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王卫国从2014年至2022年,我校连续九年参加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与评价实践研究为目的的“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本书主要收录了我校学生在参加这项赛事期间的优秀设计、创新成果和创意故事,也收录了我校部分师生的心得随感,从中体现出他们良好的健商(HQ)、情商(EQ)和智商(IQ),充分展示出年青一代的担当和智慧,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必将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
从规范到训导杜敏菊著本书以一所典型的重国大学为田野点,应用法律人类学的理论视野对天学校规的制定运行变更与受教育者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观察分析。透过详实的田野个案阐释大学内部学生管理规定如何直接或潜在地影响学生法意识养成和个人品行塑造,从而论证大学校规良性运行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
大学德性论朱景坤 著本书以德性伦理学为分析工具,对大学德性相关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大学德性的伦理范畴和哲学思考,对大学德性的迷失进行现象解读和原因分析。经过对大学德性的重审,本书指出从理念层面上而言,大学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性组织,教师应以学术为志业,通过实施彰显人文关怀的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在制度层面上则应通过形成中国的建设性、府学契约合作关系和明晰的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化地建构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和权力关系,为大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东北亚国别区域研究2021第二辑肖传国本书是一本关于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等方面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分为“开放吉林”特色研究、文化与文学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以及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四个板块,主要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东北亚地区间的交流现状以及地区间各项合作计划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在当今新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发展价值与未来走向。
-
社会叙事与地方治理研究李正东《转型期乡村社会集体行动研究——时代叙事与地方治理》一书重点考察了我国转型期乡村的地方性集体行动,通过描述为古朴的河村互助式社群组织“水会”的复兴,解读了人民公社解体之后集体化时代原有的集体化农事耕作又是如何被加以组织起来的。就生活史的角度而言,《转型期乡村社会集体行动研究——时代叙事与地方治理》分析了“集体化时代”迈向结束之后,社群式“集体生活”的缺席和重建,并着重从微观口述史的角度,聚焦了“去集体化”之后,农民劳动耕作生活是如何面对现实困境和行为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书描绘了河村村民所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所操演的乡土情理逻辑,并分别从日常生活和生存文化的角度,对国家收缩之后水利农事是如何回归集体合作以及社会扩展后集体行动又是如何产生的中心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未止于此,本书从社会自主性的角度,解释了“社会成长”之后草根民间组织的运作以及社会秩序又是如何自发生成的。同时,作为经验性考察,本书从国家式改造的角度,对“基层政权”之后国家和乡村的关系重构给予了挖掘。意外的是,本书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对“基层管理”之后乡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是如何外卷化的现象,展开了初步讨论与阐释。《转型期乡村社会集体行动研究——时代叙事与地方治理》立足于河村日常生活的实践,关注和挖掘日常生活的“后台故事”,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集体行动嵌入到时空体系模式中,并进一步理解为是在重复的路径和创造的经验中,所展现的一种理性行动与结构行动交融的文化系统。
-
社会统计学入门孙跃编著本书旨在介绍社会学中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描述、分析和解释数据。书中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个部分,主要包括集中趋势的测量、变异性的测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主要面向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对统计学感兴趣的读者。
-
基于云计算的乡村振兴研究杨小竹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shouci提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从国家层面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本战略。本书从云计算技术出发,研究一个完整的基于云计算的乡村振兴体系,打造一个与实体乡村振兴体系对应的虚拟乡村振兴云平台。基于云计算,着重发挥虚拟网络时空的优势,形成虚拟乡村生活的云上空间。本书包括了云计算乡村振兴体系的构建、农产品整合营销的云计算传播、基于云计算的乡村教育体系构建、农事节庆云平台搭建、云端乡村旅游计划、云端乡村文化体系等,也包括了乡村电商带货等云计算销售体系等内容。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
中国非营利评论 第三十卷 2022 No.2王名《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30卷,以公益慈善为主题,入选的多篇论文及案例,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公益慈善的光和影:有互联网公益,有社会企业,有枢纽型组织,有跨国公益,有网络慈善,有乡村振兴,有政社关系,有越轨与规范,有领导力,有慈善共同体和公信力,亦有跨越时代的善堂以及民国时期的医疗慈善等。公益慈善以果行育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实践及其思考和研究中积小善成公益,积善成大德。
-
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邬小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于2021年7月正式成立,旨在更好地促进国际胜任力培养理论研究,探索国际胜任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创新提供战略思考和决策服务。本书共收录了40余所高校和智库的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的特色经验。这40余家单位类型丰富,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又包括行业特色型大学;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职业大学,还有国际化智库。同时,这40余家单位大多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它们在国际胜任力培养方面的成果代表了我国高校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水平。本书将他们的工作成果、方法措施、经验分享进行汇合,以促进各方思考与交流,共同推动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高端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等四类急需人才的发展格局。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研究田兴江幼儿教师学习是专业持续成长的源动力,破解幼儿教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问题是学前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研究以学习哲学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的现状。深度剖析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的构成,提出人际关系和管理模式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动力,生命理解、信仰、需要和动机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力,内外部动力之间相互影响。为了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力提出了幼儿教师要不断自我超越,明晰并交流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形成团队学习氛围与制度四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