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课程德育论

课程德育论

作者:周晓静 著 朱小蔓 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ISBN:9787107229435

定价:¥37.7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凝结着我们这个学术群体集体智慧和生命感动的《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终于面世了。我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多年来重视道德教育理论建设、钟情于道德教育研究的情结使然。这是一套关于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丛书,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丛书主要以建构和阐发新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基本内容。那么,什么是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呢?我以为,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学术领域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问题的研究。虽然它的一些主题相对稳定,但却可以常思常新,具有恒久的讨论价值。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也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它要透析人性本身,又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人性研究本身既是一个永恒的,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是一种动态的复杂性存在。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题就是讨论人性向善,是引导社会向善,引导个体人凝聚成一个有秩序、有效率、有整体精神风貌的社会集群。人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引导个体人提升其精神境界,体认向善的方向和方式,展现人性的美好品质。而个体的人性、生命性,与社会的整体风貌之间存在着一种人文关系。对这种人文关系的研究,既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性、深层次问题,也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所要研究的基本命题。可以说,道德教育研究的人文主题,恰恰是人作为宇宙生灵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
  周晓静,江苏省宝应县人,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200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2006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王持和参与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等项目的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课程德育:一个教育问题的滥觞
第一节 学校道德教育现状审思
一、画地为牢
二、道德的外衣
三、神话的幻灭
四、边缘化的德育课
第二节 课程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程德育的内涵
二、课程德育在实践中
第三节 课程德育的理论渊源
一、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
二、涂尔干:基于教育人世情怀的道德教育思想
第四节 课程德育的时代必然性
一、课程德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的要求
二、课程德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课程知识与道德教育
第一节 课程知识的明理功能
一、道德具有理性成分
二、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三、人文学科知识和科学学科知识的明理功能
第二节 课程知识的陶冶功能
一、人文学科知识的陶冶功能
二、科学学科知识的陶冶功能
第三节 整合:课程知识生命力的源泉
一、课程知识与个人经验之整合与道德教育
二、课程知识相互之整合与道德教育
三、课程知识内在之整合与道德教育
第三章 课程实施与道德教育(上)
第一节 知识的呈示
一、营造“我的课堂
二、使课程知识处于开放之中
第二节 表达的失谐
一、话语的失谐
二、方法的失谐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道德教育(下)
第一节 课堂提问
一、发问
二、谁来回答问题
三、道不尽的夸赞
四、我有权沉默吗:一个“另类”的声音
第二节 纪律: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来自现场的纪律报告
二、纪律体现了基本的道德性情
三、培养内在的纪律精神
四、惩罚:引学生向何处
第五章 教师与课程德育
第一节 论作为道德教育资源的教师
一、教师是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
二、教师是道德楷模吗
第二节 教师形象的整合
一、角色人和自然人
二、教师:穿行在角色人与自然人之间
三、新教师形象观
第三节 新教师形象观下的师生关系:全整型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私人关系
三、全整型师生关系:角色关系与私人关系的整合
结语:走向整合的课程德育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评语(摘录)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