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说说我自已王富仁这本书取名为《说说我自己》,因为作者把自己置身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来看待问题。他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谈自己、谈自己的时代、谈自己时代的文学,谈鲁迅、谈“五四”、谈中国文化……深邃的思考、深沉的感悟,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切感人。片断:我与“五四”/王富仁我是通过鲁迅了解“五四”,又从“五四”了解鲁迅的。最早知道“五四”,是从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那里面讲的是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我对这个“五四”,不知为什么,印象并不深刻,好像对我并没有发生多么明显的影响。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从小学到大学,凡是学生运动的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都不大敢参加。我对“五四”发生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中学读了鲁迅的作品之后。那时才知道,除了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之外,还有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实际是在1919年以前的1917年就有了,它也不是在5月4日这一天发生的。我对人们称它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到有些奇怪,但恰恰是这个不能算作“五四”的“五四”,对我的影响既深且巨。当时读了鲁迅,很喜欢鲁迅,因而也就很喜欢“五四”。我想,“五四”给中国产生了一个鲁迅,而鲁迅又给我们写了这样的作品,足见“五四”是挺伟大的。我为什么喜欢鲁迅呢?上面说过,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农村,人是很少的,人与人的关系很单纯,那时大人教给我的是儒家的礼法。到了后来,读了《论语》和《孟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没有读《论语》、《孟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大部分的道理,那是在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学到的,是大人们以身作则给我“则”出来的。但到了城市里,接触的人多了起来,知道的事多了起来,就有些应付不了啦。我那时又弱又小,打架打不过人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总觉着这个世界有点妈妈的,世界上的很多人也有点妈妈的,并不像大人们、老师们、领导们说得那么好。这时候,多么想把人想得清楚一些、把事理解得深刻一些啊!当时也读过一些其它的书,老师和领导也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总觉着有些“隔”,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及至读到鲁迅的杂文,心里才觉得亮堂了许多。从那时,我才知道应当怎样观察人,怎样理解人,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在过去,社会、生活、人乃至自己这些自己很难驾驭的东西,对自己是一种沉重的压力。读了鲁迅之后,我才感到,世界虽然荒谬,但却不是没有趣味的;自我虽然渺小,但却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就给了我一种做人的感觉,做人的勇气。我这一生,经历过很多不如意的事,但却没有被这些事情完全压垮。越在困难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在你面前表演得越充分,你看到的有趣的东西就越多,你也越是能够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做人的勇气也就大一些。我认为,这就是鲁迅杂文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所以,我得感谢鲁迅。是他,教会了我在这个纷坛复杂的现代世界上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当时读鲁迅,没有想当作家、当教授的意思。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才考了一个研究生,研究起鲁迅和现代文学来。在这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得才多了起来。陈独秀了,胡适了,周作人了,李大钊了,《新青年》了,《新潮》了,白话诗了,现代小说了,传统文化了,外国文化了,人道主义了,个性解放了,等等,等等,但对这一切,我仍然是依照鲁迅的理解来理解的。它的自由的要求,民主的要求,科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要求,文化革命的要求,文学革命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异常自然的。孔子那个时候,只要维护好皇帝的政权就行了,只要当官的不贪赃枉法就行了。当官的能把官位坐稳,老百姓也有个安生日子。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可不行。现代的社会得靠全社会的人的共同努力,人民没自由怎么行?政治不民主怎么行?不讲科学怎么行?对整个世界没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怎么行?世界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得变化;人的观念变化了,文化、文学不变也得变。文化革命、文学革命又有什么可怕的?怕的是那些已经有了特权的人物,我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直至现在,还有很多人厌恶“五四”,厌恶鲁迅。我认为,他们想的都不是我们中国人怎样在现代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发展起来,而是别的一些事情。当然,“五四”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鲁迅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告诉给了我们。要是那时的人把任何的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我们再做什么呢?他们提出了自由、民主、科学这些现代的中国人需要追求的东西,只要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我们必须具有的,“五四”对我们就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韩愈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朱熹也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这一切是“五四”告诉给我们的。我认为,这就足够了。至于怎样实现它们,什么时候实现它们,在实现它们的道路上还会有哪些困难,会不会走弯路,会不会有牺牲,这都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思考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四”。1999年4月1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雷颐自选集雷颐著本书收有《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义和团的悲剧》、《论五四爱国精神》、《教育与社会》、《“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文集。
-
饶宗颐学述饶宗颐述;胡晓明,李瑞明整理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金景芳晚年自选集金景芳著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谈礼》、《我和先秦史》、《论宗法制度》、《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甲子钩沉》等28篇文章。
-
雪域放歌夏川著本书包括作者的新诗抄,旧体诗稿,散文和评论、讲话。收有《解放西藏进行曲》、《高举红旗保边疆》、《在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工作者首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等。
-
马君武文选马君武著;曾德珪选编粤海之西,自清以来,堪称人文鼎盛。清季桐城文、常州词传入,生根发芽,结为硕果。自此颇有驰向中原,夺席经筵者。迄至现代,广西文化名人辈出,经史词章、教育文化,弥不专精有成,可谓根深而叶茂,由此铸成广西现代学术文化之鼎彝,蔚为大观。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广西唯一一家大学出版社,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建设,付出一份应有的努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出版这套《广西现代文化名人学术著述精选》丛书,选取了马君武、雷沛鸿、梁漱溟、王力、冯振、罗尔纲六位学者,萃选其学术精华,力求以有限的篇幅,呈示其学术全貌,以裨于后学。六人均是现代中国文化界一流的学人。其影响所及,不唯广西,也不唯中国,而是播及于海外。这种影响的深远性,也不止于当代,而是必将传诸后世的。其中,王力在汉语研究领域的贡献,梁漱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精思,罗尔纲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追探,均为世之翘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等之,马君武飞扬的文才;雷沛鸿教育学上的建树,冯振于辞章间的深悟,亦非同凡响,各领风骚。现代广西文化名人很多,我们选取这六人,是考虑到他们的影响和所涉及学术文化领域的广泛性。选编者也是在专业领域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我们相信,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必定有独到眼光,博取约成,订为一编,使这套书成为既有代表性又有较高学术性的各家选本。近年出版界,对整理刊行近现代中国学术著述渐趋重视。这里面有史的因素,亦有地域因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中国之幅员,有一方水土,必形成一方之文化。中国文化,便是这样四方汇聚而成的。广西地处南疆,近代以来,斯土大事迭起,斯民阅世亦眼界大开。这套丛书,或可使读者了解到广西现代学人的学术境界与襟抱,因此而更深于与广西的精神沟通。倘能如此,我们就知足了。
-
儿童心理学王振宇编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介绍儿童心理学的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行为发生发展的科学。心理学家力图描述和解释儿童的行为及其变化发展方式。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即使没有任何心理学知识的读者,也会饶有兴趣地从头到尾读下来。本书对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本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
新周刊'99佳作新周刊杂志社编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从《新周专题》、《新周调查》及特刊《1999大盘点》中精选出来的。书中内容分四部分,包括“问中国——时代情感与记忆”、“财富秀——谁发家谁光荣”、“新世纪——爱与恨的边缘”、“酷时代——戏说时尚”。
-
两启轩笔麈罗继祖著暂缺简介...
-
固庵文录饶宗颐著饶宗颐(1917-),广东潮安人,字固庵,号选堂,早年入广东通志馆任纂修,又从王云五、叶恭绰治语言学、词学,为顾颉刚编《古史辨》。五十年代后,先后在香港大学、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科学中心、法国远东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研究员、教授,并曾兼任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京都大学等客座教授。曾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0年被选为法京亚洲学会荣誉会员、1994年获法国索邦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饶氏学域广博,兼综文史、治学我辟蹊径,在甲骨、简帛、敦煌、古文字、上古史、中外交通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史、词学诸方面,均有著述。目前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及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固庵文录》是饶氏七十华诞时,由门人、同事共同编辑印行的一部文集,与1992年出版的《选堂诗词集》为姊妹篇。《文集》分“俪体”、“散体”,内容主要为论文论学谈艺。饶宗颐是当代以中外古今文字考据见长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与风格,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和《梵学集》两部书中,有相当充分的体现。而《固庵文录》的特色则是融义理、考据、辞章为一炉。所以这本绝大多数篇什用文言写成的书,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出学者而兼才人的饶宗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