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北宋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文人论兵和相关问题研究刘大明 著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有忧国忧民的传统,更有论兵讲武的传统。每当国家罹有兵患的时候,论兵讲武,往往是中国文人心有担当、共抒国难的一种方式。北宋是这一个问题呈现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本书以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研究了北宋时期“文人论兵”现象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北宋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文人战争论与军队建设论,重点论述了北宋文人论兵群体的军事素养及实践活动,以及北宋“文人论兵”在兵学史上的价值和历史地位。在北宋“重文抑武”政策及“以文驭武”方针不断推行和贯彻下,文人士大夫阶层取代了武将群体,成为专制政治结构的中坚。于是,他们积极地投身于相关的军事活动中,挽救日益严峻的边疆局势,推动了谈兵论战的勃兴。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夏倩芳 著《中国网络传播研究:新媒体与健康传播》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专题探讨:新媒体与健康传播和研究论文。
-
回响《回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2020》编写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教育部高教司、中宣部新闻局的直接指导下,由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面向全国新闻院校开设的大课堂。《回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2020》一书遴选全国200多所高校开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教学情况和同学们的学习心得,集纳各校经验,彰显各校特色,纷呈各校亮点,以呈现“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盛况,与读者共享这一门思政大课、国情大课、专业大课的教学成果。
-
融媒体服务模式与技术王永滨 著本书从分析新媒体和融媒体的定义与特点出发,示例了融媒体服务模式的表示、分类、建模和评估方法,概括了多主体、多渠道的融媒体体系结构及其优化目标,基于Petri网给出了“中央厨房”这种典型融媒体服务模式的形式化建模和可视化仿真方法,后描述了传统音频广播融媒化的技术实现方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媒体融合相关课程时参考,也可供媒体融合领域研究和开发人员参考。
-
怎样写活人物刘杰 著通过丰富的古今文章案例,探讨了新闻写作中怎样写活一个人和怎样写活一群人。本书以《人民日报》优秀人物通讯文章和古代写人名篇为例,解析了在人物写作中的结构板块、细节再现、个性语言、表现方式、思想情操等新闻写作的关键处的不同技巧,在叙事与探讨、比较和挖掘中对人物新闻写作进行了研讨。
-
网络新闻叙事学华进本书在“重新理解媒介”的基础上,从叙事学与新闻学的跨学科视角出发,创新性地阐释了当下媒介生态中“新闻”“叙事”“新闻叙事”等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叙事的社会历史语境”“叙事文本”“叙事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叙事伦理”等多个面向来探讨网络新闻叙事的内在规律,系统地回答了“叙事从何而来”“叙事是什么”“叙事为什么”“叙事向何处去”等核心问题。该书将文本结构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及宏观的社会学审视结合起来,在比较与演绎中深入探寻了网络新闻叙事的内在规律及其符号意义与社会价值,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概念体系和学术观点,建构起较为完备的网络新闻叙事学理论。
-
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魏玉山《“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三卷》为魏玉山老师主编的著作。继续沿用第二卷的体例,采用国别报告结合案例的形式。国别报告涉及 12 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涵盖阿拉伯、南亚、北非、拉美地区,以及欧洲中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区,力争关照更多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内容重点介绍对象国的与出版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管理体系,阅读政策与现状,以及图书出版发展情况,并对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行业准入进行初步分析;时间上以近一二年为主并向前追溯十年甚至二十年,体现各国出版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课题组对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提出相关建议:,出版业应充分意识到疫情的长期性、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高度,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出发,推动双向交流合作,寻求构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利益共同体;第二,苦练内功,在合作内容和渠道上,既能突破传统合作的局限,又能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取长补短、打通壁垒、弥合界限,实现多渠道融合传播;第三,探索“一国一策”的合作模式,针对对象国的政策、国情、阅读等不同,开展差异化合作,提高合作效能。
-
中国当代电视剧城市叙事与文化传播杨怡静该书为针对电视剧影像叙事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多年来,我国电视剧城市影像的叙事流变与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始终交相呼应:一方面,电视剧影像基于人们的记忆、体验与想象演绎着不同时期的城市生活;另一方面,电视剧影像对于城市生活的多元演绎,又进一步促使了人们对于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度认知。该书的主题就是源于“城市”与“电视剧影像”长久以来的历时演进与共时互文关系。该书重点围绕以下几大方面展开:“影像”与“城市”的互文关系,电视剧城市叙事的历时演变、体裁格局、文化维度、审美修辞以及文化传播。
-
符号与传媒赵毅衡本书为传播与符号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二十余篇,以符号学理论为工具,分析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东方古典文化中的符号意义分析,小说、电影的叙述框架解析,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探析等,从现象梳理上升到理论架构,探索文学艺术创作表意以及新媒介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此外还有从哲学思想角度,对符号学理论本身的思辨,不断完善理论工具,以更好地与指导实践相配合。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发现与发扬当下社会生活各方面里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积极作用。
-
音乐创造力的结构与培养豆军红本书以音乐创造力的结构与培养为主题,通过界定音乐创造力的概念,构建音乐创造力的外显结构,探究音乐创造力的内隐结构,建构了音乐创造力培养教学模式。以结构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基于一般创造力结构理论,提出语境中的音乐创造力实践金字塔结构模型。基于斯滕博格的创造力内隐理论,以中国职前音乐教师为对象,采用社会效度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积累大量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线性回归分析、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研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