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2022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咬文嚼字》编辑部本书是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的2022年度合订本(精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为办刊宗旨,多年来紧跟时代脚步,紧贴语文生活,与时俱进地反映我国乃至整个华语圈当下的语用情况,为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2022年杂志新增加《译海寻真》栏目,针对街头巷尾、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以及商品包装、菜单等上的外语翻译,辨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收录在年度合订本中。耕耘二十多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
启蒙与祛魅伍倩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全球视域下的项目式语言教学与评价(美) 古力尔巴哈尔·H.贝克特 (Gulbahar H. Beckett)著 (美) 泰米·斯莱特(Tammy Slater)著该书原作由著名学术出版社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全面介绍了项目式语言学习(PBLL,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包括重要的理论依据、实证研究、技术工具和基于研究的框架等,多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和多种语言学习环境的学者把技术使用作为重点,通过实证研究,展示了项目式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和趋势。
-
母语视角中的游牧族群认同史探喻权中著从游牧族群母语的视角,借助人类学“场域与惯习”概念的启迪,试图达成对游牧族群“秩序天下的意识发端”“文化认同的超级符号”“夏言与胡语间的文化形塑”“匈奴名号及职官系统的母语释义”“纳木依语记忆中的二十八宿牧声”诸专题的文化解读。
-
有X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功能研究张亮著VO式述宾结构“有X”导源于“有X 于 o”。韵律机制和语用经济性的作用下,“于”的零形化诱发“有X”的重新解读。“S 有X VP”是孕育“有X”进一步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有望、有感、有意、有幸、有失、有待”等“有X”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不同的演变路径。“有”的语法化、“有 X”的词汇化和“有X”的语法化与其语义信息负载量的大小具有内在关系。“有X”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因其演变程度的不同而存有差异。“有”表存在与领属、“NP双”的抽象化程度和“有 NP双”构式化都以连续统的形式呈现。“有 VP”结构演变与汉语的历时演变轨迹吻合。“有 VP”与“有 NP”“没有 VP”互为对称结构。“有 VP”框架下,“有”由存现动词向表确认与肯定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演变。“有”的体助词功能是在“有”作为评注性副词的基础上经重新分析而来的。
-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研究孙晓博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遗产,是不可复现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翻译记忆,具有鲜明的文献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本书使不为学界所熟知的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第一次系统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手稿出发,重新梳理新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东方文学学科)构建史,阐发俄苏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方式,解析穆木天的生命轨迹、精神向度、书写品质,以及穆木天“翻译家”身份的构建与确认。
-
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高育花 著比较和比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各种语言都有表达比较和比拟的方式。从百余年前的《马氏文通》开始,汉语语法研究就在持续关注这一语法范畴,但在系统性考察和理论探讨方面仍存较大研究空间。 本书对先秦至清各时期代表性汉语语料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句(比拟式)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对其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做尽可能详尽、深入的描写、归纳、统计和分析,并据此概括出其主要类型和演变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句法学、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比拟式)的比较标记、比拟助词的演变、结构式的语序演变动因和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特别是,本书基于汉语史的发展事实,从结构形式、句义和比较参项的语义范畴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区分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句的标准,较以往更为科学,更有操作性。 全书结构严谨,创新性强,有效拓宽了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领域,对类型学和跨语言对比研究中的比较句研究的推进很有意义。
-
英译汉理论、技巧与实践柴橚,张敏,赵燕凤 主编《英译汉理论、技巧与实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详尽细致的解析展示了英译汉的艺术。全书从理论、技巧和实践三个模块入手,涉及文学、科技、金融、法律、商务、外事等多个领域,并围绕“中国的发展与崛起”这一时代主题加以拓展,使读者在锤炼译技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社情、国情。
-
克木语四音格研究刘希瑞本书以田野调查搜集到1089个克木语曼蚌索话四音格为研究对象,在语音、语法及语义结构描写的基础上,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来考察其韵律特征,并以前述研究为基础尝试运用韵律形态学的理论从本质上探讨其构成机制。本书旨为四音格的理论研究提供克木语曼蚌索话的语料,同时从实验语音学及韵律形态学的视角对四音格研究进行方法和理论上的探索。
-
东亚国家语言中汉字词汇使用现状研究施建军等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围绕“东亚国家语言汉字词汇使用现状”这个中心,重点解决日本、韩国、越南等三个国家语言中汉字词汇有哪些、汉字词汇的使用情况如何等问题。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首先导入大数据的理念,充分发挥汉日韩越等语言大规模语料库的优势,采取全数调查的方法,对反映东亚国家语言中汉字词汇使用现状的各项指标开展研究,本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日语、韩语、越语的文本数据总计达到数亿字规模;其次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日韩越等语言中的汉字词汇以及汉语和这些语言的通用词汇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既有的日语词法分析和标注技术、韩语和越语的分词技术,以及本课题执行过程中自主开发的中日韩越四国语言通用的语料库分析工具;第三、利用专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东亚国家语言汉字词汇及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