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当代隐喻理论於宁《当代隐喻理论:基于汉语的视角》借助1993年问世的当代隐喻理论,在详细介绍情感隐喻、“时间为空间”隐喻和事件结构隐喻三大类型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了汉英隐喻表达的系统对比研究,并深入阐释了语言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发生动因,是一部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隐喻研究专著。本书由约翰•本杰明公司于1998 年推出,一经问世,便掀起一股以方兴未艾的当代隐喻理论探讨非英语语言的学术浪潮,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发挥了深远的学术引领作用。
-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赵蓉晖《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是国家语委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是中国学者观察和分析世界语言生活的研究报告。本书的观察时段为2021—2022年。第一部分“政策篇”,针对明确发布的政策措施,每篇报告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政策文本展开叙述;第二部分“动态篇”,重点呈现语言生活中的新趋势和新发展,特别关注那些展现变化、启示未来的内容;第三部分“专题篇”,聚焦新冠疫情期间各国的语言生活状况;第四部分“报告篇”包括重要语言传播机构的年度报告,还有几部重要的阶段性专题报告;第五部分“语词篇”,继以往关注到的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语言年度词语报告;第六部分“附录”给读者提供中国媒体有关世界语言生活文章及国外语言生活大事记。
-
认知符号学马大康本书借鉴西比奥克“建模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对其进行了重要改造,超越符号学中的二元论,分别阐述了各种类型符号活动不同的施行方式、性质及功能,重新构建了“认知符号学”。符号性质的多样性和施行方式的复杂性、复合性,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学、诗学和阐释学的理论前提,专著以此为立足点,重新思考美学和文学艺术,试图澄清诸多有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
-
高安方言语法研究聂有才著本书对江西高安方言语法进行了专题研究,涉及语缀、重叠、代词、体貌、程度、“得”字句、比较句、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等词法和句法问题。主要运用邢福义先生“句管控”“两个三角”等理论和方法,较为系统地描写了高安方言的语法面貌,考察了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匡正了以往研究中的某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学界对赣方言的认识。
-
汉语口语语法研究新探陶红印 著本书运用会话分析、互动语言学、浮现语法等当代前沿语言理论深入探讨了汉语口语语法领域的诸多重要议题。全书理论思辨与个案分析并重,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论证精辟,创见迭出,贯穿新意:首先,该书首次提出“词汇语义学的浮现观”理论,从根本上阐明了语义的浮现本质;其次,以丰富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多模态资源(譬如词汇、语法、韵律和身态手势等)在言语情态表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再次,以互动交际框架审视语言形式,深刻揭示了言语行为与社会因素的互动以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共变关系;最后,采取跨语言的视角,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口语及互动语言学的类型视野。
-
山西晋语区地方普通话调查研究王利著随着山西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山西晋语区形成了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的双言格局。但在山西晋语的长期影响下,山西晋语区的人们所说的普通话带有一定的方言特征,本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从双言现象、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习得和语音特征等方面对“山西晋语区地方普通话”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反映了山西晋语区普通话使用和方言使用、语言习得、语言态度等方面的现实“语情”,分析了这种“语情”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
英汉语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张秋杭,曹依民,施红梅,许余龙暂缺简介...
-
跨越五千公里的爱孟庆岩该作品讲述了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和哈依沙尔江三个毕业于长兴职教中心新疆中职班的学生及他们和顾海林老师之间的一些故事。三个学生出疆求学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学得一技之长,振兴家乡;他们在初学时心存困惑和迷惘:如何学得好?是否要留下来?他们适应了一切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收获满满:成绩进步,比赛获奖;他们学有所成后成为了建设大美新疆的栋梁:开办公司,发挥技术专长。在故事中,顾海琳和学生们是师生,更胜似亲友,老师因为无悔的付出而彰显了大爱,学生因为懂得感恩而奋勇前行。顾海林就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新疆学生前进的路。五千公里很远,那是路程的长度;五千公里不远,因为在师生的心里,爱从来就没有距离!
-
复旦谈译录陶磊《复旦谈译录》 第五辑收录的12 篇翻译研究论文,不仅博涉古今,而且横跨多学科。郜元宝对《野草·秋夜》与鲁迅译作之关系的梳理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段怀清以《痴汉骑马歌》为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译者辜鸿铭以往被忽略的重要思想层面;蔡雅芝论博尔赫斯对明清小说的接受与阐释、李佳伟解读余上沅翻译的剧本《长生诀》,以及曹琪琳对张枣译诗的脉络化考察,也都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力作;邓科从语言学角度切入,充分利用满文档案,辨析康乾时期“翻译”概念的内涵;庄驰原和杨焯分别以严复《法意》和19 世纪国际法为考察对象,展现了翻译研究的不同路径介入法律文本的方式;崔峰、黄馨仪将新加坡国花“胡姬花”置于文化研究的视域中加以剖析;王海、孙一赫对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外报译名和史实译介的错误做了整理和订正,为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傅翀在对印度古代文论《韵光目》进行翻译和注释的同时,讨论梵语哲学类文献的翻译策略;王理行则从实践角度回应了本刊第二辑约翰·内森的《忠实与通顺可兼得焉?》。
-
修辞十讲吴礼权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多元综合的学科。修辞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美学,乃至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学科的理论。本书十讲的内容既涉及修辞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如修辞与思维认知、修辞的伦理、修辞的分野等;也涉及修辞实践的层面,如修辞与翻译、修辞与意境创造、修辞文本的建构与解构、修辞与政治实践、修辞的经济效益等;另外,还直面新科技革命与互联网时代的现实,讨论了传播媒介的发展与修辞创造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拓展学者的学术视野外,本书还适当兼顾实践应用,特设了“卷首语”与“结束语”两个部分,简要论述了修辞的三项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特定修辞目标预期的方法途径,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使“妙语生花”“妙笔生花”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