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数字化时代的出版与阅读张晗本书回应了目前中国出版业聚焦的问题点,探讨了出版业为关心的热点议题,例如如何将文化与科技进行有机结合,如何为科技发展注入人本价值与人文内涵,如何抓住大众、教育、专业出版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流程再造与产业升级,如何调整基于数字阅读的全民阅读城市建设政策等。作者对出版产业变革的内在逻辑有着深邃的洞见,对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变局和处境也有洞烛幽微的观察。
-
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爱尔兰]凯利.麦克莱恩著本书将为媒体行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跨平台创建创新型新媒体项目的策略。麦克莱恩整合了一系列理论家和实践者关于视觉艺术、声音效果和互动媒体的观点,从实践、技巧、历史、理论和术语等角度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他以宏大的视角去探索传统叙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观众解读、声音设计、蒙太奇、跨媒体叙事等,以帮助有丰富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互动式、跨平台的叙事创作。
-
咖啡社交生活史(美)布莱恩.考恩 张好玫 著本书聚集于17和18世纪早期英国的消费者,试图通过历史性地考察他们如何看待此新兴饮料和场所,进而阐释咖啡和咖啡馆的意义,并理解这些创新和变化对人们生活、思想的影响。咖啡在英国的接收史不仅是消费革命的历史,也是公共领域发展的历史。本书角度新颖,从日常生活经验剖析了一个公共社会话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2马国仓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素养丛书”新推出《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①》《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②》,延续聂震宁先生《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的精神,关爱青年编辑的成长与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本书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主编,汇集、整理了韬奋基金会、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行业相关单位杰出编辑的文章,其中既讲述了充溢着出版智慧的做书之“道”,也谈到了体现实践技能的做书之“器”。两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大量编辑实例出发,探讨编辑精神与情怀、业务方法与智慧等较为宏观的主题,内容大到“做精品书的境界”“编辑如何提高政治素养”,小到如何拟书名、准备错题本,力求让读者在认识上有提升,在技能上有收获。同时,作者涵盖了教育、学术、文艺、科技、少儿、文物等多个出版领域,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编辑活动,意在为青年编辑打开视野,使其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专业,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打开思路、博采众长,切实提高编辑素养。
-
英国电影史薛亮◎本书以独特的学术视角,打破传统的线性叙述,多主题、多视角审视英国电影的历史,定位英国电影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充满现代感的“新历史主义”写作视角,紧扣电影本体论和文化研究,展现英国电影塑造“英国性”的手法,再现英国电影重建“大英帝国”辉煌的努力,让读者轻松建立英国电影史的知识框架。 ◎作者持续关注英语电影十年,本书用电影把握英国历史、社会和大众文化的脉搏,紧贴历史语境,定位具体的历史分期,回顾英国电影如何呈现英国民众的身份认同危机和国民矛盾。 ◎本书探讨了英国电影的类型和多样性,强调了独特的英伦文化在电影中的反映,对英国电影从默片时代到“脱欧”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意义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那些对英伦电影艺术着迷的人来说,本书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
网络空间治理孙曙生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一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应用于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要求建立满足于不同主体需求的秩序结构,同时保障民主价值和公民的自由权利,体现了网络治理的双重结构。本书把纯粹的学术研究与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法理的视角来寻求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之道。通过本书的研究,明确了网络空间法治化的目标、实现目标的现实困境及其走出困境的法治路径。在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工具选择方面,提出了软法之治愈硬法之治;在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实现路径上,提出了通过过程控制与司法控制,探索外生化、内生化与法治化的协同机制,进而实现网络治理的目标。
-
文化街区媒介意义研究鲍海波 童妍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街区的创设对区域地区文化底蕴的挖掘、文化特色的彰显、文化经济效益的提升、文化记忆的铭刻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媒介文化为理论框架,对古城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大华1935、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老菜场 、叁伍壹壹、西影电影圈子、量子城、大唐不夜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和工业文化旧址,经改造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文化街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探究其中蕴含的媒介文化价值与意义,从而有助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拓宽和整合相关文化街区和文化样态的意义底蕴,增强其文化感染力、辐射力和整合力。
-
数字身份认同[法]让-保罗·富尔芒托 等暂缺简介...
-
版权战争【美】彼得·鲍德温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 THE COPYRIGHT WARSThree Centuries of Trans-Atlantic Battle /著者简介/[美]彼得·鲍德温(Peter Baldw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纽约大学全球杰出教授(Globa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译者简介/王志刚,男,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深圳报业集团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传播学博士后,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访问学者。 内容简介在数字革命的推动下,版权争端成为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创作者、出版商、消费者以及盗版者等多方利益体展开了较量。虽然数字一代认为出版业和谷歌之间的争端是全新的,但版权战争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三个世纪前——历史对于人们理解今天的战斗至关重要。《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讲述了这个重要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数百年来版权法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分析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引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轶事和表达晦涩的著作。从康德、费希特到维基百科以及瑞典盗版党,从伯尔尼联盟的国际版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精神权利,本书对英美和欧洲大陆领域的版权争端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历史叙述,是理解当今版权和国际贸易斗争的指南。目录导 论 作者和受众的争斗 1 章 英美版权与欧洲作者权之争 15至关重要 21加入战斗 23版权与作者权差异解析 25精神权利思想 32长期的精神权利 42过去的死亡之手 47战线 51彩色之罪 54什么是公共利益? 57 第二章 从皇家特权到文学产权———版权制度在18 世纪的共同开端 61书商之战 64文学财产的模糊性 67英美版权的功利主义渊源 73«安妮法»在美国 77法国革命者殿后 81德国预示着作者权利 84 第三章 分离之路 ———19 世纪的版权和作者权 91无形财产 95“不仅被抢劫,而且被谋杀”:版权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98法国文学财产精神下作家权利的诞生 103拉马丁辩论 106从议会到判例法 110在德国的财产与人格之间 113在英国麦考利击败塔尔福德 115天堂的阳光:美国的版权和民粹民主 118欧洲的微弱回声? 128 第四章 大陆漂移 ———世纪之交欧洲版权从财产到人格的转变 133为财产加入人格 135浪漫主义发挥作用 139拓宽 (和限制)文学财产的概念 140合理使用 144强制许可 148录音作品 151版权与作者权分道扬镳 155伯尔尼联盟与作者的崛起 164伯尔尼先锋中的德国 166“文学巴士底狱”与 “非共和国”:英语国家对 «伯尔尼公约»的抵抗 169 第五章 精神权利在法西斯欧洲的奇异诞生 1731928 年伯尔尼会议上的精神权利 177精神权利思想 180纳粹德国的精神权利 182纳粹会做什么 191纳粹分子做了什么 196纳粹主义下的电影 202英雄发明者 207法西斯的作者有权利吗? 208 第六章 战后作者权利的崛起 215战后的伯尔尼 219作者权利在法国的胜利 221作者权利在德国的胜利 226伯尔尼世界中的英语圈 231雇佣作品 235电影使欧洲和盎格鲁世界更加接近 238英语世界中的精神权利 242迫不得已,英美世界采纳精神权利 248美国随后效仿 253永恒性及其不满 258版权期限 261谁将受益? 桑尼博诺:美国采用欧洲规范 267家庭和继承人的权利 272正式手续 278 第七章 美国转向欧洲 ———20 世纪90 年代的书商复仇之战 283数字混合 286数字化的美学后果 291知识产权全球化 296对贸易的版权保护 302美国在日内瓦发起倡议 303重新挑起争端 306利益重组 310加州内战 313人民的心声 319欧洲胜利的果实 322数字例外 332精神权利与数字化 337 第八章 数字公众的兴起 ———版权战争在新千年的继续 341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独特 344战斗升温 349数字时代的创造力 350改革派重新组合 354在象牙塔里 357在数字街上 358数字原生代 360欧洲的辩论一触即发 363盗版的扩张 366欧洲加入战斗 370法国有其麦考利时刻 373亚历山大重生? 谷歌做图书 384喋喋不休的阶级分化 394欧洲霸权? 402结 论 重塑版权精神 407为什么会有差异? 410作者、受众、传播者:谁是行动者? 412版权是一个政治问题吗? 417从一种财产到另一种财产 419意识形态进口商 426作者及其财产 427 致 谢 431索 引 435
-
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孙祥飞 著《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知识图谱(2022)》是一部梳理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点的图书。本书主要包括48章内容,包括传播学学科专论、传播学控制研究、传播学媒介研究、传播学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个性化信息推送等专题。新版内容在之前经验累积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对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学术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以期瞄准前沿,关注媒介新动向,覆盖热点话题。本书兼顾理论分析与案例点评,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思想性与总结性,对考研考博等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