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学位论文写作指导戎华刚、张英丽本书以学位论文写作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首先,从问题入手,介绍学位论文选题与标题设计;其次,介绍文献检索、管理以及文献述评与开题报告撰写;再次,介绍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常用研究方法;从次,介绍学位论文写作、检阅与规范以及实证论文如何写;最后,指出要围绕问题提出命题,通过论证命题来回答问题。 本书逻辑严谨、语言平实、文风轻松、操作性强。无论你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从事论文写作教学的大学教师,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实用而有益的帮助。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 著若以孟子提出“说诗”方法为起点,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
《春秋》与汉道陈苏镇 著所谓“汉道”,即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作者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本书将这些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论述,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研究何启刚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对中西价值哲学相关内容进行核理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价值、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概念的本质意蕴,进而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本质及影响因素。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理想、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及特征、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及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思想渊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现实基础,进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内容;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
-
欧洲联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研究李赞 唐彦嘉本书以欧洲联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为研究对象,探求欧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的设立依据,梳理欧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司法架构的变化,阐明欧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的内部结构与诉讼程序,明确欧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的法律适用,总结欧盟内部司法上诉机制的特征与优点。本书研究有助于加强对欧盟内部司法机制以及欧盟公务员法的研究,推动国际组织内部司法机制的系统性研究,丰富国际司法机制中与上诉权相关的理论与制度,为国际组织其他重要法律问题的研究夯实基础,为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公务员法的创制和发展提供理论、制度储备。
-
新常态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李赞本书是作者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作者借鉴经济发展领域的新常态概念,把“新常态”引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性转变的时代背景,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归纳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培养的表现特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原则、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完善的建议。
-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发展史曲韵畅本书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中的“世界市场册”为研究起点,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内涵与结构,并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脉络,最终落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上。本书对“广义世界市场”与“狭义世界市场”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并结合《资本论》等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首次尝试以“阶段论”“规则体系论”“危机论”“方法论”来构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内容,还将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相关研究纳入研究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发展史的贯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专题史”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发展史
-
产业集群内创业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简真强 著本书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社会网络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动态演进以及创业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等问题。全书通过揭示产业集群内创业社会网络的形成及其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可以为现实创业企业进行创业提供帮助,提供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分析集群内创业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可以帮助创业者如何更加有效地建立和维护创业社会网络,以及如何提升他们在创业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从而提升创业绩效;通过对产业集群内创业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分析,帮助创业者如何通过构建创业社会网络来获取其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本,以提升创业企业的绩效。本书通过从微观定量角度来考察创业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源聚集及创生、组织学习效率、信任关系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予以检验,为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并由此提升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全书既有理论研究框架和深度,又有实证模型和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和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网络拓展及协同机制研究吴哲本专著基于最大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研究情境,围绕“海外研发协同机制”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以下四个连续的研究问题:(1)企业海外研发进程中创新生态系统是如何进行网络拓展的?(2)创新生态系统在网络拓展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协同发展的?(3)不同的国际化动机如何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拓展过程?(4)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拓展过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然后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切入,结合组织双元、动态能力等组理论,研究了协同过程、协同路径和协同效应三个子问题,并通过大样本的实证检验分析,得出结论。
-
金融资源错配、股权结构特征和企业创新投入卢佳瑄著本书以中国2011至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类型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是什么?第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特征有利于金融资源错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的改善?本书的研究价值在于:第一,拓展了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源错配对从创新投入到高质量创新产出、再到产出效益整个创新链条的研究,为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充了新的经验证据。第二,明确了金融资源供给过度型错配与供给不足型错配分别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为理解金融资源错配作用于企业创新行为的机制提供全面的经验证据,也为研究不同企业金融资源错配的矫正机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政策启示。第三,丰富了微观企业产权制度视角下金融资源错配经济后果调节效应的研究,研究结论为厘清产权制度对金融资源错配与创新关系调节机制的理论作用边界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