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阳欣哲本书关注的是我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医患关系,以医疗新闻报道内容、受众对医患关系的态度和当前医疗事业的客观现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媒体传播对我国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挖掘影响我国受众医患关系态度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受众的调查,了解受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和态度,厘清媒体报道对我国医患关系的影响;结合抽样分析以医院为主要对象的新闻报道,梳理总结其特点;并与医疗事业客观现实进行对比,从传播学的角度为改善我国医患关系提供一定的学理依据和实践指导。本书适合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和医学研究者,以及对传播和医患关系感兴趣的人士。
-
新技术驱动下的新闻传播业许向东 著暂缺简介...
-
凡事说理徐宁刚本书是专门研究电视科学理论节目的专著,以《凡事说理》栏目为研究对象。作为一档创办近10年的科学理论节目,该节目有着一大批固定受众,是广西科学理论传播的金字招牌。本书详细梳理2017年至今栏目的制作情况,从电视性和理论性两个维度深入探究其在电视理论节目上取得的成绩、先进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与国内其他电视理论节目做横向对比,找出差距,为今后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提供策略。本书特点是内容翔实、数据准确,部分内容首次公开出版。本书的读者对象为电视工作者和研究科学理论的相关工作者。
-
媒介素养蓝皮书姚争,卜卫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采用定量方法,对传媒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公职人员与社会组织人员进行媒介素养调研;二是采用定性、定量和参与式调研等方法,对乡村创业青年、残障社会组织等进行数字素养发展与传播的调研;三是采用实地调研方法,介绍和分析四川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和浙江丽水市缙云县教.部门在中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5年以上的宝贵经验;四是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回忆记录等方法,描述和分析了媒介素养研究和实践的现状,并提出了推动媒介素养研究及实践的建议。
-
市场、技术、文化与新闻生产田秋生 著本书包括“理论探讨”与“现实追问”两个部分。“理论探讨”部分集纳了作者所写的系列论文,主要探讨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市场、技术因素对新闻生产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影响,二是作为文化的新闻及其研究路径。“现实追问”部分汇集了针对3家地方电视台、12 位受访者的访谈,尽管各位受访者所处位置不一,境遇各异,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同一个时代之问: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的融合转型。
-
数字媒体与社会[瑞典] 西蒙·林德格伦 著本书是一部紧密结合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前沿的著作。全书分为理论、主题和工具三个部分,围绕技术与社会,密切联系数字技术革新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做了非常详实的文献整理和分析,既有思想概念层面的开拓和引导,也有研究工具方面科学性的讲解和引领。全书通俗易懂,旁征博引,对研究网络技术、媒介文化、数字社会等方面的学生和老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也很适合想了解网络社会前沿理念的业界人士参考阅读。
-
微博平台科学传播多维数据研究王艳丽 钟琦本书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对微博科学传播相关内容进行了全景式分析,运用大数据方法,对微博平台长时间跨度和全数据样本的科学传播内容进行抓取、归类和分析,从时间维、地域维、主体维(用户维)、内容维、效果维等多个维度建立研究框架,对采集到的微博科学传播数据进行加工和整体梳理,并开展可视化分析,通过这样的研究方式,总结出相对完整的数据基础,对用户和用户关系、热点话题、微博科学传播特点等开展深入思考研究,提炼出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记者职业素养与实践路径探索研究程素琴 著本书基于“2020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相关内容,聚焦新时代传媒体系构建和全媒体创新型新闻人才培养等议题,阐述抗疫一线报道中涌现的生动案例,诠释中国新闻媒体人如何在传播实践中以家国情怀坚守舆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新闻传播院校培育人才、为传播领域人才实现职业素养提升提供了一堂不可多得的专业课。
-
好莱坞歌舞片艺术与产业杨扬 著在百老汇与好莱坞近百年的互动历史中,戏剧与电影两种艺术媒介形态始终保持着不断借鉴、互动转化的关系。其中,音乐剧和歌舞片两者更有着超乎寻常的亲近历史脉络和共同的艺术与商业追求。一是音乐剧和歌舞片有着相似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手法;二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予了双方强烈的互动转化动力。可以说,作为类型电影的好莱坞歌舞片是电影与音乐剧跨媒介同生共振的产物。本书系统梳理了 1927-2019 年的好莱坞歌舞片创作和产业发展,从音乐剧与电影的改编历史、类型创作、审美接受等多重视角,深入探究了好莱坞歌舞片的艺术与市场发展特点、创作规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畅销书案例分析张文红、丁超传统的图书营销往往以“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忽视营销这一关键步骤。“畅销书”的出现使出版人从图书市场宏观营销的角度出发,观照图书的选题—出版—宣传—销售整个流程,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体营销活动赢得市场。本书从近年出版的虚构类、非虚构类、少儿类畅销书入手,分析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究这些营销模式给我国书业营销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