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晚清版权文献汇编叶新,刘才琴本书是作者对晚清版权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汇总,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具体篇目包括“广学会严禁翻刻新著书籍告示”“《格致新报》答读者问”“与张元济谈《原富》抽版税函摘抄”“论布版权制度于支那”“德廷翻刻文字议”“中国近事:版权”“管学大臣批答廉惠卿部郎呈请明定版权由”“商部咨覆外务部美使函询商标版权专利筹办情形文”“督宪袁准商部咨据商务印书馆续出教科书四十种,请通行各省一体购用,并禁翻印事饬学务处移行各学堂查照文”“文牍一:咨札类;农工商部咨本部译送义国赛会原文问题并翻印法文题纸原章希即转给文(附义国赛会悬赏问题) ”等。
-
符号与传媒赵毅衡本书为符号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文章二十余篇,在哲学符号学方面,从《论语》文本的叙述分析深入至其中的对话性及哲学意蕴,对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思想及其贡献进行了梳理,讨论了货币作为一种符号的意义逻辑,探讨了拉康性别理论中的身体维度;在艺术产业的符号美学方面梳理了艺术产业的概念及类型划分,在艺术诸定义中发掘背后的媒介性问题,讨论建立“艺术媒介符号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泛艺术化时代识别艺术的有效方法;对著名学者艾柯的符号学思想展开研究,梳理了艾柯与中国的关系、影响,讨论了艾柯的大众文化研究历程,郭全照论述了艾柯小说对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吸收征用。另附有对前一年符号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和对近著近译的评介。所收录文章学术水平较高,对相关研究有一定价值。
-
坚守、传承、创新许强内容简介:在发展瓶颈、生存压力以及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主流媒体在全球新的传媒生态中主动求变,通过国家、技术、资本等力量探索新形态的发展路径。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频繁地进行业务、技术、内容、资本、人才等双向互动之时,全球传媒生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融合之态,从传播技术、平台打造、产业再造、结构重组、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对于传统媒体转型、新兴媒体加速发展的路径探索。本书以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为例,以九个问题为纲,对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创新传播路径与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构建提供有建设性的构建方略。作者简介:许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召集人,高级记者。历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新闻 30分》制片人、《东方时空》总制片人、早间新闻部副主任、新闻编辑部副主任、新闻频道编辑部主任、新闻采编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先后创办《新闻 30分》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担任国庆 50 周年庆典、澳门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钱江潮等大型直播特别报道的制片人、总导演;担任国庆70周年庆典直播、建党百年庆典直播的中心总负责人;在汶川大地震当天带团队抵达震区,开启不间断记录式救援直播。新闻改革中,在全国率先实施采编团队前后期一体化运作,创立“中央厨房式”新闻总值班室;在全国各地开设应急报道点,是央视地方记者站创立的奠基者。2009年7月至今担任《新闻联播》值班主审、把关人,从未出现过导向性差错。2010 年,组织持续八天八夜的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直播,115 人获救。牵头创作《大国工匠》《小升初》《重读抗战家书》等众多有影响力的“现象级”新闻报道,作品多次获得奖项,仅中国新闻奖就获得二十余次,其中特别奖三次、一等奖十余次。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获得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录: 章何为主流媒体的变与不变/节新时代主流媒体新格局/第二节主流媒体的基本属性/第三节主流媒体的价值坚守/第四节主流媒体变革的必然/ 第二章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节品牌价值/第二节平台优势/第三节公信力/ 第三章体制机制的突破能否在媒体内部完成/节体制机制:灵活高效 激发活力/第二节人才队伍:战略明确 途径多元/第三节经营理念:技术引领 多屏互动/第四节盈利模式:打破僵局 多元创新/ 第四章何为主流媒体的立足点、发力点与创新路径/节新闻舆论工作:构建现代传播新格局的立足点/第二节突发事件报道:主流媒体新闻改革重要发力点/第三节重大新闻事件融合直播: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发力点/第四节话题传播: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创新路径/ 第五章主流媒体如何实现新技术驱动/节深化“5G 4K AI”的战略布局/第二节跨屏传播构筑媒体新生态/第三节开发大数据:数据辅助转为数据驱动/ 第六章主流媒体如何建设自有新媒体平台/节互联网技术升级与媒体时代变革/第二节主流媒体自有新媒体平台的媒介生态特征/第三节主流媒体建设自有新媒体平台的路径探索/ 第七章如何打造现象级爆款产品/节策划与设计/第二节内容与平台/第三节传播与效果/ 第八章主流媒体如何提升国际传播力/节全力打造“四全媒体”/第二节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第三节大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第四节不遗余力坚定文化自信/ 第九章新型主流媒体的构建方略是什么/节定义新型主流媒体/第二节遵循“用户、盈利、样态”的发展规律/第三节创新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与手段/第四节强化国家平台的影响力/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迈入新时代,国际间全方位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新闻传播已经超出了“信息传递”的单一范畴,它关系到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是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创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其宏观战略、顶层设计、发展路径、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部署。本书以“国际传播新格局研究”为主题,通过研究全球化环境下的媒体职责与使命、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议题,探讨如何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媒体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本书主编: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学名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批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本书副主编:刘宏、赵淑萍、曾祥敏、秦瑜明。 目录:国际传播新格局研究文化物理学视野下战“疫”视频的国家形象建构分析姜飞郭金英/国际传播格局变迁的新动因研究:基于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平台化媒体任孟山陈强/身份建构与世界想象:建党百年来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变迁李继东姜楠金明珠/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看国际传播新格局谢琳刘笑盈/理论与历史再造与重构:“媒介化”影响与行为方式变化研究赵淑萍王海龙/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内涵和功能的变革欧阳霞/文化传承·叙事创新·技术开拓:中国纪录片学术脉络分析(2015—2019)樊淑琴/视听传播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市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基于Netflix流媒体的实证研究卜彦芳李初晴/融合与去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美学研究——以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为例韩莹/迪士尼真人动画电影的IP运营、改编策略与跨文化传播反思姚睿孙文霞/“身体”与“空间”的影像书写:基于纪录片《脸庞,村庄》的个案研究戴楠/媒介与社会当代美国新闻界的信任危机、治理举措及局限孟兰娟/立德树人 融合创新: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郑志亮田胜立李忆箫/青年视点社交媒体时代中国主流媒体的全球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张伦邓依林武臻吴晔/网络脱口秀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话语与认同王建华宋亭芳/元素、框架、逻辑:叙事学视域下的中国故事讲述策略——从我国仙侠剧在YouTube平台的流行谈起王润珏辛安怡/传播隐私管理视角下情感冲突类节目的运行机制黄晓军周学江/
-
跨文化传播研究单波《跨文化传播研究(第四辑)》2021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跨文化传播研究(第四辑)》聚焦2020年到2021年的跨文化传播事件及议题,收纳了多位国内学者的11篇文章,归于“前沿访谈”“理论评析”“跨文化路径”等6个专题分类论述,其中既有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反思,也有对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评析,内容丰富多元,着力将其打造为多元文化对话的跨文化传播学术空间,通过学术对话展现特定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探索,增进各文化区域学者对跨文化的理性理解。 本书主编:单波,哲学博士,*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思想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出版《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等著作。 目录:前沿访谈“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刘康访谈录刘康 张春雨跨文化营销与品牌研究:做个“中国的世界人”——周南访谈录周南 贾煜 新问题与新视角人工智能的身份协商与人际交往曾一果陈曦史料、方法与视域:新世纪以来戏曲域外传播-接受研究的回顾和反思程芸徐汀 理论评析罗伯特·E.帕克的“边缘人”:被忽视的社会经验研究范式郑忠明 跨文化路径正念:跨文化传播的亚洲路径[斯里兰卡]苏加斯·马欣达·塞纳拉特 [斯里兰卡]卡林迦·维拉特纳文化融合的关键符号表征:以敦煌飞天为对象张兢 专栏:年度案例2020年跨文化传播事件评析跨文化传播研究小组弹幕话语中的跨文化互动——以纪录片《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为例高雪桐“取消文化”还是对话文化:跨文化议题中的对话困境李龙腾 书评宽容的困境——斯坎伦论跨文化传播与交往中的价值分歧喻郭飞
-
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北京国际电影节蓝皮书》编写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北京正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广受关注的国际电影盛会和首都文化盛事之一,自2011年创办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在走过高端起步、跨越提升、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后,北京国际电影节逐渐成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张亮眼名片,也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推出这本蓝皮书,系统化地收录了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活动盛况和宝贵经验。从专业理论视角分析和整理了电影节历届数据,盘点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希望通过这本蓝皮书的发布,可以将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收获与电影产业发展时代潮流有机结合,更清醒地看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工作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正视今后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者简介:《北京国际电影节》编写组 目录上篇章综述与数说一、综述二、数说第二章开幕与闭幕一、启动式:云上线下影人寄语二、见证十年辉煌,引领电影潮流三、时光影院 特别奉献第三章作品与展映一、概述二、推介作品三、展映第四章产业与市场一、北京市场二、招商展会三、项目创投四、行业对话五、特约活动六、签约仪式第五章公益与惠民一、拓展云上空间,创新影节惠民二、凸显青年元素,孵化电影行业新人三、开启电竞活动,助推跨界新融合第六章创新与发展一、辉煌十年,圆梦奋进二、办节模式:线上线下联动三、 展映形式:打通五大展映渠道四、活动设计:拥抱北影节新十年五、市场开拓:五大板块重磅来袭下篇第七章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文化志一、十年国际影展:铸就北京文化的电影名片二、十年影展生态:打造电影传播的平台模式三、十年创投运营:开拓电影产业的市场新气象四、十年展映理念:映照电影文化服务的新常态第八章中国当代电影的类型化趋势一、当下中国电影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电影类型化之本:讲好“中国故事”三、电影类型化趋势:多元化、复合化、工业化四、电影类型化路径:创新、跨界与国际化第九章中国主流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探索一、中国主流电影的商业化路径二、中国艺术电影的全方位图景第十章电影新人的发现与孵化一、电影节与电影新人的良性互动二、探索:北影节的独特优势三、突破:新人孵化的“北影节模式”第十一章中国电影的国际合作探索一、对话世界,探寻国际电影合作新走向二、定位全球,拓展中外合作电影创制空间三、联动内外,升级中外合作电影宣发理念四、储备力量,推进国际影视教育格局完善第十二章新技术应用与未来影像发展一、电影工业的创作转变与资本流动二、传统院线的市场定位与竞合策略三、流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刘昕远 著“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语言铺路,汉语国际传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汉语教师工作在汉语传播线,是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力量。本书从国际汉语教师这个角度,从教师素质、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汉语传播策略。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2021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一书以“数字技术的媒介应用研究”为主题,涵盖“媒介与技术”“国际传播”“视听传播”“人才培养”四大主题,16篇文章各有侧重,立足技术与传播学的双重视角,分析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应用于媒介传播的理念、路径、形式和方法,系统阐释新传播技术带来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展望行业相关技术支撑下的媒介传播如何提升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主流价值观塑造。 本书主编: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学名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批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本书副主编:刘宏、赵淑萍、曾祥敏、秦瑜明。 目录:媒介与技术在场、连接、协同:5G再造视听传播王晓红 王芯蕊数据伦理研究的议题流变、前沿热点与经典文献何建平 高 原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传媒的角色探析吴信训 王 敏从人工走向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视频舆情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刘丽群 马 玥 国际传播从同情的理解到对话的理解:诠释学视角下重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间性刘国强 杨韫珏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西方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周鑫宇 项靖雅社交化、个人化、视频化: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展态势及应对龙小农 阎庆宜中国驻外员工的媒介素养对其跨文化适应的促进研究闻学 王靖雨 孔志宇国际广播机构的多重属性互动:以变动中的德国之声为例曹培鑫 王瑶琦 钱鲲鹏 视听传播从“建构”到“认同”:以科学传播构建人类共识 促进国家媒体形象传播张雅欣 林世健 王雪儿 等“远处的苦难”与风险的影像化: 抗“疫”纪录片的生命故事及其叙事认同建构郭小平 李蔚真突破与局限:综艺节目女性媒介形象塑造分析马梅 梁伟融合场景视域下旅游文创的传播机制与价值流动研究白晓晴 李尽沙 人才培养智媒人才能力结构与人才培养现状探析——基于对媒体职能人才需求的调研曹晚红 余子奕 余思梦新文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例冷爽 田香凝跨学科视域下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以中国传媒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为例殷复莲 王爽 章文辉
-
变革·探索·传播心理袁军,张晓辉 著本书分为四个专题,分别是“传播心理学的发展与理论研究”“传播心理与舆论研究”“传播心理与媒体实践研究”“传播心理与新媒体研究”,共收录论文23篇,旨在记录和传播该学科研究动态,透析在社会发展与传媒行业变革背景下,传播心理学的价值和力量,为该学科的未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数据新闻蓝皮书王琼,童杰,徐园 著本书试图通过对中国数据新闻的实践现状进行研究,深度探析国内数据新闻生产团队和生产流程的发展现状,丰富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理论内涵,推动我国数据新闻行业良性发展。书中主要关注2020~2021年中国数据新闻领域的发展变化与行业现状,分析了中外数据新闻研究的脉络、议题与走向,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数据新闻在议题分布上的变化规律,探析了海外数据新闻的实践动态。此外,针对中外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数据新闻教育情况,从培养层次、师资配备、资源供给等维度解析了我国数据新闻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