语言学成为真正科学的研究。此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个时代的科学思潮。影响所及,有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学理论等领域。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及其发展引起语言学研究的重大变化。语言分析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研制日益密切地结合起来。现代语言学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语言学家和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遗传学家、物理学家、电讯专家以及计算机专家等广泛而有效的合作,使语言研究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当前的语言学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发展的景象。它日益走出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象牙之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语言的功能给以关注。一方面,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民族、考古等社会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交融结合;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如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课题,又为语言分析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广阔天地。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语言学在自身的发展中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马氏文通》到如今,中国的语言学家们就是以中国境内丰富的语言和方言资源为材料,对于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加以选择和改造,而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主要是来自西方特别是欧洲的语言学传统。然而,“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常常使人们看不到东方语言资料的价值和东方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实际上,中国语言学研究是人类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中国语言学成果对于完善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远的如赵元任《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所论述的分析音位的原则和方法;近的如王士元《竞争性演变是剩余的原因》中阐明的语言发展中的竞争性变化和由此而产生的语音上突变、词汇上渐变的“词汇扩散”理论。这些对国际语言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境内的语言和方言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近年来,改革开放之风也吹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海内外语言学者的交流大大促进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打开了人们的学术眼界。一批批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出国学习和访问进修。他们直接在国外的学术环境中,感受更为深刻。作为一个具有中国语言背景的人,通过自己的眼光去看外面的语言学研究,希望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收获能对国内的同行有所补益。本书的每一位作者都有着这样的愿望。这里汇集的十篇文章,有的是对一种理论的系统介绍,有的是对汉语某一方面的分析研究;有的述及一个学科,有的只是一个问题。角度不同,内容各异。由于主客观的条件所限,这里不可能包括语言学的每一个分支,所述及的内容也确有“一瞥”的性质。至于每位作者的观点和论述,也是可以讨论的,我们在选编时,注意到了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方法。希望对于我们的学术界有一个借鉴的用处。我们认为,在语言研究中,一般性的介绍读得再多,仍旧会感到是在“圈外”,只有把理论和方法拿来解决具体问题,才能了解这个理论的实际内容,从而决定取舍,确有收获。愿我们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多一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研究,少一些堆砌术语的纸上清谈。
-
语言、语用、语法张静 著本书选辑了能反映作者教学与研究方向以及学术观点的四种著作,即《语言简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文字的语言》和《汉语语法问题》,名之为《语言·语用·语法》。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语言简论”,第二卷“语言运用”,第三卷“文学语言”,第四卷“语法研究”。这四种著作,从学科范围来说,有语言理论方面的(第一卷“语言简论”),有语言应用方面的(第二卷“语言运用”),有语法研究方面的(第四卷“语法研究”);从适用对象来看,有普及性中级读物,适用于大专学生、机关干部、中学教师和初学文学写作的青年(第一卷、第三卷),有试图建立新的语言教学体系的教材性质的中级读物,适用于大专学生、机关干部、中专和成人高校教师有学术性很强的专著,适用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第四卷)。
-
汉语普通话常用词乌云格日勒 翻译,徐学文 审定这个普通话常用词表共先了三千多个词,都是日常生活和文化学习上常用的。这个三千多个词在一般通俗读物的常用率约在87%左右。这本词表第一部分是按词类排列的;第二部分是按照汉语拼音字线的次序排列的,可以供学习普通话和学习文化以及编辑教材等方面参考使用。
-
狮城舌战启示录王沪宁,俞吾金主编本书从反思和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辩论的一般概念与理论,如:辩才的造就、辩论中的辩证、辩证技巧和艺术等。
-
漫谈错别字问题柴世森著本书的名字叫《漫谈错别字问题》。既然是漫谈,那么,在内容的侧重点上,在形式的安排上,就完全有可能做较大的灵活处理。本书不是面面俱到谈论错别字问题,而是重点谈其中的一部分问题。错别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规范字的伴随物,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在我国古代,各朝各代也常常整治社会用字混乱的现象,也出版过不少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正字书,有的书至今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本书是专门就社会用字中的错别字问题来着笔的,谈论的重点不在广为搜集错别字的具体例子,而在集中笔黑归纳错别字的方法,等等。谈论错别字问题的基准点,是国家有关部门发表或发布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文件或法规。但是,既然我们是把错别字问题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具体研究对象来对待的,那么,在谈论的过程中并不也不应排斥个人对某些问题的见解。作者在书中力求做到科学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三者的结合,但是,在实际上能结合到哪种程度,还得需要读者为判断和指教。此外,作者还愿意在上述奢求的基础上,力求啬一点资料性,即多少给读者提供一些查找某些字的形音义规范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