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隐喻认知黄华新本书收录24篇论文,在隐喻尤其是汉语隐喻的认知机制、逻辑表征和认知计算等问题上尝试有所突破。从内容上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多学科交融的隐喻综观研究;第二板块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解读;第三板块为逻辑学视角下的隐喻语义理解;第四板块面向现实应用,包含机器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教学、儿童教育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
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张日培本报告是介绍2022年国内语言政策研究情况的语言生活蓝皮书,包括热点综述、论点摘编、学术动态、专题研究和附录等。第一部分热点综述包括语言文字事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语言助力乡村振兴,中文国际学术话语权,数字化语言生活,外语学科的国家意识,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等。第二部分论点摘编介绍了2022年国内语言政策研究重要的新观察、新思考、新建言,内容涉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语言文字规范,语言资源及其科学保护等。第三部分学术综述,包括三大科研基金语言学课题立项情况、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结项情况、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建设发展状况(2021—2022年)等。专题研究包括语言文字立法及研究这十年、汉字规范标准建设这十年。并附2022年语言政策主要学术会议、学术著作选目。
-
明清来华西人与辞书编纂周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频密,一代复一代的来华西人投身汉—外、外—汉辞书的编纂和汉语词汇的集释,为剖析中西交往与文明互通、语言接触与嬗变留下了“另一个敦煌宝藏”。《明清来华西人与辞书编纂》正是对这一“敦煌宝藏”的考古再发掘。本书从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全方位地阐释:1.明清时代的西人如何看待汉语材料?其看法与中国士大夫有无异同?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异同?2.彼时西人对汉语材料的认识,与今日之西人有无不同?这些不同是源自材料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可谓“从今日看历史,从世界看中国”,为当下中西文化进一步接轨贡献力量。
-
语言理解中语义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王穗苹,朱祖德语言文字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是人类独特、复杂的认知活动。国际上近年来陆续将语言的脑机制、“语言脑”的发育、语言障碍的诊断与矫治等课题列为重大脑科学计划的重点。语言研究又是一个高度学科交叉的领域,尤其需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本书集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于一体,结合中文独特的语言学特性,将语义加工分为语义提取与整合两个基本认知成分,采用不同的研究技术和范式,从时空的视角对语义加工的进程和独特神经通路进行探索,构建了语义加工的双通路神经模型。这些创新性的探索,为未来思考怎样结合中文的特性构建兼具语言普适性和特异性的语言认知理论提供了重要思路。
-
山西方言语法研究乔全生著本书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方言语法的突出特点进行了专题研究,内容涉及词法、词类、句法、语用。从全省方言语法特点到省内某一方言片、某一方言点语法特点,再到对山西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涵盖了山西方言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视角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方法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全书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着眼于山西全省的方言语法专题(第1章至第12章);第二板块:着眼于山西某方言片的方言语法专题(第13章至第15章);第三板块:着眼于山西某方言点的方言语法专题(第16章至第23章);第四板块:着眼于山西方言语法研究史的专题(第24章)。四个板块重心不同,视角不同,重在详细描写,内外比较,力图将作者数十年来对山西方言语法专题的调查材料和分析结果呈现出来。
-
汉语量词及其语法化专题研究李建平著量词丰富是汉语乃至汉藏语系的重要特点,历代文献为量词史及其语法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出土文献又为之提供了极具真实性的崭新语料。本书分六部分:一是汉语量词语法化研究,基于类型学视野考察汉语量词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问题;二是出土文献量词研究,主要侧重于简帛文献及汉魏六朝石刻、敦煌吐鲁番文献的量词研究;三是量词个案研究,对重要量词追源溯流;四是量词兴替研究,从历时角度分析量词兴替的时代和动因;五是对权威辞书量词释义及相关问题进行校补;六是对量词研究史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
-
吟诵的源流与体式杜红亮著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也是汉语言文学感发、灵动的活态,因私塾废除和年代久远而近于绝学。本书从概念辨析、传承历史、基础理论、规则方法、体式范本和重要腔调六个方面对吟诵做了系统研究。概念辨析和传承历史,旨在从繁杂、散碎的文献中梳理出吟诵的产生和演进脉络,描绘吟诵艺术的自觉路径;基础理论和规则方法,由节奏入手,逐层递进,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音乐学的三维视角研究,以求深耕学理、庞清规则;体式范本和重要腔调,由易而难,首次全面解析蒙学读物、近体诗、古体诗、词、曲、文六种文体的吟诵技巧,进而做腔调专题研究,华调首次涉题,读文、诵经、吟诗各有所长,以点带面,务求理论深化和推介传承。
-
语音类型伊恩·麦迪森《语音类型》出版于1984年,是一部有里程碑意义的语音学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所创建的音系音段清单数据库(UPSID),分析了其中包含的317种语言的音系清单,描写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语音材料,系统阐述了世界语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书中语料翔实,覆盖面广,所收语料规模远超前人研究;对语料的筛选遵循科学的标准,确保了语料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及语音研究和音系描写结论的有效性,是研究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研读书目之一,对开展语言调查和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羡余否定构式研究鲁承发 著本书为一部语言学学术专著,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动语言学视阈下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研究》(编号:16CYY044)研究成果。在跨语言视角下,本书对汉语羡余否定构式进行了整体研究与个案分析。在整体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广延性,试图尽可能扩大研究视野,将与汉语羡余否定构式相关的内容都纳入研究范围,并将汉语羡余否定构式与其它语言中的羡余否定构式进行比较,以全面呈现汉语羡余否定构式的整体面貌与内在规律。在个案研究方面,试图尽可能探寻各具体构式的形成机制、交际策略与句法体系,以挖掘这些构式的个性特征,并从中透视羡余否定构式的共性特点。在广度与深度的交错研究格局之中,立体揭示汉语羡余构式的用法与句法特点。
-
甲骨文形近字辨析王本兴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要正确理解、使用汉字必须追本溯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甲骨文字,由于一字多形的缘故,有一些甲骨文字十分相似形近,那些微小而不起眼的碎小差异,往往在应用与识读时,混淆在一起,不好区分。本书选取了148个甲骨文字,做形近字辨析,以区分形近字之微小差异。作者对形近字的辨析,从其本义、拓片、书写等进行汉字的追根溯源,先是拆解分析字形,再从字形去确定字义,字形依据的是甲骨文拓片,分析参考的是名家著述,判断有理有据。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详尽剖析,既描述了文字不同之处,又考证了文字的出处,追记了这些文字的延伸和发展的奥妙之处。本书增智益识,内容丰富,既资知识性,又助资料性,是目前并不多见的辨析甲骨文形近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