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中国壮学李富强徐松石,一位集教师、牧师和学者于一身的有识之士。他以一部((粤江流域人民史》开创了壮族研究新局面,更以其身为汉人却以“藐躬有深浓的僮族血液流贯着,引为生平无上的荣耀”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本书收集了2005年纪念壮学先驱徐松石诞辰105周年研讨会的所有文章,有对徐松石先生学术生平、学术思想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后来者在此领域的新探索,象征着壮族研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壮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集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生态学等于一体。本书收集了2005年纪念壮学先驱徐松石诞辰105周年研讨会的所有文章,有对徐松石先生学术生平、学术思想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后来者在此领域的新探索,象征着壮族研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本书对研究壮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族群社会学(美)马丁·N·麦格民族和族群多元是当今众多国家的现状,族群关系也因此成为备受社会学关注的话题。本书囊括了族群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详细分析了美国社会主要族群和相应问题,并且与南非、加拿大、巴西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具有全球性的学术视野,为分析处理具体族群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从历史形成、社会经济地位、偏见和歧视程度、文化和社会同化等不同维度讨论族群关系问题,层次分明,框架清晰,同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资料详尽,论述扎实,是美国高校最受欢迎的族群社会学教材这一,现已出至第6版。
-
中原文化与汉民族研究揣振宇汉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悠长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对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群体,汉民族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十分深远,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很多地区也有着她深深的历史足迹。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丰富,在很多方面反映着汉民族和汉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趋向,对促进汉民族和汉文化的研究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刀郎尚昌平 著“刀郎”原意为“一堆一堆”,引申为“分散聚居的人”。直到百余年前,在麦盖提偏僻的乡野仍有以渔猎为生的族群,分散聚居在沿河林丛之间,这些人被称为“刀郎人”。记录历史有多种方式,麦盖提刀郎人以乐舞记录历史,刀郎人的历史在乐舞中流动,这是民族文化艺术特殊的延续方式,而且,同传统的生产方式一样,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刀郎乐舞是由不同时期的刀郎人群体创作的,它是刀郎人生存史艺术化的民间纪实。刀 郎乐舞具有地域特色、族群属性及典型的艺术风格,广义上具备人类社会学共性的特征,因之,理所当然地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称誉。这是秋末最后一次漠风,即将迎来初冬,当浮尘慢慢地沉降,浮尘下的霜花变成灰褐色,而天空凝结成湛蓝的颜色;由南向北,我用自己的步履巡行几千年来刀郎人走过的路,从渔猎时代产生的第一个音符,走进无处不在的刀郎乐舞旋律中,我所渴望的也许是乐舞路途上的极端之旅。麦盖提,虽然不是理想的生活环境,但却是音乐的天堂。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5李晓斌 编《西南边疆民族研究5》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丛书。我国西南边疆是沿边和多民族的地区。其边界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位置与印度、泰国等国相邻。西南边疆地区地貌独特,丘陵和山地占滇、黔两省面积的 94% 左右,广西亦以丘陵地貌为主。这一地区还有多条汹涌奔流的江河,加剧了地表的分割。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是造成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且具有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形态多样性特点的重要原因。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在西南地区有34个,其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约 60% 。滇、桂两省区与众多邻国接壤,在这两个省区和毗连境外一侧还居住着约 20个跨境民族。西南边疆亦是西北少数民族南下、西南少数民族北上的迁徙走廊,在这一地区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学资料。因此,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研究该地区的少数民族。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理论研究金炳镐 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召开的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民族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拓展和深入。 为了系统梳理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发展的历程和成果,金炳镐教授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组织和指导研究生,进行了“中国民族理论发展二十年(1978.12-1998.12)”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列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校领导和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张涛 著,王国振 等译Endowed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origi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China's EthnicGroups can be principal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daily production and labor, militarytraining, hunting,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
叩响古代巫风傩俗之门庹修明 著傩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流布或残存于许多省区,特别是中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数十项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多数面临失传或即将消失的困境。对傩文化进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适当利用,继承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题目指称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限定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这五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余涉及到柔然、乌桓等中国北方其他一些游牧民族的文化及造型艺术。书中偶有论及,并非笔者研讨的重点。同理推之,本书研讨的时空界定,也是上述五个游牧民族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段和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蒙古高原。本书将造型芸术的主要门类-绘画、雕塑、工芸美术、建筑芸术、宗教造型芸术等,置于中国北方历史的框架下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进行了考察梳理,探寻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特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造型芸术的奥秘,管窥了其与生俱来的北方草原芸术风格的民族学成因,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文化遗址一览》、《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等。
-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班成农、陈鸣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增加了建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黔西南州的发展变化等内容,突出采集整理了大量新鲜资讯,吸纳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展示了黔西南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