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中国民族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王延中,方勇,尹虎彬 ... 编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9-2020)聚焦“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小康” ,在结合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具体现实基础上,总结了更为详尽的脱贫攻坚做法、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宏观政策、政府干部和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书还包括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央企扶贫和独龙族整族脱贫的专题报告,为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完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参照。总报告叙述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决胜小康的成就、经验与挑战,分报告分别述及西藏、南疆、甘肃、云南、青海是如何破解深度贫困的,专题报告则从旅游、异地搬迁等方面讲述了民族地区脱贫的经验与启示。
-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及发展向杰 著《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及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及其传承与发展为主体,从历史传承、工艺技术、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论述,探索出适合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向,以期为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在针对民族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及发展》主要对云南民族建筑、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染织、传统生产技术工艺、雕刻工艺、民间乐器、民族绘画、陶工艺、金属工艺等民族工艺进行了*新调研资料和总结,并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现状、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方向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对民间工艺传承发展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
少数民族发展蓝皮书丁宏,马金生 编本报告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201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年度报告。本报告以相对扎实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总报告主要总结了201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2020年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分报告对民族政策理论和实践、民族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民族地区脱贫减贫、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民族地区医疗发展、民族地区殡葬事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专题报告则主要围绕城市民族发展中的农民工权益、对口援疆和上海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伟大抗疫精神人民日报评论部 著,人民日报评论部 编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本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从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五个方面阐释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和影响,生动诠释抗疫中充分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是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参考。
-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实证研究覃娟 著本书以广西民族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广西库区、矿区、旅游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资源开发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以及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通过系列实证性研究客观解释资源开发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公共政策设计等对资源开发区经济和民生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合适的价值判断、利益让渡和制度选择,探索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如何惠及当地发展和民生改善,追求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在利于国家、区域发展的同时又惠及当地民生多赢目标的实现,以此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
-
流动的空间王越平 著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长期以中国西南研究为专长,本书即是以“变迁中的中国西南”为研究背景,以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处于现代性和优选化影响下的云南西北的丽江市以及边境沿线的河口县进行调查研究,从空间与流动的角度来呈现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和国家化进程下这两个地方及其人群的日常生活。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以及对于流动性的关注,是近年来西方人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而中国西南由于跨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增进,内地与边疆的市场体系以及社会联系的增强,都使得中国西南不再是内陆腹地、远离市场化的区域,相反呈现出与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丰富的空间形态和社群流动方式。本书将关注丽江出租车群体、河口县越南女工来考察其流动性特征,并探讨以“越南街”和白沙家屋为代表的中国西南的多样化的空间建构过程。中国西南研究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区域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过程以及频繁的社群流动使其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便成为学科研究的重点区域,亦产生出一批璀璨的成果。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长期以中国西南研究为专长,近年来在学生培养方面更进一步强调对此传统的兼容并蓄。本论文集便是师生们近年来对中国西南的人类学研究中较为很好的成果集成。
-
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陈育宁 著《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主题,以探讨民族史学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西夏史、元史和地方史等展开研究。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深刻分析了民族史学理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对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一五一十陈学礼 著大糯黑村的村民日志,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毕林记录的,记录于2010年。一部分是李琳记录的,记录于2015年。毕林和李琳记录的村民日志,其内容主要是两块,一是关乎村寨内部世界的内容;一是关乎村民与外部世界之间交流交往的内容。随时令而展开的农业生产活动,村民内部协作关系的保持和维系,一年一度定时举行的民间祭祀活动,与村民的出生、成长、衰老过程紧密相关的人生礼仪,基本上构成了村寨的内部世界。学生离开村寨到镇上、县城上学,村民到其他村寨参加婚丧嫁娶活动,到村子写生、调查研究、开展项目、检查工作进展的外来者活动,呈现了大糯黑村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对于大糯黑来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没有断过与外部世界交往交流的关系。到大糯黑村写生的老师和学生,到村寨开展社会文化调查的专家学者,到村寨拍摄撒尼文化宣传片和纪录片的摄影师,到村寨吃农家饭体验乡村文化的游客,到大糯黑村实施项目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大糯黑似乎从来不缺。而且,大糯黑村在过去这些年中,还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号,比如2004年大糯黑村被确定为云南大学少数民族(彝族撒尼)田野调查基地;2005年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和阿诗玛文化生态旅游村,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彝族(撒尼)传统文化保护区,2007年被确定为昆明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昆明市文化旅游特色村寨、昆明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2009年被列为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的学术考察点。
-
独龙心语高志英,王焕瑜,李林高,陈永华,陈建荣 ... 著《独龙心语——迪政当独龙族村民日志》是首部由独龙族村民完成的日志,是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先后由李林高、陈永华与陈建荣三位村民完成的23万字的日志汇总。他们三人皆是迪政当村民,都得益于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都接受过学校教育,汉语流利,有不同程度的汉文书写水平,但人生经历与社会身份与兴趣爱好不同,因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下独龙族社会的全面。《独龙心语——迪政当独龙族村民日志》的完成,是基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建立的“独龙族研究基地”。
-
汉江遗产廊道文化资源及价值研究崔俊涛 著本书以“汉江运河”文化为主题,以源于汉江流域的商贸线路、源于汉江流域的移民通道、源于汉江流域的军防线路为历史主线,整理出汉江流域遗产廊道共95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节点和元素,提出了通过构建汉江流域遗产廊道的途径,实现对汉江流域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的设想,并通过对汉江流域遗产的历史、构成特征和价值的分析与评价,制定汉江流域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框架和实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