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热思维魏屹东,王敬本书论述了情感认知这种热思维的相关内容,揭示了认知与情感在产生人类思维过程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1 部分情感认知的机制描述了认知、社会、神经和分子机制,这些机制在人类思维的解释方面相互影响。第2 部分情感认知的应用展现了情感认知在法律、科学、宗教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关于情感认知的规范性地位的哲学问题,特别是思维和推理活动应该在何时、如何被情感化的问题。
-
鲍德里亚媒介文化理论的生存论阐释王咏梅本书约有21万字,是一本解读鲍德里亚媒介文化理论的著作。作者以鲍德里亚对现代媒介社会中人的媒介化生存困境及其异化本质的批判为核心,着重对其媒介化生存批判理论的现实基础、主要内容、本质特征、意义与局限等方面进行论述。作者试图通过研究鲍德里亚媒介文化批判理论的独特内涵与价值,进而揭示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生存论意义。具体分“媒介的全面殖民”“物品体系”“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象征交换与命定策略”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
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宗喀巴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伊”“旺”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三远离三摩地”的步驟,修“身远离”五蕴、四界、六处)、“语远离”(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远离”(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很殊胜,为入手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与中国发展变革研究石建国暂缺简介...
-
宗教与历史陶飞亚宗教与历史在目前的学科结构中,前者被置于哲学一级学科之下,而史学一级学科下没有宗教史的分类。但在实际研究中,两者的交集是显然的。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宗教与历史的研究。在今天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宗教与历史》编者希望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宗教与历史的研究。《宗教与历史》前六辑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使本书得到更好的编校出版发行,从第七辑开始在我社出版,并按照我社的质量要求和体例规范要求,每年出版两辑。本书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和研究”(12&ZD12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J50106)和上海市高校学科(世界史)资助。
-
孟子译注暂缺作者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和常读的名著。第三,入选的经典,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好版本,选择好注本或译本。真诚地希望,这套经典丛书能够进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
真理论悖论的弗完全理论研究李慧华悖论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从被发现的2000多年来,一直是逻辑学家、哲学家关注的对象,至今仍是逻辑研究的一大热点。《真理论悖论的弗完全理论研究》在当代悖论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具代表性的一类悖论——真理论悖论作为切入点,从其成因、推理特性和构成因素的探讨出发,系统阐述了弗完全的解悖方案。并把它与当今国际学术界另一大占主导地位的真理论悖论解决方案——弗一致理论做了对比探讨。《真理论悖论的弗完全理论研究》揭示了真理论悖论在弗完全理论方面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在方法论方向上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金字塔手账笔记术CD工作室《金字塔手账笔记术》是一本集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和人脉管理于一体的手账指南。手账蕞主要的功能是让我们更有效率地规划时间,使目标实践,梦想成真。本书shou创金字塔手账笔记术,请你把蕞不重要的事项记在底层,蕞重要的事项记在顶端,你就可以弄清楚自己的时间投入与行事模式,然后根据金字塔图形所提供的信息,寻找自己提升效率的切入点。 \n
-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蔡应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在比较深入丰富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资料,从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视角,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撤点并校”现象对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延续和传承的影响,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农村社区文化主体的角度,分析了村小撤离导致村庄文化“空场”的现象——作为农村文化主体的教师离场、学生缺场、村民缺席,使原有的“学校文化+乡村文化”的农村文化结构走向解体。从离开村庄的学校的角度看,远离乡村的农村学校成为围墙中的文化孤岛,实施的是他者化的乡村教育,它失去了学校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功能,教师也失却了乡村公共性。学校与村庄疏离了,这里产生了区隔,农村基础教育在走向“去农化”。在各种类型的城市化加速推进、市场经济对教育过分侵蚀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在走向衰落。作者点出了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有事实根据的结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作者的分析是有根据的,她所运用的文化场域、文化空间、文化主体性的分析视角是恰适的,分析是有深度的,在概念使用上有所创新,该项成果推进了关于“撤点并校”问题的学术研究,相信这会引起对此问题感兴趣者的共鸣,也会对政策制定者的反思有所帮助。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郑祥福《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对当代西方英法德美等国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包括英国文化主义、精英文化主导论、文化唯物主义、文化民粹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予以了较为中肯的评介,分析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评,继而分析了大众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当今发展文化产业应当选择的基本策略。