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苗语汉借词研究王艳红苗族很早就与汉族有较深程度的接触,因此苗族语言里保存了不少古老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如苗族本族词一样,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严密的语音对应关系,并随固有词发生着演变。苗族在发展、分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支系又与汉族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因此不同支系保存的汉借词又有所不同,这些借词不能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语音对应关系。苗语汉借词是研究苗族语言、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汉语音韵现象的重要材料。
-
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是国内较早系统阐述文化语言学理论、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是对文化语言学的概述;下编为分论,是语言与文化各个主要部门的关系论,依次对语言和文化建构、语言和思维、语言和认知、语言和哲学、语言和政治、语言和神话及宗教、语言和文学艺术、语言和民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本书初版于1996年,1998年获教y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此后多次重印。此次修订再版,保持了初版时的全书框架和思路,篇幅略有增加,添加了“语言和文化建构”“语言和认知”两章,并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增补或删并。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引例新鲜有趣,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学界以外的人也会感到亲切可读。本书既可以作为文化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也可以当作相关语言学专业的教材使用。
-
苏南河南话的源流系属及口传文化研究吴健本书重点探讨了苏南“河南话”的历史变迁和归属问题。通过对苏南“河南话”与信阳地区方言、鄂东一带方言、赣北方言等的深入比较,厘清了它的源流关系,其保留了一个多世纪前罗山、光山方言的基本特征,但经过内部接触融合,以及与迁入地方言接触,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跟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相比,苏南“河南话”整体上更靠近西南官话。本书首次对濒危的苏南“河南话”口传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科学记录,为传承保护“河南话”口传文化、研究豫南方言口传文化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苏浙皖赣等地的传播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
教育语言学视阈下日语汉字词的中日对比与二语习得研究陈梦夏暂缺简介...
-
中国文字学唐兰《中国文字学》是一部用的新的观点系统研究汉字字形的文字学专著。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书中明确了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了中国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史上的地位,解决了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重申了作者的“三书说”,系统论述了汉字沿化、变革的历史,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戴震方言疏证华学诚 点校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戴震是清代位对郭璞注《方言》进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考辨《方言》的作者,校订传本《方言》中大量讹脱衍倒、误连误分、内容窜乱等问题,同时对《方言》原文逐条进行疏通证明,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者使用和研究《方言》的重要基础。本书稿整理者深耕《方言》及其注家数十年,在深入调查《方言疏证》存世版本的基础上,以《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武英殿聚珍版为底本,以四库系的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和遗书系的微波榭丛书本、安徽丛书本对校,校正文字、复核引文、断句标点均严格按照古籍整理规范进行。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
陈与郊方言类聚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魏兆惠 点校,游帅 辑校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陈与郊《方言类聚》是明代一种《方言》校注本,将《方言》原文条目依《尔雅》篇目重新编为《释诂》《释言》等十六门,使以类相聚。郭璞原注则总附每节后,低一格以别之。间有双行夹注,为与郊所考订。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其按语,同时断句标点。《扬雄方言零札伍种》辑录孙诒让《札迻·方言校记》、王秉恩《宋本方言校勘记》、王国维《书方言郭璞注后》、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方言郭注辩证》、吴予天的《方言注商(附补遗)》五种《方言》条校条释材料,这些成果虽然零碎,但并不缺乏价值,一些条目的考订甚至很值得重视。我们为这些材料各自选择善本进行录排点校,以期方便学界的阅读与研究。书后附《方言》原文条目与《类聚》、《五种》条目对照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
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语用转向研究王改燕词典释义和基于词表、词频等记忆的词汇知识,不能有效解决第二语言文本语境的词义问题。为了化解这一困境,《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语用转向研究》全面盘点并吸收二语教学法、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解答何谓词义这一问题入手,厘清词汇知识和词语能力的概念界限,揭示以词汇知识记忆为导向的传统二语词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以词语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二语教育理念,建立语境词义构建能力培养理论和应用模型。
-
全国汉语方言用字表稿张振兴等著本书收集了一百来种不同汉语方言的用字资料,这些方言涵盖了全国各大方言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汉语方言用字资料库”。根据这些资料库资料,分别编制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土话等10类方言的分区“方言字表”,后总合成“全国汉语方言用字总表”,总字数近3500字,分为式用字、宽式用字和其他用字三种。每字附有在有关汉语方言里的实际用例。本书可以作为方言学、文字学、方言文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参考。
-
当代隐喻学理论流派新发展研究孙毅自莱考夫和约翰逊推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全球学术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隐喻研究的狂潮。广大学人逐渐意识到:隐喻不再仅是具有装饰作用的日常修辞手段,而是人类概念化外部宇宙世界和内心情感世界的不二路径和强大武器。笔者不揣冒昧,在尝试性地钩沉当代隐喻学理论基础并搭建其跨语言求索的双象限支撑的前提下,对隐喻所涉及的一揽子理论脉络进行回溯和盘整,探讨主流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内在联系,在总结当代隐喻学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的同时,反思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对其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予以前瞻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