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西班牙语汉语名词性表量词组队比研究刘乐然本书主要对比分析了西班牙语名词性(指量)准固定语和汉语“数量名”结构短语。尽管两类短语在句法结构及语义特征上极为相似,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本书通过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来深入分析,对比西班牙语和汉语的指量词汇与指量词组,从而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 本书主要面向西班牙语专业高年级学习者和西语研究人员,为上述人群在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讲解和文献支撑。同时本书也可为汉西对比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
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译者风格研究葛厚伟本研究首先选取《尚书》不同时代、不同译者(James Legge、Bernhard Karlgren、Martin Palmer和杜瑞清)的典型译本为语料,以上译者既有国外汉学家、语言学家,也有国内的知名学者,译本出版时间横跨了三个世纪,从时空意义上看充分代表了《尚书》英译的整体状况,对语料进行输入、整理、划分、标注、对齐、检索设置等操作,构建《尚书》汉英多译本平行语料库。其次,运用语料库工具软件对语料库各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词频、词汇密度、类符/形符比、主题词、平均句长、句子类型、形合度、语篇可读性、主位结构等,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语使用的总体特征,同时对比各译本中的成语、隐喻、人物形象以及文化高频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考察译者在多个层面散落在译本中的各种“痕迹”。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性阐释相结合,深入分析《尚书》各译本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策略,提炼归纳译者风格,并探究其历史文化、动机目的及身份素养等影响因素。本书得到以下基金项目资助支持: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0017)、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20D138)。
-
知之不若行之蔡妍我国的日语语法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学校语法和较新的日语教学语法这两套不同的语法体系。学校语法指日本的中小学所讲授的语法体系,以日语母语者为对象制定而成,其的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形式;日语教学语法主要应用于以欧美人为对象的对外日语教学中,其总体特点是更加注重语言的意义与功能。这两套语法体系虽并非为我国日语学习者“量身定制”,却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日语教学当中——日语语法教学的教材、教参等基本上都是以这两套语法体系为框架编写而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二者的并存给学习者和教师带来了困扰,其孰优孰劣也一直是日语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在教学语法的视域下,选取《新大学日语简明教程》为学校语法体系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为日语教学语法体系教材,归纳两套教材中的初级日语核心语法项目,即助动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格助词的使用,使役态、被动态、可能态、授受动词、敬语体系在教学思维、术语命名、教学逻辑、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采用以E-prime为主的追踪实验法,考察中国日语学习者于初级核心语法项目上的习得效果差异,并结合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学、日语语言学相关原理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机制,以探明哪一套语法体系或哪一套语法体系的哪个部分更加适合中国日语学习者。
-
语言研究集刊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语言研究集刊》主要刊登汉语语言学,包括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和现代语言学中的语法、词汇、语义、方言、修辞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随笔等,适合从事汉语言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参考阅读。《语言研究集刊》系连续出版物,本书为第三十辑。
-
语言接触与第二语言教材词语对译研究聂大昕著第二语言教材的词语对译环节有没有研究的必要?不同时期的第二语言教材是否存在可比性?不同语种的第二语言教材在词语对译层面有哪些共同的模式?什么样的词语对译会阻碍第二语言学习?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在词语对译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重新审视皮钦语和中介语这两种“过渡方言”的关系?这本小书也许能从语言接触的视角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朱瑞平,李炜东主编本书以“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为核心议题,围绕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人才选拔与使用、汉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工作,加强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内容涉及才下几个方面: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3.国际中文教学教学法研究;4.国际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5.汉语本体及汉语教学研究。
-
文言高文强 主编本书公收录20余篇学术论文,论文内容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古典文献学等九大方向。论文的研究从古代到当代,从语言到文学,从理论研究到批评实践,从文本辨析到文化反思,探索了一系列多元而深刻的主题,展现出敏锐的学术意识、扎实的学术功底、求真的学术气度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因此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甲骨风云王绍东《甲骨风云》以甲骨文作“针”,以时间为“线”,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甲骨文自3000多年前被埋藏于殷墟,到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再到如今“绝学逢春”,直至甲骨学发展“未来可期”这一整个历程中所涉及到的与甲骨文有关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全部“串联”起来。妙趣横生地讲述50余位学人与甲骨文有关的“故事”,突出他们为破解古老文明的密码,上下求索,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优良学风,“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展示其硕果累累的学术成就和风骨典范,彰显其家国情怀和一往无前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另外还有数篇分类概述了“广义甲骨学”范畴之内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甲骨学相关知识。每一部分都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既是一部甲骨文科普读物,也是一部甲骨文资料集。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亦能引领对甲骨文感兴趣的初学者步入甲骨学堂奥,还能激发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跨学科对话赵世举、姬东鸿、李佳主编语言学与人工智能有不解之缘。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社会发展中,语言学能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语言、语言生活、语言学有哪些影响和新的需求?国家和个人怎样因应相关社会变革?这些都是既关涉现实、又前瞻未来的重大课题,亟待回答。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语用所、武汉大学、华为、科大讯飞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视角出发,就上述问题深入对话。或进行理论阐发,或开展实证研究,在语言一认知一智能相关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资源建设、应用服务以及智能化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治理等方面,新见纷呈。
-
实用英语语音基础教程辛瑞青编本教材先对照分析了音标、字母和汉语拼音,讨论了字母、音素和音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对立音位为线索详细讲解了20个元音和24个辅音,接着介绍了音节、单词重读、连读和同化、句子重读和节奏、语调等超音段知识,后是英文经典歌曲、名人演讲和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