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语言与文化论丛邢向东 著本书是陕西师范大学推出的连续出版物,本辑是第五辑。本书内容由本期特刊、民族语言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敦煌语言研究、典籍训释研究和调查实录共六个栏目构成。研究如下:《壮侗语趋向动词兼表终点和源点的现象》通过考察壮侗语趋向动词在不同句法框架下的语义解读,指出壮侗语趋向动词的不同语义解读跟认知活动、句法结构及语义控制有关;《中国境内藏缅语副动词结构初探》盘点了境内境外藏缅语副动词结构和小句链结构在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争议,从副动词的能、限定性、指称转换等发考察了中国境内藏缅语副词动结构的基本情况;《汉语方言声调调值调查之我见》对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中的调值调查提供了多方位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张玉来主编本刊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刊主要栏目有: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语史、汉藏语及东亚语言比较、出土文献语言、传统小学文献、学术史研究等,特别欢迎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反映学术前沿问题的佳作。本刊适量发表有学术价值的书评、人物评介及争鸣文章。
-
明代南方官话语法研究邱庆山,邓雅本书立足于《二拍》的文本语言事实,利用语言类型学理论的思路和视角,对《二拍》的词类和句法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全书共十二章。其中第1章至第5章,属于《二拍》的词类部分,主要描写了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助词。第6章至第12章,属于《二拍》的句法部分,主要描写阐释了动补结构、双宾语结构、被动结构、疑问句、“比”字比较句、致使结构、处置式等七个重要的句法现象。本书对明代南方官话句法部分的描写阐释,兼顾了已有的相关研究,同时根据语言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结合现代语言学跨学科的价值取向和数据人文研究方法,在对句法现象和句法特征进行具体描写的过程中,融入了新的思考。
-
汉代经学与文论孙金梅 著两汉是经学昌明与极盛时代,因此探讨汉代经学与其他学术门类包括文学的关系,渐渐成为交叉研究的热点。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经学与文论的关系:,在前经学时代和汉代的比较视野中论析汉代经学与文论的文化场域和话语规则。第二,论述文论空间里的汉代经学书写,探讨“五经”文本在汉代授受、流传、整理、研究活动中所包孕的文学思想。第三,分析经学视野中的汉代文论叙述,即依经立义圣化言说方式和意义建构方式下的汉代骚评、史论和赋论。第四,以《毛诗序》之尊废的学术演进和《诗大序》之风喻与诗教传统为例,阐述汉代经学与文论的赓续影响。后,揭示汉代经学与文论的意义生成规则——依经立义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方法论意义。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澜沧拉祜语刘劲荣 张琪 何根源 刘航宇本书记录的拉祜语以澜沧拉祜纳为基础方言,以东岗乡的班利村为记音点。全书共收录拉祜纳方言词近600条,文化图片近600幅。内容包括引言、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9个部分,全方位地描写和记录了澜沧拉祜族的语言和文化,展现了拉祜族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文化和习俗,有助于人们对拉祜族语言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拉祜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
-
汉语语文辞书释义对比研究袁世旭 郭佳兴等《汉语语文辞书释义对比研究》立足辞书释义方式和释义内容两个层面,基于辞书释义的整体观和词汇语义学的义位结构论、义位组合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中心,从共时角度对比了《现代汉语词典》等几部语文辞书中的褒贬陪义词、动物名词、动物语素类比喻词及颜色词释义上的异同,对比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到第6版释义提示词的使用与修订情况,为相关词条释义的修订提出了建议;同时从历时角度对比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探讨了辞书释义内容演变的特点。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龙山土家语田洋 李启群 张旭.
-
汉语迂回致使结构的多维度研究杨江锋著本研究在认知构式语法视域下,采用现代汉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和多语体口语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探讨了学界关注较少的汉语迂回致使结构的四个问题:(1)采用构式搭配分析法来考察“使、让、叫”迂回致使结构中结果动词的使用情况,以此来解释三个结构在语义上的差异和近似之处;(2)从主观性视角出发,采用多语体分析法对典型迂回致使结构进行分析,来解释“使”和“让”字迂回致使结构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的动因;(3)考察文献中提及的致使结构的三个原型模型,即致使结构顺序象似性模型、弹子球模型和直接操控模型,是否能在汉语“使、让、叫”迂回致使结构中得到验证;(4)尝试在认知构式语法的框架内对汉语迂回致使结构进行统一的分析。本研究从内容上拓展了对汉语迂回致使结构的研究视角,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哈尔滨梁晓玲针对我国传统语言方言文化现象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语保工程专门设了10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包括25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点和77个汉语方言文化点),按照统一规范对语言方言文化现象开展实地调查和音像摄录工作。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专门编写出版了《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调查方法采用文字和音标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这项开创性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未有过的一手材料。为了更好地保存利用这批珍贵材料,推出语保工程标志性成果,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领导下,在商务印书馆的鼎力支持下,在各位作者、编委、主编、编辑和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编写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系列丛书。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完成50卷典藏书稿,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13卷,汉语方言文化典藏37卷。丛书以调查点为单位,以调查条目为纲,收录语言方言文化图片及其名称、读音、解说,以图带文,一图一文,图文并茂,EP同步。每卷收图600幅左右。
-
南部壮语语法研究吕嵩崧著本书运用接触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比较语言学、语法化等理论对南部壮语语法进行研究,认为:1.受汉语影响,本为典型VO型语言的壮语具有了OV型语言的某些特点。2.汉语对南部壮语的影响远大于南部壮语对汉语的影响。3.南部壮语各个土语,因接触的汉语方言不同,借入的语法词存在差异。4.语言接触使南部壮语增加了部分特征,同时部分特征消失;各处壮语,保留固有特征的多寡与接触的深浅有密切关系。5.各处壮语语法的差异,有的是本身固有的差异,有的与接触的语言不同、接触深度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