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 著本书是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张颂陆续发表的论文的合集。这些论文对于中国播音学的开创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分四个部分:杂记编、教学编、理论编、前沿编。杂记编是作者发表于《现代传播》的30篇语言传播杂记,厘清了播音学中的30个关键性问题。教学编是作者对播音专业教育教学高屋建瓴的思考。理论编探讨了播音学理论的建构。前沿编探讨了播音主持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有的论文发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当下仍具有指导意义。 《播音主持艺术论》于2009年出版。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作者2009年后发表的文章,并对部分文字做了润色和加工,使本书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
-
北京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于隽 著本书以北京工业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转化为研究对象,盘点和梳理北京现有的能进行文化产业转化的工业资源,并深入分析现有工业文化产业品牌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可持续发扬的经验和传统。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和北京工业文化,尤其是北京工业文化中的人文内涵。总结和发掘北京工业人文内涵的当代元素,诸如开拓创新的意识、符合新时代的精神面貌、新的经营哲学等,以期为北京工业的文化创意产业转化找到突破途径和内在灵魂。 作者介绍 于隽,1980年11月生,辽宁鞍山人,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本硕博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员、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秘书长、第五届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青联委员。曾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导、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世纪大讲堂》策划。致力于文化产业研究与传媒艺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重点课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北京工业发展史与北京的工业文化/第一节北京工业发展的历史足迹/第二节北京工业文化的内涵与属性/第二章北京工业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第一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概况/第二节北京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及意义/第三节人文内涵在北京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价值/第三章北京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现有模式/第一节企业发展模式/第二节遗产与工业博物馆模式/第三节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第四节综合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第五节特色街区模式/第六节企业开放日模式/第四章北京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文内涵/第一节先锋艺术集散地:798艺术区/第二节以创意为能量: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第三节穿越时光的京华镜像: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第四节一颗红星永流传:前门源升号博物馆/第五节清泉悠悠鉴古今: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第五章国内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文内涵及其呈现参鉴/第一节奔跑在新时代:鞍钢集团博物馆/第二节体验艰辛与巨力:中国煤炭博物馆/第三节记得住的乡愁:中国工业博物馆/第六章工业美学对工业文化创意产品创造的启示/第一节工业美学的发展流脉及内涵/第二节工业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第七章首钢园区的人文内涵挖掘与文化创意品牌发展建议/第一节深度挖掘园区文化资源/第二节突出“匠魂精神” 讲好品牌故事/第三节利用媒体助力宣传推广/第四节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发展共赢/第五节文化产业项目建议/结语/ 附录: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李东来 等 编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涌现出了一批不管是在场馆建设还是服务创新等方面均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出现,不但提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行业价值,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引领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潮流,诸多创新之举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东莞图书馆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尤为可贵的是其始终持守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其业务特色和行业创新得到业界普遍认可。本书提炼和总结东莞图书馆自2005年新馆开馆以来的专业坚守与服务创新实践,以及东莞图书馆对行业的影响和贡献,多领域、立体化的呈现了东莞图书馆所走过的专业发展之路。
-
城乡阅读研究陈丹,王海歌,朱椰琳 著本书以布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区域要素流动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和部分乡村地区开展阅读的现状及经验做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阅读存在的差异及问题。作为参照,本书还分析了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开展的阅读推广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数字阅读环境下建构城乡阅读力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构想,以及我国城乡阅读互动的策略。最后,本书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行业层面,提出了我国城乡阅读一体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颜春龙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全国早十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之一的重庆新闻学院师生深入32个区(县)调研的成果。《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方面梳理重庆市各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痛点与难点,发掘好的经验与做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另一方面,结合中央相关规划、政策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经验,从媒体融合、版权保护、社会治理特别是县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等相关领域展开调查研究,以期为全国媒体融合与治理现代化实践带来启迪和作出学术贡献。
-
重建新闻[美] C.W.安德森 著本书追溯了新闻报道从印刷新闻到网络新闻的演变过程。作者安德森记录了随着报纸商业模式的崩溃,博客作者、公民记者和社交网络如何卷入新闻业所面临的巨大变革。通过对《费城问询者报》和《费城每日新闻》的考察,安德森提供了研究报业在数字时代如何努力调适与公众之新型关系的引人注目的案例。 在书中,安德森透过费城的报纸审视了报业的总体变化与动荡。安德森的叙述和分析不仅记录了新闻机构迅速和令人震惊的衰落,还使人们理解了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表象之下的根本变化。大多数新闻行业的高管们,在努力应对印刷报纸数量下降和数字替代品崛起的问题时,都会意识到这里所包含的问题和观察。
-
广播学核心概念[英] 修·切格内尔(Hugh Chignell) 著本书分为四部分:节目类型与节目制作、听众和接收、广播行业、政治和公共空间,共涉及50个广播学关键词。既可以按照书本前后顺序进行阅读,也可以按照每一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其他关键词,进行超链接式阅读。作者具有全球化视野,以及对广播学的熟稔,已经把数字化传媒理念、媒体融合理念自然地渗透到对广播学的深入研究中。 本书是近年来欧洲广播研究难得的经典之作,既可以作为国内广播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参考书,同时也为广播和音频媒体研究各个层次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辅助资源。
-
用光写作唐培林 著本书从电视剧用光的观念流变入手,详细地梳理了电视剧无光光效、戏剧光效、自然光效和综合光效等四个主要形态的发展历程、技术手法、艺术效果和美学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书首先讨论了电视剧中光的美感,论及光的自然之美、造型之美、结构之美、色彩之美和意境之美。其次,论述了光线与叙事的关系,包括光线的处理与基调、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节奏、风格和气氛等方面的紧密关联。最后,讨论了影响和决定电视剧光的美感的主要因素,并指出电视剧创作的各主要部门人员都要认识到光线处理不仅仅是摄影和照明的工作,应及早地介入电视剧光的创作并高度重视它,还要对剧中与光线的处理运用关系极为紧密的人物命运、情节走向、电视剧的风格类型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提高自身素养,以确保作品用光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
阳明学之欧美传播与研究伊来瑞 著,吴文南 译《王阳明之欧美传播与研究》为“汉学研究大系”之一。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的维度系统梳理了阳明学在西方的研究情况,所搜集的学术研究文献资料丰富,并建构起其学术关联,勾画出了阳明学在西方研究的全图。全书共有七章:第一、二、三章,分别考察了1916年之前、1900-1950年期间和1950-1980年期间的西方阳明学研究情况;第四章分析了1980-2018年期间的阳明学研究的历史背景;第五、六、七章分别从历史、宗教和比较的维度考察了阳明学在西方的研究情况。翻译的文字简洁流畅明了,是一部合格的翻译作品。
-
好莱坞歌舞片艺术与产业杨扬 著在百老汇与好莱坞近百年的互动历史中,戏剧与电影两种艺术媒介形态始终保持着不断借鉴、互动转化的关系。其中,音乐剧和歌舞片两者更有着超乎寻常的亲近历史脉络和共同的艺术与商业追求。一是音乐剧和歌舞片有着相似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手法;二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予了双方强烈的互动转化动力。可以说,作为类型电影的好莱坞歌舞片是电影与音乐剧跨媒介同生共振的产物。本书系统梳理了 1927-2019 年的好莱坞歌舞片创作和产业发展,从音乐剧与电影的改编历史、类型创作、审美接受等多重视角,深入探究了好莱坞歌舞片的艺术与市场发展特点、创作规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