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百年中国穆斯林丁宏,张国杰编著《百年中国穆斯林》对一百年来大量的穆斯林历史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从纷繁无序的历史资料中,梳理经纬,把20世纪一百年中国穆斯林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自强不息的历史,特别是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穆斯林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重大变化,展现在人们面前。
-
蒙古族传统美德朋·乌恩主编;乌兰其其格[等]撰稿本书从社会公德、人际交往规范、家庭美德、自然生态观和职业道德等五个角度,系统客观地介绍蒙古族伦理道德观的形成、发展的进程,着重阐释其传统美德的内蕴和展现形式。
-
时代精神与风俗画卷赵睿才著本书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趣谈,本书选取的角度是民俗学,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以前的许多研究方法与命题并不能涵盖丰富多彩的唐诗全貌,有些研究领域也难以深入开拓;因为诗歌在唐代并不只是“文化圈”内有限的诗人所深入开拓;因为诗歌在唐代并不只是“文化圈”内有限的诗人所独享的“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而是唐代重要的文化事件,也是整个唐代文化所围绕的核心之一,它是属于全体唐人的。正因为诗歌创作在唐人的“生活世界”中拥有丰富的内涵,把唐诗研究从较为狭隘的文学范畴中生发出来,发掘出唐诗在唐人“生活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是可行的。这种民俗学视角,就是让唐诗尽量回归到它原有的生活真实中去;这一视角比传统研究方法来得更直接、更生动。
-
民主之魂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编诚如书名,本书以详实的资料,披露了陶行知1946年4月17日至7月25日在上海度过生命最后100天的史实,生动地再现了这段真实历史,反映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和为中国大众教育鞠躬精粹的献身精神。这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民主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无疑对当今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也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
国民素质演讲录解思忠著本书选取了十八篇作者近年来就国民素质在人生、社会、行政、企业、教育等领域的焦点话题进行演讲的演讲稿,凝聚了作者关于国民素质的全部思考。
-
你是哪里人吴柏鸿编著人们经常说北京人爱侃大山、上海人精明小气、山东人实在等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带有这些地域色彩,但从一个大的区域(比如省)的人们身上我们总能找到某些共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嘛。本书描述只是人们对某一省(市)人群的整体印象,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性格当然各不相同,特别是书中揭示了某些阴暗面,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希望读者不要误会,编者无意褒或贬哪一地区的人们。本书提供的也仅是一种人文参考,能为读者送上一份精神的快餐,让您会心地一笑足矣!作者依据中国的行政划分,从历史。语言、思维方式等多个角度讨论了各地人的性格特色,尽量在观念上摒弃偏见,在文风上避免了偏激,采取公平公正的表叙。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各地方的人文特色,然后真正地入乡随俗,以期能为读者在交友甚至婚恋上提供帮助,更希望为常年在外的朋友们在面对不同地域的顾客与合作伙伴时采用相应的、合适的交际方式,赢得当地人的充分信任!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当然要你自己来细细品味了!同时我更想邀请所有阅读本书的人,都来参加我们尚未完成的对话!
-
民族审美心理学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学”作为一个交叉、边缘学科,作为美学、心理学和民族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外延相当广阔,涉及到自然、社会和思维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在美学——审美心理学——民族审美心理学这个三级塔式结构中,它又高居于塔顶,在国内外均属新开辟的一个学科分支。在本书中指出:“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
-
喜马拉雅最后的山民徐平著徐平,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84年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学士,198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硕士,1990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师承费孝通教授,主攻社会学应用研究,主要从事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喜欢旅游摄影和田野调查工作,擅长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祖国的东西南北中都曾走到,偶尔也出国看看。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出版有《羌村社会》、《西藏农民》、《活在喜马拉雅》、《西藏农民的生活》、《西藏秘境》、《东方大族之谜》等三百多万字的成果。走不出去的雪山,冰岭环绕着山民的家园,土地、山泉、薄田孕育着生生不息的顽强。荒野牧歌表达着梦想和希望,祖祖辈辈生活在喜马拉雅深处的楚鲁松杰人,是世界忘记了他们也还是他们忘记了世界。
-
低层次需求申晓纪著本书研究中国人众的普遍特征,从研究中国人众的共同需求开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动机和行为,阐述中国人众普遍特征的具体体现。
-
你太土魏新华著本书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穷人勤劳、勇敢,为什么劣性多?二是历史最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现今都发展落后?几千年来,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们一时说穷人好,一时说穷人不好,一时说传统好,一时说传统不好,反过来复过去的打自己的耳光,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说法。魏新华将人类文明分成三个级别,完善了这个说法,并且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做为他新理论的引证,具有特殊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认为土是人的狭隘性本能,是低级文明是卑劣的价值观,认为中国人所有的劣习都是这个原因。本书的第一篇总论、第三篇后记是理论阐述,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第二篇各论分为十一章,从十一个方面归纳了非常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发展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但却视而不见的劣性行为,当这些行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过程被理性的标尺送上时代的审判台的时候,这会使人不寒而栗,我们需要改的毛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