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民族遗产文日焕 祁庆富《民族遗产(第1辑)》是一本专业的民族遗产论文专著,介绍全世界民族遗产的研究、前沿话题、保护等。《民族遗产(第1辑)》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沿话题、传统节日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民间文学与表演艺术研究、田野考察、他山之石。
-
求同初阶陈连开《求同初阶:陈连开学术论文集》中国具有近三千年的学术传统,历朝历代产生过众多的学术思想、著作、流派和人物,都需要继承、流传并评论,以赋予其新的意义。黄侃是说文解字研究工作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他从字的发生和字的使用两个层面理清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使静态的文字的贮存和动态的文字的使用相结合,为字词关系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求同初阶:陈连开学术论文集》正是着眼于黄侃字词关系研究中所蕴涵的学理方法和材料价值,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的原始批语为主要材料,结合黄侃的有关论述,全面研究黄侃论及的字词关系,相信《求同初阶:陈连开学术论文集》会对造字理论、用字理论和汉字学习规范均有促进作用。
-
新疆诸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熊坤新《新疆诸民族伦理思想研究》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新疆的13个民族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其中涉及到各民族格言、谚语、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英雄史诗、礼仪礼节、人生庆典、婚俗、宗教信仰、禁忌、丧葬等习俗惯例中的伦理思想。 第二部分,包括五篇论文,分别就民族道德的发轫过程及其状态;中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状况;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况;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这些论述,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的基本概貌。
-
追梦中原黄雪寅以拓跋鲜卑为代表的鲜卑族却经历了从森林到草原、再从草原入主中原的过程,其民族性质由原来的森林民族改变为草原民族,并最终融合在汉族之中,再也找不出自己原本的民族成分。他们世代谋求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历经磨难j面对高度发达的中原文明,他们非常向往,最终他们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将北方民族的优秀因素注入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追梦中原: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就是对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追梦中原的研究。
-
精神航标张平 等 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回族众读赵杰《回族众:由而引发》收录各类回族研究论文40多篇。该书是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全国回族中心地的专家学者,主要以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科院的教师、研究生、研究员为写作群体。主要以《回族解读》生发开去,对回族的历史、现状、信仰、风俗、心灵、道德、衣食住行、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建筑、语言、商贸诸方面进行微观探讨,对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爱国爱教、伊儒结合等方面进行理论探微,对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对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史论结合的梳理与钩沉。全书不仅有从“庐山”之外看“庐山”的从回族之外看回族的比较论文,也有回族学者多年研究本民族的从回族之内论回族的高深力作,尤其是一些在国内名校或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中青年学者带来了东部和海外的一些新方法、新表达、新切点。全书融学术性、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为一炉,用对回族认知的一个创新性视网,给世人展示了一个全面、客观、真实而又变动中的回族。
-
德国精神舒绍福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法国精神天放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天南地北中国人西北来客人的性格是否与所居住的地域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于是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人的性格差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不同、历史文化不同,于是思想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处事方式也不同,人的性格特征自然也就不同了。翻开《天南地北中国人:细说中国土著群落》看看吧,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
-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一理论获得了里程碑意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是这一理论的最大品格。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