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融媒体蒋晓丽 杨钊 李连杰 李书简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着眼国内外媒体生态,顺应社会形势和政策走向,以该领域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媒介融合的探索和推进上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传媒集团深入调研,以丰富的业界实践材料为基础探讨媒介融合的内在规律。同时,立足于媒介融合的战略趋势,从融媒体的语境、探索、目标、挑战与路径五个层面考察媒介融合的中国实践,以挖掘融媒体的建设思路并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中国融媒体的代表案例并厘清其运作机制,并呈现中国媒体生态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以勾画出兼具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媒介演进图景。作为“泛媒介”丛书的开篇之作,本书从媒体融合的中国路径出发,重新审视融媒体的发展历程,试图在技术性话语与治疗性话语交织的未来媒体图景中,帮助相关研究者与媒体从业者定位“人-媒体-社会”三者的关系。
-
记忆与传承李文嘉 著本书为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决策咨询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上海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2021-YJ-L05-A)的研究报告成果,项目鉴定等级为优秀。1.独特的研究视角突破传统传播视角立足受众角度,从上海红色文化品牌传播认知效果角度出发,辨析认知偏差困境与偏差原因,提出破解路径与优化精准传播策略,以视觉传播为突破点建构了数字背景下上海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内部联动的生态范式,有效改变“从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与单向的传播结构。 2.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从实证研究出发系统地建构了红色文化基因提取的理论方式,创新性地提出建构上海市红色文化基因数据库。并关注当前存在的对于上海红色文化认知及红色符号认可度的问题,分析数字时代上海红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旨在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多维度的创新策略。立足红色文化视觉传播的融合叙事视角,运用模因理论激活其生命力;将弱势模因变异革新;挖掘红色文化基因IP资源下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场景重构方式;探讨文创产品物质样态数字化的更新方式;构建上海红色文创产业内部联动的生态范式、激发文创数字劳动者活力,搭建全渠道、多样态的传播链。
-
数字商业传播创新案例解析张殿元暂缺简介...
-
理性多元思考法[日] 苅谷刚彦 后浪你分析电影中的角色时只会考虑“正义”和“邪恶”两个阵营吗?专家说明年房价会涨,就一定不会跌吗?所有事物的结论只有“是”或“否”这两个吗?从经济趋势到生活决策,我们早已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大脑做判断,那么只能全盘接受他人想让你看到的“事实”。牛津知名教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以阅读、写作、提问为切入点,整理了一套系统性掌握多元思考的方法:首先在阅读时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逻辑,不再轻易地被他人的意见左右;然后尝试从多个立场写文章反驳作者观点,建立多个思考视角;最后通过提问“为什么”引出新问题,找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新看法,进一步提升思考质量。作者希望读者们养成从多角度出发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盲从盲信。如果上网冲浪时不再盲目转发、点赞,写文章时能从不同角度清晰且严谨地阐述自身观点,会议中立即提出一针见血的好问题,那么你就已经成为出色的多元思考者。
-
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 202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联合编制,是中国推进开放科学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双方秉承独立、客观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搜集数据、查找文献、剖析问题、总结规律,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具特色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丰富多彩的开放获取出版生态以及面临的多种多样的现实问题,为读者全面了解国际开放获取发展演变和中国的发展进程提供一手的数据和详实的文献。
-
数字时代国际出版中的文化安全研究孙万军数字时代,出版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出版物形态的变化,出版物已经从单一的纸质形态转化为以纸质和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多元形态。其二是出版传播渠道的变化,传统的印刷平面传播已经拓展为印刷、多媒体、网络等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传播。其三是出版的影响范围无限扩大,互联网把出版物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使得任何一个出版行为都可能成为国际出版。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让人类享受方便快捷传播的同时,也给各民族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经过出版人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出版物数量上已经成长为出版大国。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在出版话语平台和话语影响力方面差距巨大,必须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缩小差距,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要增强中国出版的国际话语影响力,首先得从构建中国国际出版话语体系着手。因此,本研究提出以学术出版话语为骨骼、以教育出版话语为经络、以大众出版话语为血肉、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为灵魂,构建中华文化国际出版话语体系。目前,我们国际出版的话语体系正在从以传播者为中心逐步转型到以国际受众为中心。国际出版话语只有接受受众话语体系,关注国际受众的需求,才能逐步影响受众的认知,提高话语的影响力。
-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研究姜红等当互联网成为“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时,原先建立在现代性背景之下和传统媒体基础上的新闻传播学科概念体系已经很难对当下的经验和情境有充分的解释力,今天的“新新闻传播实践”呼唤新概念网络的出场。本书将研究重心放在新闻传播核心话语的范式重构上,重点研究传统的新闻学科核心概念,如媒介、新闻、舆论、文本、传者、受众等在新新闻传播实践中经历的“观念折变”,希望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再度探讨,回应当下非常急迫的学科范式转型问题。当然,在日渐“加速”的时代,这些对旧概念所谓的“新理解”很快也可能会被**。只有这样和实践连接的理论之树才可能长青,新的学科之网才可能生长。
-
未来媒体蓝皮书林小勇本书研究了2021~2022年我国未来媒体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媒体深度融合、新兴业态、网络监管等方面的发展热点,探讨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体智能化、广播、音频、短视频、网络直播、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广告、机器新闻、VR/AR 内容产业、网络电影、智能终端等方面,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未来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对厦门市大学生在线学习与数字素养、厦门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境遇和上海、厦门、日照三地居民观影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究了英国智慧媒体发展情况;围绕AI虚拟主播发展动因及应用价值、元宇宙的五维时空特点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媒介观念史论于成“媒介”这个普通的概念背后,潜藏着复杂的思想观念史。本书尝试描绘一幅以媒介观念为主题的历史图景,开启一场追溯历史的“旅行”。在这场从古希腊开始的“旅行”中,我们将从媒介观念的角度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哲人的思想,并从基特勒等较晚近的思想家那里探求激活媒介理论的新动能。理解媒介观念的历史性有助于澄清当代媒介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促进观念史、科技哲学与媒介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融合。
-
传媒经济学张辉锋 著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传媒经济学理论与实务的专著,在《传媒经济学:理论历史与实务》(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传媒业的变革,对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等内容进行更新与增补。全书共十章,按理论、历史与实务的大框架进行构建:前三章是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传媒业运作的基本规律;第四章是历史,梳理传媒业的发展历程;后六章为实务,研究传媒业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操作。书中汇集了传媒经济学研究领域代表人物的经典论述,涉及国内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与学术圈场域、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年度概述、国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