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社会学基本概念[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菲利普·萨顿(Philip W. Sutton) 著, 王修晓 译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塑造了社会学,并将继续为社会学铺筑道路。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下,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相关的批评意见,并为读者指示了其在当代研究及理论说明中的演化。本书包括十个主题,通过全球化、现代性、数字革命、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后殖民主义等基本概念,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社会学的画卷。
-
城市居民慈善捐赠行为发生机制研究张进美 著本书以社区准备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居民对慈善活动认知、对慈善需求认知、慈善捐赠氛围、慈善领导者关注、慈善资源认知等五个变量,对全国13个城市中70个关键受访者进行结构式一对一深入访谈获取一手文字资料,后将录音转化为文字并整理成评分数据。一方面,研究打破了社区准备模型理论常用于评估社区解决问题能力和准备水平的研究框架,拓展了该理论模型用于研究个人行为的新思路。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借助社区准备模型理论所构建模型中某些变量间存在前后影响效应,这种影响效应的存在恰说明了捐赠行为准备到行为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环环相扣,从而揭示出捐赠行为发生过程机制。同时,通过衡量居民慈善捐赠行为发生过程中所处各环节的整体准备状况,发现各个城市/省份中居民慈善捐赠行为发生过程中各环节的准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化。最后,研究者针对捐赠行为发生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促进慈善捐赠的总体策略。
-
历史研究伊丽莎白·安·丹托(Elizabeth Ann Danto)暂缺简介...
-
扎根理论朱莉安娜·S.奥克塔伊(Julianne S. Oktay)《扎根理论》系“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指导丛书”之一。该丛书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旨在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研究方法素养,内容涉及干预研究、历史研究、扎根理论、需求评估、实务研究的质性方法、质性研究的元分析、准实验研究设计、单一系统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寻找和评估证据、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等主题,以实践为导向,将各种研究方法较好地应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国内社会工作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亟需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类图书,本丛书对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者研究方法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扎根理论》是一本简明而又系统地介绍社会工作领域扎根理论方法的实用指南。本书旨在让社会工作研究者了解扎根理论方法,包括其发展脉络、理论假设,以及扎根理论研究如何区别于其他定性方法,并结合社会工作领域的几个扎根理论研究范例对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了描述,以便社会工作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扎根理论研究,开展扎根理论研究,并对自己的研究作出恰当描述。本书系统介绍如何对社会工作中的现象进行理论的建构,这有望为我国社会工作者在接下来中国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中建构中国的理论,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提供巨大的帮助。
-
社会学约翰·内格尔 文,皮耶罗 图,符隆文、钟源 译什么是社会?它是如何运作的?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意味着什么?社会学的关注点在于:人们如何塑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塑造他们。简单地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如何构成以及如何运作的学科。本书从工业化革命和启蒙运动,到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 一路追溯社会学的起源,向你介绍重要的思想家、社会运动和理论概念。当你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探索城市研究、权力和知识理论、民族、种族和性别身份以及其他更多领域,你将会培养出对身边社会世界的洞察力。
-
进退之间帕梅拉·斯通,梅格·拉夫乔伊名校毕业、事业有成的女性,从未想过成为全职妈妈,却在孩子出生后,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了支持子女与丈夫的家庭主妇。当她们想要重返职场时,是否可以回到当年的顶尖工作?两位美国社会学家采取田野追踪访谈的方式,试着深入女性离开职场与重返职场的心路历程,从女性选择重返职场的策略,探索工作对于女性的意义。她们如何向自己年轻时的事业理想妥协?又如何在工作的选择上兼顾家庭与个人生命价值?作者从这些过来人的生命历程中,反思善待女性与家庭的职场环境该如何安排,制度该如何设计,社会观念又该如何改变,借此指出一条可能的实现路径。
-
两美元过一天凯瑟琳·爱丁, 卢克·谢弗在美国做穷人是什么滋味?两美元如何过一天?福利失灵了吗,是谁杀死了它?在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体之中,如何在身无分文的境况下求生? 杰西卡每个月捐10次血24岁的蕾住过的地方加起来比“24”还多保罗靠着捡破烂和残疾补助金养活了22口人饥饿的塔比莎面对老师“用身体换食物”的邀约不知所措贫穷就像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磨刀石......本书追溯了美国福利的消亡史,描绘了极贫群体的真实生存图景。那些隐秘角落里的不屈身影拒绝认命、渴望劳动,他们的爱与人格、梦想与奋斗值得被正视与尊重。
-
白色天空下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入围温莱特文学奖短名单《华盛顿邮报》年度十大好书《时代》《时尚先生》《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年度好书一个更热、更多洪水和干旱以及更多灾难降临的世界正在逼近。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不仅是在表象上改变了自然环境,而且是从里到外影响了海洋、森林、河流,以及超过半个地球表面的地形。我们甚至从生物基因上改变植物、动物的种类。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却在更多层面上失去控制。我们将在书中读到最前沿、最疯狂的对抗全球变暖的计划:向平流层发射微小的钻石或其他微粒——“就像是给这个世界洒下小精灵的魔粉”——模拟火山爆发后的情景,利用反射颗粒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温度。太阳能地球工程起效迅速,但也伴随着未知的副作用。研究者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将改变天空的模样,新的“天空蓝”将会是白色。这一次,科尔伯特将考察人类如何在有时勇敢、有时愚蠢的情况下,为了控制自然而改变自然,如何在几十年间摧毁那些几百万年才创造出来的事物,又将如何试图通过干预自然来挽回自己造成的破坏。
-
社会学入门套装共3册温麟衍“今天是公共卫生拯救了你的生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是温麟衍博士喜欢说的一句话。你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良好的公共卫生是看不见的。它只有在被忽视和资金不足时才会显现出来,而这一残酷的事实在COVID-19的破坏中变得前所未有地显而易见。温麟衍一直在公共卫生的最前线工作,领导对抗阿片类药物流行、传染病爆发、母婴死亡率上升以及疫情中的虚假信息。温麟衍根据自己的深刻经历,详细揭示了公共卫生如何独特地包含科学、宣传、医学和政治,如何在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社区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及其在应对社会问题时的创新性解决方法,例如将枪支暴力视为传染病,将种族主义视为健康威胁。温麟衍自己的故事是一个独特的美国移民的故事:她和家人曾经依靠领取食品券生活,有时甚至无家可归。她在13岁上大学,从医学院毕业,在急诊室工作,获得罗德奖学金,并转向公共卫生事业。《生命线》提供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无与伦比的权威,它是一本振奋人心的回忆录,一扇了解公共卫生内部运作的窗口,让人们认识到人人享有健康是一项基本的权利。
-
预兆局[[英]]山姆·奈特宇宙的熵不会降低。我们所有人必有一死。但在事情发生前就预见到它,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让时间变慢的方法。 1966年10月21日凌晨,住在伦敦郊区的音乐老师米德尔顿被一场噩梦惊醒。她醒来时喘气哽咽,确信灾难即将来临。一小时后,南威尔士地区的一座煤矿废料倾塌,造成144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 到达现场的医生和急救人员中,包括了精神科医生约翰·巴克。灾难过后,来自各种“预感者”的回信促使他成立了预兆局,后者是一个来自各界由数百名通讯员组成的网络,从银行职员到芭蕾舞教师…… 其中,有两位天赋出众的“预感者”以惊人的准确性,预测了飞行失事、暗杀和国际事件。不久后,两人告诉巴克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感:他即将死去…… 预知未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时却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