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郝时远 著本书为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专项之“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基本理论与话语体系研究”(19VXK04)的阶段性成果,首席专家郝时远。本书源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十四五”规划调研的民族学学科调查报告。即党的十八大以来、主要是“十三五”期间,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情况的全面回顾和对“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建议。前言总报告:民族学“十三五”发展与“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郝时远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成就研究——王希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法制研究——吴大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陈建樾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研究——乌日陶格套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田敏(中南民族大学)以生态民族学为中心的民族学分支学科研究——罗康龙(吉首大学)“三牧”问题研究——海山\t(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史研究——黑龙、吕文利等(大连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走廊与区域性研究——石硕(四川民族大学)民族古文献(含民族古文字)研究——孙伯君(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藏学研究——张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台湾民族问题与原住民研究——贾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民族研究——陈玉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跨界民族研究——朴今海(延边大学)民族学知识生产与学科建设——何明(云南大学)
-
2017中国藏学年鉴编 著,《中国藏学年鉴》编委会,委会 编本书稿以汉文、藏文学术成果为主,并关照重要英文学术成果,从研究综述、学界动态、人物介绍、论著索引四大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18年中国藏学界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梵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藏学图书要目,藏医藏药等方面的研究学术成果。
-
凉山民族研究 7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马尔子,巴且日火,张明,伍芝 编十多年前刊印的《凉山民族研究》只剩下孤本,为了满足学者和读者的需求,《凉山民族研究》编委会决定从2011年开始,对《凉山民族研究》进行修订,按时间顺序每两期合编为一辑.以丛书的形式逐年出版。
-
中国地学通鉴索文清,张量,徐冠华 等 编《中国地学通鉴(民族卷)》是由全国4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300多位地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先后历时5年编纂而成,涵盖了地球科学的主要领域,以经济建设为轴线的指导思想明确,因此,可广泛服务于生产建设各个部门,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布局等方面必不可少的科学参考文献,并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求实性和效益性。全书以其全面的古今发展变化资料记载,为国家的国土资源及能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科学研究工作等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资料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持。
-
凉山彝族生育习俗研究王美英 著暂缺简介...
-
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陈东 著,袁晓文 编《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将梳理工作分为两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个时段。由于各主要人群类别称谓的出现与变化大体与朝代同步,故以王朝更替来作为各时段的界限,但划分时段过短又不利于观察人群称谓及分布的前后变化。将两汉作为一个时段,是基于两汉在王朝更替上虽有间断,但对“西南夷”地区的认识一直是处于相对持续和逐步深入的状态,且《史记》《汉书》《后汉书》在记载汉代史事上可相互补充。至于魏晋至隋作为一个时段的理由,《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已在第二章的开头部分做了说明,此不赘述。将唐宋作为一个时段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因吐蕃对藏彝走廊地区的占领导致以“蕃”为标志的人群出现,这个过程大体形成于唐、宋;二是史籍中对于藏彝走廊区域另一大人群类别始终以“蛮”称之,而“蛮”之称谓在人元以后即发生改变。由于元代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群称谓,但朝代相对短暂,明人在元代基础上丰富了对这些人群种类的认识与理解,故出于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称谓及其分布变化的考虑,《藏彝走廊地区古代人群类别称谓:分布及嬗变研究》将元、明作为一个时段。清、民国时期关于藏彝走廊地区的史料记载均相对丰富,特别是一些民国学者曾深入走廊中并开始参照西方民族学知识对走廊民族进行分类,对于走廊人群类别的认识与此前各时期相比均有着根本区别。鉴于此,我们将清、民国单独作为两个时段进行梳理。
-
田野手记刘锡诚 著《田野手记》收集的四十余篇文章,都是刘锡诚在全国各地、诸多民族的考察中随手的笔记。时间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跨越近半个世纪。其中,有民族传统节日的采风,有地域传说的探源,有古老习俗的闻见录,也有礼俗的记叙和歌谣的采集。“田野手记”是一种学者专用的独立的文体,是人类学和民俗学者在进行学术性的田野工作时,对某一有价值的过程和难忘的情景的记录。所记为内容很多都没有进入学术成果,但这些特殊的文字里,往往含有珍贵的素材与重要的信息。时间过去愈久,反倒愈有价值。
-
田野教学与实践民族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 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 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发挥专家组织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教育部民族学类本科教指委于2018年举办 全国民族学类本科田野调查论文征文及举办年度本科论坛 。本很好论文集就是在全国民族学类在读本科大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教指委全体委员共同努力下的实践教学成果结晶。
-
四川藏学研究杨岭多吉,四川省藏学研究会,四川藏学研究书院 编《四川藏学研究(第17集)》主要内容包括杨岭多吉会长在第八次藏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雪域高原上永不陨落的星辰——怀念平措汪杰同志,葛然朗巴·平措汪杰同志生平,纪念我的父亲黄正清,世界著名高僧——能海法师,论藏传佛教的慈悲观及其社会作用,藏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内涵特征与传承,寺院羌姆仪式结构的模式分析,旅游场域中一个藏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与文化自觉——以丽江雪花村为例,宗教人类学视野下藏族村落民俗禁忌文化研究——以舟曲县木耶藏族村落禁忌习俗田野调查为例,“融而未合”,还是“分而未开”——以多续与里汝和尔苏的关系看藏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论古代藏语共同语的形成和方言的分化——历史语言学的视角,布·格萨尔文化论——以稻城亚丁一带同母题口传故事为例,等。
-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著,黄兴涛,宋小庆 译《中国人的精神》是全面反映辜氏文化思想的代表作。本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