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黄晓新《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2021版)》一书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负责的“中国印刷蓝皮书系列”2020—2021年度的研究课题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印刷研究所、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印刷》杂志、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等单位的部分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了本报告的调研收集和撰写工作。《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2021版)》一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产业政策”等四大部分组成。本《报告》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2021版)》全书统稿工作由张羽玲、刘成芳负责。
-
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聂震宁 著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创新等战略决策和要求,对文化出版单位来说,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和挑战。出版单位的核心战斗力是编辑,提高编辑素养,是打赢这场文化自信、创新战的关键。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专门为青年编辑撰写了十二封信,弘扬韬奋精神,提升青年编辑素养。以此十二封信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集结、设计并出版《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图书。书中,聂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与青年编辑进行交流,为青年编辑答疑解惑,向青年编辑传递著名出版人的情怀、理念、经验。书中还收录了聂先生关于编辑出版的随笔,包含了其对出版精神、编辑素养、精品书编辑等问题的理解感悟。
-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出版变迁与转型汪曙华 著《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出版变迁与转型》共四个章节,各个章节包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1章媒介融合的内涵;第2章媒介融合中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第3章媒介融合中出版业的变迁历程;第4章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
2015南方传媒前沿论坛戴剑平暂缺简介...
-
申报年鉴国丛书续编>编辑委员会编《申报年鉴》是民国时期年鉴中价值*、影响*的一种,它系统地整理了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与同时期的其他综合年鉴相比,无论在规模大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还是在出版的延续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可谓是民国时期年鉴的一个杰出代表。
-
燕京学报容庚《燕京学报》是一部以研究中国学术为主旨的重要学报。1927年6月创刊, 1951年6月停刊。由容庚、齐思和等主编。燕京大学同人担任撰述。每年出版两期,共出版四十期,与当年的《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清华学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誉为我国四大国学刊物。《燕京学报》具有宏博的学术内容,探讨问题的范围从中国扩大到东方和亚洲。论文体裁有研究考证、注疏校雠、考察报告、读书札记、书目年谱、史料传记、人物评介等,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如天文、历法、算学、仪器制造等。出版二十多个“专号”。在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影响广泛。上海书店出版社现将全套40期《燕京学报》(1927-1951)重新整理,按照16开精装,分装14册,影印出版。
-
会展项目管理田宗碧暂缺简介...
-
新闻出版博物馆)新闻出版博物馆(筹)本刊主要收入关于新闻史、出版史、杂志和书籍研究、印刷史、海外典籍介绍等研究文章。本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有和先生的《党章改版记》,记述了党章出版的历程,细数党章的不同版本与特点。完颜绍元先生的《中共中央出版部在上海初考——发微》,记述了1920—1935年中共中央出版部沿革与人事接替。彭晓亮先生的《上海解放前夕的绝唱:与》,记述了《西影》与《西影小说》两份杂志先后在河滨大楼酝酿、编辑、出版的一段电影文化情缘。高明先生的《李公朴与周刊》,记述了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李公朴,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间隙为《生活》周刊撰文连载篇“美国通讯”具有的历史意义。
-
广播的精神李德刚 主编本书收集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媒体人所写的文章,以12个左右“关键词”的方式,撰写个人在意、动人、幽默、感人的碎片式小故事。讲出广西台改革背后的故事,串联为四个个篇章,展现广西台人的广播精神!内容包括:一、大局篇;二、锐气篇;三、实干篇;四、责任篇
-
探索第三种规范徐迅所谓“第三种规范”,是作者在本书篇论文中提出的概念,指媒体法、媒体伦理这两种规范之外的第三种规范,作者称之为“行规”。书中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传播内容规范论”。这是作者近年来投入精力多、研究兴趣浓的领域。其成果集中反映为三个手册:《广播电视节目审议规则》、《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审核参考手册》和《职业媒体人新闻业务守则》。第二部分为“诽谤法论”。作者认为,诽谤法,是大众传播领域的个法律问题。中国诽谤法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颇具本国特色的现象,作者的一些论文、文章对此有所记述与评价。第三部分为“隐性采访论”。这是作者曾经投入许多精力研究的领域,论文《偷拍偷录问题的法律研究》曾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本书收录的几篇文章是在上述论文、著作出版之后作者撰写的,记录了作者的新思考。第四部分为“媒体与司法关系论”。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是大众传播法领域除诽谤法之外第二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且极具中国特色。作者对该领域形势变化做出了一些重要预判,如“未成年人犯罪领域成媒体报道禁区”等已被实践证明。第五部分为“案件报道的自律规则”。这是本书部分“传播内容规范论”在“案件报道”领域的具体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